参考答案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引发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振动、噪声。
(1)物体打击存在于各个车间。
(2)车辆伤害存在于各个车间、库房和厂区道路。
(3)机械伤害存在于冲压车间各种设备、机械的传动部位。
(4)起重伤害存在于各个车间起重设备上。
(5)触电存在于变配电站和车间供电、用电设备线路上。
(6)灼烫存在于锅炉房、电焊过的钢材上。
(7)火灾存在于喷漆车间、调漆室。
(8)高处坠落存在于车间高处检修设备或高处作业。
(9)锅炉爆炸存在于锅炉房。
(10)容器爆炸存在于有压力容器的地方,如空压站的储气罐等。
(11)中毒和窒息存在于喷漆室和调漆室。
2.该事故调查取证中应取得的主要资料和证据:
(1)事故有关的物证材料,包括起重机、吊装的板材、作业场所地面物品等。如起重机、吊具、板材及作业现场等。
(2)事故事实材料,包括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和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3)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包括工人甲、起重机驾驶员及其他目击证人的证言。
(4)事故现场摄影、拍照及事故现场图的绘制。
第四题
1.该施工现场特种设备有电站锅炉、氢罐(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压力管道、氧气瓶、乙炔气瓶。
特种作业有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起重机械作业,电工作业,压力容器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企业内机动车驾驶、登高架设工作。
2.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该企业应申报的重大危险源是:
(1)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的锅炉即为重大危险源,所以6台电站锅炉均构成重大危险源。
(2)制氢站4个氢罐的工作压力为3.2MPa,体积13.9m3,氢气是易燃介质,且PV=3.2MPa×13.9m3×4=177.92MPa·m3>100MPa·m3,所以该4个氢罐构成重大危险源。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的规定,该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引发的因素是:
(1)锅炉爆炸。电站锅炉可能因为强度降低,超压使用,维修、操作不当等原因发生锅炉爆炸事故。
(2)压力容器爆炸。制氢站的制氢设备和4个氢罐属于高压设备或容器,有发生压力容器爆炸的可能。
(3)起重伤害。电动葫芦属于起重设备,在操作时有可能发生起重伤害事故。
(4)机械伤害。磨煤机等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有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
(5)车辆伤害。该火力发电厂有叉车等厂内运输车辆,可能发生车辆伤害。
(6)中毒。煤粉进入炉膛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有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
(7)火灾。
(8)灼烫。
(9)高处坠落。改造工程的部分拆除和安装工作在脚手架上进行,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10)触电伤害。施工现场周围有正在使用的动力电缆,因绝缘不好,可能引发触电伤害事故。
4.该施工现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1)预防锅炉、压力容器爆炸,起重伤害的安全措施是:定期做安全检查;保证安全附件可靠运行;专职管理;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司炉工、压力容器操作工、起重工的培训考核。
(2)预防机械伤害的安全措施是:机械运动部件必须有防护、机械强度验证、使用本质安全机械、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
(3)预防车辆伤害的安全措施是:制订车辆使用管理规程。
(4)预防中毒的安全措施是:加强监测报警、加强安全教育、配备防毒面具。
(5)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措施是:高处作业要用防坠落栏杆;有安全带;避免上、下同时作业。
(6)预防触电的安全措施是: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使用安全电压、保证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第五题
1.应急准备包括各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的明确、应急资源的准备、公众教育、应急人员培训、预案演练和互助协议的签署等。
通过以上场景的分析,该厂在应急准备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成立相应的应急组织。
(2)防护面具陈旧、数量不够,说明该厂对应急资源准备不足。
(3)对相关人员教育、培训不够,导致出现氨气泄漏时,不知如何处理、向什么方向疏散。
(4)未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员工对应急预案不熟悉。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
2.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存在的问题: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仅由安全科来编制。
改进建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该由生产、安全、技术、人力资源、卫生环境等部门共同组成编写组来编写,预案编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修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
(2)存在的问题:预案经安全科长审查,由生产副厂长签发。
改进建议:预案应经本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响应人员充分讨论、修订和评审,就是要进行内部评审。如果涉及外单位,还应该进行外部评审。经过评审的预案,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厂长)批准、签发。
(3)存在的问题: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改进建议:应急救援预案应该按规定报送有关部门备案。
(4)存在的问题:员工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改进建议:预案经批准发布后,应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如开展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应急资源并定期检查,组织开展应急演习和训练,建立电子化的应急预案,对应急预案实施动态管理与更新,并不断完善等。
(5)存在问题:预案编写完成后没有演练、评审和修订。
改进建议:预案签发后应组织演练、再评审和再修订。
(6)存在问题:预案没有及时更新,签发日期为2010年7月8日,原负责签发的副厂长调离,2011年5月3日发生事故。
改进建议:厂内有关情况发生时,应及时更新预案。
3.该类预案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1)疏散决策的依据和疏散决策的做出;
(2)疏散工作的组织;
(3)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4)非事故现场人员撤离的方式、方法;
(5)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6)各种情况下的疏散路线和疏散距离;
(7)疏散运输工具;
(8)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9)安全蔽护场所及生活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