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2011年度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题

978-7-111-46084-8-Chapter05-1.jpg

第二题

978-7-111-46084-8-Chapter05-2.jpg

第三题

1.此次事故类别为起重伤害。

理由:该事故是塔式起重机(起重机械)在安装过程中,由于违章操作导致塔身倾倒酿成的事故,属于起重伤害事故。

2.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订并实施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汇报生产安全事故。

3.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1)起重机械的安装和拆卸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2)起重机安装没有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3)施工中没有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

(4)在作业环境不良的条件下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5)临时工未经培训上岗,特种专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6)相关方管理混乱,存在着非法分包、转包的现象。

(7)没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制订有针对性的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3)加强对起重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管理,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4)加强相关方管理,管理机构严格审核相关单位的资质和条件。

(5)加强从业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6)现场派专业技术人员监督,保证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第四题

1.为预防燃煤输送系统事故,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1)防粉尘措施:改革工艺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湿式作业;密闭、通风、除尘;个体防护。

(2)机械传动部件采用防护罩、防护网等防护装置防止机械伤害。

(3)采用接地等防静电措施。

(4)接地、屏蔽等防雷击措施。

(5)制订运煤车进场安全规定,预防车辆伤害。

2.D厂委托给E机构的安全评价属于安全验收评价。

主要内容:

(1)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

(2)发生事故与职业危害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

(3)与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符合性评价。

(4)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量、定性分析。

(5)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撰写评价报告。

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与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1)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

(2)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

(3)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4)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5)对于吊装、爆破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4.D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1)加油站(2个汽油储罐)。

理由:加油站2个容积率为150m3的汽油储罐最大存油量为:(2×150×730)t=219t,大于汽油的临界量200t,所以构成重大危险源。

(2)液氨储罐。

理由:液氨储罐储量12t大于氨临界量10t,所以构成重大危险源。

(3)制氢系统是危险源,但构不成重大危险源。

理由:标准状态下氢气的体积=[10×3.2/(273+20)/(0.1/273)]m3=298.2m3,氢气在0℃,0.1MPa状态下密度为0.09kg/m3,9个氢气储罐的储量:(9×298.2×0.09)kg=241.5kg。《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氢气的临界量为5t,所以构不成重大危险源。

第五题

1.F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中的火灾爆炸物质:

(1)燃煤。理由:属于易燃(自然)物质。

(2)柴油。理由:属于易燃液体。

(3)煤气。理由: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具有燃烧爆炸的特性,属于易燃气体。

(4)硫酸铵、硫酸。理由:属于强氧化性物质。

2.场景中的特种设备:电梯,锅炉,蒸汽管道,压力容器。

3.按事故类别分类,F厂热力工程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存在的单元如下。

(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火灾。存在单元:堆煤场、燃煤破碎筛分输送系统、油泵房、点火泵房、溶盐加热站等。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其他爆炸。存在单元:除灰系统(粉尘爆炸)、热力管网(管道爆炸)。

(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坍塌。存在单元:堆煤场。

(4)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高处坠落。存在单元:主厂房等检修。

(5)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淹溺。存在单元:除盐水站。

(6)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触电。存在单元:各种电气设备。

(7)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机械伤害。存在单元:各种机械。

(8)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窒息和中毒。存在单元:热力管网气体。

(9)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灼烫危害。存在单元:熔盐加热站、热力系统、热力管网。

(10)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车辆伤害。存在单元:机动车辆输送。

4.重大事故隐患Ⅰ、Ⅱ的整改责任单位:F厂。

理由:(1)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防控的主体。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订并实施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4)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方、承租方的隐患排查负有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

5.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落实。

(3)建立健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隐患排查制度。

(4)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

(5)坚强相关方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

(6)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制订隐患整改方案,落实整改隐患整改措施,整改完毕后,应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