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试卷(三)

预测试卷(三)

全卷共五大题,共100分。其中第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第三五大题为主观题。单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第一题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加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2010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

A.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混合性粉尘 D.二次扬尘

E.次生粉尘

2.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

A.湿式除尘法 B.静电除尘法

C.吸附净化除尘法 D.袋式过滤除尘法

E.旋风除尘法

3.根据《火灾分类》(GB 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4.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

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 B.除尘仓间采用隔爆设计

C.定期进行防火防爆演练 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

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灰频次

5.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 Z1—2010),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

B.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

C.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当夹角

D.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

E.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

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

A.木粉尘

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

C.作业环境不良

D.高温物质

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

7.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车间气温太高

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快

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

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

第二题

×年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高速公路B56段,20时许,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被撞坏,槽罐破裂,液氯泄露,造成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全部死亡。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造成了该高速公路B56段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日2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紧急疏散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5题为单选题,6~8题为多选题):

1.根据《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有害因素包括( )。

A.槽罐车破碎的槽罐玻璃 B.标志灯不亮

C.有毒物质 D.油罐储油量

E.剧毒物

2.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特大事故调查组的任务包括( )。

A.邀请军队派员参加事故调查工作

B.参与沿线高速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管理工作

C.做好突发事件紧急批复和警报工作

D.对机动车驾驶员甲的讯问工作

E.事故救援机制建立,不断完善事故救援制度

3.导致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槽罐车和货车相撞,导致液氯泄漏

B.槽罐车被撞坏解体的槽罐技术设计存在缺陷

C.对于货车驾驶员教育培训不够

D.村民缺乏对液氯危害的认识

E.抢险小组对事故的处理措施不当

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该事故属于( )事故。

A.特别重大 B.重大死亡

C.重伤 D.一般死亡

E.从业伤亡

5.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对本案例的描述,应追究( )刑事责任。

A.槽罐车驾驶员甲 B.货车驾驶员乙

C.附近村民 D.村里主要负责人

E.应急救援组

6.事故调查取证是事故调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该事故调查取证包括( )。

A.收集与事故有关的事实材料B.事故应急救援处理

C.慰问抢险救援成员D.寻找驾驶员甲

E.通过媒体报告事故的调查进度

7.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可以定为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项目包括( )。

A.中毒死亡人员的丧葬费用和歇工费用

B.受伤住院治疗的补助费用和救济费用

C.受伤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

D.事故赔偿、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E.槽罐车停运期间有效经济支出

8.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运输单位需要具备( )。

A.运输资质认定

B.驾驶员技能培训及安全教育制度

C.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D.一般清洗和洗漱用具

E.化学运输许可证

第三题

E招标项目为20km管道铺设施工项目。项目作业内容主要有:挖沟、布管和焊接;主要作业程序是:挖沟、地面管道焊接、吊管入沟、沟内对管焊接、填埋。施工期为6月1日至8月31日,属于雨季。施工地点位于江淮丘陵地带,施工现场地表最大坡度达22°。管沟开挖尺寸为:深2.6m、上部宽2.5m、底部宽2.1m。管道规格为:直径1016mm、壁厚17.5mm、长12.3m,重量为5.3t。

F公司计划参与该项目的投标。该公司主要设备有:挖掘机10台,焊接工程车20台,40t吊管机20台;该公司有员工140人,其中:挖掘机驾驶员15人、焊接工程车驾驶员25人、吊管机驾驶员25人、焊工60人、管理和技术人员15人。该公司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曾经完成过300km类似管道工程的施工,没有发生伤亡事故,有良好的安全、质量业绩。

在制作项目投标书时,需要分析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订安全防范措施,计算安全生产投入。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分析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类型及起因物。

2.指出F公司主要工程设备中的特种设备,并说明该类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

3.指出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4.说明该项目安全生产投入应包括哪几方面费用。

第四题

某热力发电厂主要生产工艺单元有:储煤场、煤粉制备系统和输煤系统,燃烧系统,冷凝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渣及除尘、脱硫系统,汽水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

锅炉主要设备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械装置、水处理装置、疏水装置,发电厂用燃煤由主煤场滚轴筛送入燃煤锅炉。

脱硫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制氢装置为两套电离制氢设备和6个氢气储罐,两套电离制氢设备存有氢气数量分别为50kg和30kg;6个卧式氢气储罐体积为20m3,额定压力为3.2MPa,额定温度为20℃,作为生产过程整体装置,这些装置与储罐管道连接(氢气密度:0℃、0.1MPa状态下密度0.09kg/m3)。

锅炉点火主燃油使用柴油,厂区有2个500m3的固定柴油储罐,距离制氢系统500m。在同一院内有2个20m3的汽油储罐,距离制氢系统550m(汽油的密度为750kg/m3,汽油、柴油储罐充装系数为0.85)。

氢气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t,汽油在贮存区的临界量为20t。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分析存在的事故类型及所在的工艺单元。

2.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及对应的物质是什么?

3.指出该热力发电厂存在的危险源并计算其储量。

4.会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和装置有哪些?应采用哪些安全装置或设备?

第五题

某修造船厂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该厂修船船坞几天前有一艘外国船籍的油船(约9万t)入坞,更换侧罐的外板和中央罐的船底外板。

事故发生当天,准备更换其中的左弦3号侧罐(长约40m、宽约10m、高约20m)的外板。上午在罐内装配脚手架,然后由10个人开始对罐内施工部分进行清扫,把堆积在外板更换部分休息室上的残泥用锹、钩刮铲装在容器里,吊到船底。

下午在清扫的同时,又有6个人开始对外板打眼和切割,用气焊在外板上开大致等间隔的换气孔,同时进行休息室和外板接头的切割,气体(乙炔和氧气)是从甲板上的气体转换器通过软管输入的。作业时已预先在罐底灌上水,并且是在除完泥渣的地方进行的。

但是在开始打眼和切割约1h后,油罐内发生火灾,从事该项作业的6人和清除泥渣的1人向油罐外逃避,其中6人行动较慢,在升降梯等处被烧死或吸入过量一氧化碳而中毒死亡。

经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如下:

油罐上部气割或切割的火星引着下部休息室残留的泥渣,又引起其他处残留的泥渣燃烧。罐底的水量少,刮落的泥渣没有完全被水盖住,从而引燃船底泥渣,这也是使火灾扩大的原因。

该造船厂每天定时测定作业场所可燃气体浓度及氧气浓度,根据测定结果的规定在相关场所标明是否可以进行烟火作业,对该船3号侧罐内的作业,清扫组和焊接组之间预先也商议了计划。明火作业时,充分注意到了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可能性,但对泥渣这一可燃性物质,对它的易燃程度、应除去的量、残存泥渣的分布状态和使用明火场所的相互位置关系等则没有从安全角度出发给予足够的考虑。油罐维修作业中,泥渣的存在不论在安全方面,还是在劳动卫生方面,都是应充分考虑的事项。像这种气割火花引起泥渣着火,初期灭火失败导致火灾的事例时有发生。这类事故有时是发生在油罐内,因此不易躲避,换气也困难,往往造成重大人身事故,为了作业安全,必须事前进行慎重的研究。

这起事故存在的问题是:

(1)罐底部盛水不足。

(2)消防水管虽然拉进罐内,但负责使用的人着火时不在场,未能有效地利用。

(3)带进罐内的灭火器不够用。

为了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须采取的措施有:

(1)明确清除泥渣的判断标准和确立按该标准建立的现场检查体制。

(2)规定相应的烟火作业限制(包括禁止)。

(3)调整作业间的联系。

(4)推行以作业指挥人员为中心的安全作业。

(5)确保避难通路、避难口和按需要设置、装备报警器。

(6)配备数量合适的消防设备并掌握使用方法。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2.进入设备内工作应做好哪些安全防护?

3.进入设备内动火工作应注意什么?

4.对于未知的危险因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