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试卷(二)
全卷共五大题,共100分。其中第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第三、四、五大题为主观题。单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第一题
某市一炼油厂生产液态油料,原料为煤焦油,煤焦油是一种粘稠状的黑褐色液体,比水重,主要含有苯、甲苯、二甲苯、萘、茵、菲等芳烃,以及芳香族氧化合物,含氮、硫的杂环化合物等。
2009年5月8日13时30分,工人在清理4号炼油炉内的油渣时,致使油渣飞溅遇明火而发生燃烧。见到起火后,5名工人急忙取来一些被水润湿的麻袋,去盖压起火的炼油炉,可是效果很小,于是又找来4只灭火器,其中两只小灭火器,没有喷出泡沫。待用大灭火器进行灭火时,上窜的火焰已经有10余米。起火的4号炼油炉旁堆放有50桶每桶200kg的煤焦油,而在4号炼油炉内有经过第一次加工留存的4t混合油,与4号炼油炉相邻的2号炼油炉内还有2t左右油料,搅拌机中还有5t煤焦油。13时50分,4号炼油炉及其相邻的2号炼油炉内油料燃烧,发生爆炸。
14时5分消防人员赶到现场,将4号炉包围,消防人员用了5t泡沫灭火剂、25t水才将火势控制住。15时35分,炼油厂大火全部扑灭。此次事故造成10名工人死亡,30名工人重伤。事故损失包括:医药费50万元,丧葬费15万元,抚恤赔偿金300万元,罚款100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8.5万元,现场抢险费300万元,停工损失1000万元。
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按照上述事故损失明细,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万元。
A.650 B.765
C.773.5 D.1373.5
E.1765
2.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
A.灭火器材严重不足 B.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C.报警不及时 D.油料清理不及时
E.工人清理油渣时,操作不当致使油渣飞溅遇明火
3.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首先应进行的工作是( )。
A.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B.立即组织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
C.酌情向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汇报
D.根据事故情况,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罚
E.保证重要设备设施安全
4.该炼油厂还可能发生的事故有( )。
A.甲苯火灾 B.甲苯爆炸
C.甲苯中毒 D.甲苯窒息
E.二甲苯中毒
5.泡沫灭火器适合扑救( )。
A.脂类火灾 B.带电设备火灾
C.石油产品火灾 D.水溶性火灾
E.木材等A类物质的初起火灾
6.根据火灾发展过程的特点,应采取的基本技术措施有( )。
A.惰性气体保护 B.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C.通风除尘 D.阻止火焰的蔓延
E.密闭和负压操作
7.针对这起事故,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 )。
A.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和操作技能
B.强化管理,落实安全规章制度
C.更换现有工人,重新培训新员工
D.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并保持完好
E.火灾初期阶段,利用各种消防器材,及时扑救
第二题
某建筑企业,企业经理为法定代表人,设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该企业在其注册地的某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甲班队长在指挥组装塔式起重机时,没有严格按规定把塔式起重机吊臂的防滑板装入燕尾槽中并用螺栓固定,而是用电焊将防滑板点焊住。某日甲班作业过程中发生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停产损失150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此次事故的主要负责人为( )。
A.企业经理B.现场安全管理负责人
C.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甲班作业人员D.甲班队长
E.甲班队员
2.根据上述情况描述,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万元。
A.45 B.105
C.133 D.333
E.483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型应为( )。
A.物体打击 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 D.车辆伤害
E.其他伤害
4.根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该企业所在行政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B.该项工程应取得施工许可证
C.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实施罚款的处罚
D.建筑企业应当为本企业所有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E.甲班队长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5.此次事故发生后,组成事故调查组的部门和单位应包括( )。
A.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工程监理单位
C.地市级公安部门 D.县级环保部门
E.县级工会
6.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 6442—1986),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 )。
A.私自改装,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B.塔式起重机驾驶员作业时未加注意
C.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D.塔式起重机吊臂防滑板开焊
E.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7.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该企业的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A.塔式起重机设计文件应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方可进行制造
B.该企业塔式起重机安装后应经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方可使用
C.该企业应制订塔式起重机的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D.此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报告
E.该企业在申请办理有关特种设备行政审批事项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在40日内办理完成
8.针对此次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属于一般死亡事故
B.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属于重大事故
C.在向受伤未愈的相关人员调查取证时,交谈取证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h
D.此次事故的调查报告应包括该企业的基本情况
E.此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第三题
D煤矿采用井工开采方式,设计生产能力450万t/年,服务年限35年,基建施工年限5年,2009年1月1日开始建设。该煤矿基建工程分别由两家施工企业承担,井下有5个基建工作面。矿井开采的煤层上部岩层中有2个含水层,开采煤层周边有采空区和废弃井巷,并已探明采空区充水。
2010年4月25日13时,当班工人在井下第3基建工作面作业时,发现巷道局部有“冒汗”、渗水等透水现象,班长甲立即向调度室报告,但当班调度员接报后未采取任何处置措施。15时10分,第3基建工作面发生重大透水事故。事发时,井下有作业人员185人,紧急升井101人。经3d奋力救援,59人获救。事故导致21人死亡,4人失踪。
事故发生后,D煤矿深感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D煤矿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了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处置、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逃生路线、标识和图样以及相关文件附在预案之后。专项应急预案经企业内部评审后印发,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备案。之后,D煤矿组织开展了透水事故专项应急救援演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说明D煤矿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应补充的内容。
2.指出D煤矿专项应急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说明调度员乙在接到甲报告后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4.针对透水事故的一级救援演练,编制全面演练方案。
第四题
×年×月×日18时15分,某炼油厂油品分厂罐区发生爆炸,引起310号油罐燃烧,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9万元。事故当日13时许,某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工人黄某在当班期间,发现310号油罐油面高度已达14.21m,接近警戒高度14.30m,黄某马上向该厂总调度进行了报告,并向总调度请示310号油罐汽油调和量。根据总调度的指示,黄某进入罐区将油切换至304号油罐。13时30分许,黄某在给310号油罐作汽油调和流程准备时,本应打开310号罐D400出口阀门,却误开了311号油罐D400出口阀门。15时许,黄某开启11A号泵欲对310号油罐进行自循环调和,由于错开了311号D400出口阀门,实际上此时310号油罐不是在自循环,而是将311号罐中的汽油抽入310号油罐。15时40分,仪表工陈某某从计算机显示屏上发现310号油罐油面不断上升,随后计算机开始“高位报警”,陈某当即让黄某到罐区去核实一下310号罐的油面高度,黄某却误认为是计算机不准确,没去核实也未采取其他措施。16时,在交班时违反规定,没有在油罐现场进行交接班,也未核实油罐流程。17时50分,310号油罐的汽油开始外冒,部分汽油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18时15分,某单位职工吕某驾驶手扶拖拉机路过罐区11号路时,排气管排出的火星遇空气中的爆炸混合气体发生起火爆炸,导致吕某当场死亡,另一工人被严重烧伤抢救无效死亡。310号油罐当即燃烧,持续17h后被扑灭。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如果310号油罐和311号油罐相距400m,且都是直径15m的圆柱形罐体,其最高油面高度是14.3m,试判断该储存单元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汽油在储存区的临界量是20t,汽油的密度是750kg/m3。
2.试分析该罐区具有哪些危险因素,并指出防止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3.试分析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第五题
某甲醇生产企业,生产原料为天然气。甲醇成品用企业自备的10台载重量20t的槽罐车运输。在距离生产区1500m处建有甲醇灌装站,站内有6个单个储量15t的储罐和6个装车台,另有一个4m高钢制移动平台,工人可登上该平台开展日常维护工作。灌装作业由人工操作完成。站区避雷装置、防火标志及消防设施齐全。在罐装站内划定了黄色警戒线。所有槽罐车都按要求安装了防静电装置和防火罩。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该企业应申报的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指出罐装站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引发的原因。
3.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指出该罐装站应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