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原文爻辞解通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卦名解通:
坤,万物资生,亨通,顺承乾道就像牝马一样有着柔顺利贞的性情。欲进德修业、行有所往的君子,在经过初始居首领先的无明阶段后会得到顺承的对象,西南为坤之本位,东北为坤之对位,故君子行于西南则有收益,行于东北则有损益。保持安定贞正的心态,吉利。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解通:
坤元至真至诚,资生万物,是因为顺承了天则。大地宽厚以载万物,生德遍布六合而无止界。包容、广阔、光明、远大,使各类品物都得到顺畅之发展。牝马性情类同大地,纵横驱驰、无边无界,在行进中至诚柔顺以承牡马之引。具备坤德的君子行有所往,起始阶段若居首领先,会因为没有顺承对象而暂时迷失前进的方向,而经越了这一阶段后就会找到顺承,从而有了坚定而明确的追随。行于西南有收益是因为与同道者同行,行于东北有损益是因为失去同道者的禳助,但坚持到底能终避咎患则仍可有庆。保持安定贞正的心态之所以吉利,是因为一切所为都符合了坤之至真至诚至柔至顺无疆不布的美好德行。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解通:
“坤”也可写为“堃”。大地的样子正是方正、平直,如坤一样宽广博厚。君子效法大地以坤厚之德容载万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解通:
脚底履霜,便知寒冷结冰之季节就要跟随其后而来了。《象》说:“履霜坚冰”的意思是阴气开始凝聚成霜了,按大地的法则,顺序渐进,接下来就要到达结冰的季节了。
坤之初爻代表午月,于消息卦为天风姤卦,一阴生起,陈抟、邵雍以姤卦为“月窟”,姤卦也对应日食之初日月刚刚相遇的情形,故“姤,遇也”。而乾之初爻代表子月,于消息卦为地雷复卦,一阳始生,陈抟、邵雍以复卦为“天根”,复卦对应日食之末日月刚刚相离,“天根月窟常往来,三十六宫总是春”,说的正是阴阳消息往来,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元、亨、利、贞而后又贞下启元”的天文、地理循环之道。推及人事,则表现在以柔济刚、以刚济柔的中庸之道上来,圣人之所以为圣,辨阴识阳,其察在微。见微知著,由本见末,由始见终,故爻辞曰: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解通:
坤二爻为坤卦之主爻,柔得位且中正,足以为地道的最好表达。从动态来讲,坤二爻变则得坎,阴爻变阳爻,柔变刚也,一阴一阳,一静一动,阴阳合德。因而坤二得一,中而不私故为直,依正而直行故为方,能柔顺含弘则为大。从容中正之道,故而能不折而无不利。
从静态来讲,坤之二爻于时代表未月,于消息卦为天山遁卦,二阴之月,阴柔之气逐渐增长,君子顺应时势的做法理当退避以守本固基、明哲保身。动静两端,皆不离坤“直、方、大”三大原则,若违之此地道之光,必折而不利焉。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解通:
爻至三则下卦已成坤。就三爻之位而言,为阳位,为三才之人位之下,现阴爻居阳位,进退、出入均可,明显有“以柔济刚”之象。乾表天时,坤表地利。乾施坤受,天覆地载,可谓阴阳合德、至变至通、至诚至顺。乾时未至,则坤宜安贞。“章”字从音从十,十者,数之终也。“含章”意思就是韬光而养晦,故“含章可贞”之意义在于培养坤德,完善其身、以待时用。推及人事,在进退、出入均可之际,君子或然会转而怀抱“刚柔兼济”的坚定理想从事惠泽天下的大事业,无论成与不成,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宛如诸葛先生的座右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奋斗的过程便是目的。故爻辞曰: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坤三爻于时代表申月,于消息卦为否卦。三阴之月,天地否塞不通,刚柔不交,阴阳反背,大往小来之际,人道不通,君子居位观时,理当韬光养晦、完善其身,“含章可贞”以培坤德。然若在此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时还或可坚定信念从事惠泽天下的大事业,则君子所具备的智慧必是光明而又远大。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解通:
六四爻动,上卦变为震卦,下卦仍是坤。震为动,坤为藏,为容器,为布,引申为布袋。综合上下卦即是扎紧口袋;互卦上坎下艮,坎为险陷,艮为阻止,合之即为阻止了不利之险陷,这也是括囊后内在而又必然的结果——没有过失,也没有赞誉。象说括囊无咎,慎不害也。意思就是讲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君子居位观时,懂得当此之际谨小慎微、不乱言行的缘故。
坤之四爻于时代表酉月,于消息卦为观卦。观卦原意为祭祀昊天上帝。观卦之象为:君王在高处(五六爻位高可表高大祭坛或宗庙)主祭,民众在下面仰观。从爻象看,二阳上居宗庙、天子之尊位,四阴象民众居于下而仰观之。四阴之月,阴盛阳已衰,君子居其位观其时,可深刻体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才是坤所要表达的真正至诚之道,因此在无与于世的阴盛阳衰之时,唯有收敛言行、安贞修德,方可避害避凶。因此爻辞说: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解通:
六五爻为上卦中位,又为全卦之尊位。乾上坤下,乾衣坤裳,乾赤坤黄,黄为五色之中,六五中位中色,故用“黄裳”拟之,象征中庸谦逊的美德,居尊者为元,为大,为美好,故爻辞说“黄裳,元吉”。古时候士人穿衣,有严格的等级之分,黄色的下衣(裳)是士以上身份的人穿黑色礼服时穿在里边的。“文在中也”是说美丽的黄裳被在外面长的上衣所隐罩,藏于其中。
坤之五爻于时代表戌月,于消息卦为剥卦。全卦五阴一阳,亦为日全食代表卦之一,表示日之光明即将被月所全部遮蔽的情形,剥卦卦爻之象,有阴气递增、阳气被剥蚀殆尽之象;同时山地剥卦的卦象也象征着巍峨的高山因风化或雨水侵蚀而渐渐被剥落,在经历类似现今所谓的山体滑坡或泥石流一般,最终委附于地面。因此,居于尊位的王者兼或机构团体的当权者,观于卦象、卦时,联系到自己所处的位置,自然很容易想到执政或行权,欲保持基础稳定的关键在于秉持中道,怀柔爱民,厚仁待下,庸言庸行,不断推进社会或团体组织的各项改良,促使国民或组织内部的人心紧密凝聚、团结。故六五爻辞说: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解通:
阴至上六,坤德全矣,故万物形备由以出生。坤为地为野,龙为阳为乾,清惠士奇言“战者接也,阴阳相接”,坤下伏乾,阴极而阳必生,则至六爻坤成方与乾可接也。接者,阴阳和合也。万物出生本于血。血者,天地和合所遗氤氲之气也,故可生万物。天玄色而地黄色,玄黄和合以成血色。故爻辞说: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坤之六爻于时代表亥月,于消息卦为纯坤十月卦。全卦六爻皆阴,阴盛至极,再无继续发展之可能,故《象》曰:其道穷也。《乾凿度》云:乾坤合气戌亥,合气即接。戌亥为天门,《庄子》云: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万物出乎无有,是谓天门。盖天门,有成终成始之义也。有无出入,皆以戌亥天门为枢纽。史载“三易”,一曰《连山》,以艮为首,先天八卦艮居于后天之乾位;二曰《归藏》,以坤为首,坤于消息卦为亥月,亥入天门;三曰《周易》,后天乾纳戌亥二支,周易以乾为首。“三易”皆以天门为阴阳机关所在之处,则易知天门乃为阴阳阖辟、消息往来的转换之枢纽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解通:
乾卦用九,坤卦用六。其意何在?九者,阳数之极也;六者,六合之谓也。阴气具有隅对之相。六爻皆阳与六爻皆阴均为一气流行发展之象。乾卦六爻有乾刚独断之用九,而坤以顺乾,坤卦用六则有携贰以求中,以柔来济刚之意也。若坤卦用六,坤卦六爻均用六,必阴极而阳反,阴小阳大,小之至则变大,阴极而凝于阳则必成其大终。因此坤以顺乾,安贞于此,终必与阳相接而资生万物,终果不可谓不大焉。故爻辞说:用六:利永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