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原文解通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解通:
卦辞:九二得下卦之中,六五得上卦之中,二、五相应以亨通。二不必应五,五也会自来应二。上艮为童蒙,为求,九二为卦主,为我。故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坎为圣为通故为筮,坎初爻在下,为初筮,坎上有互震,震为言为告;二至上正反震,言多为渎,二至上亦为正反艮,艮为止为不告,故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全卦只九二、上九两个阳爻,其余四爻皆阴,因此两阳爻为治蒙者,其余四爻都是蒙昧情况各异的被治者,下坎为师为圣为学为习,上艮为坚为果为明为功,治蒙当循师道以为圣功——传道、授业、解惑,蒙者当随时学习、受教而长养浩然之正气,故曰:“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解通:
《彖辞》说:蒙卦的卦象是上有高山,下有巨壑,草木阴森,径路未辟,非有知者善导之,动则迷惘,无所适从,乃山下有险,只能见险而止。蒙中有亨,是九二、六五分居上下卦中位,秉中顺时行必亨通。“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是九二、六五相互志同而应的结果。“初筮告”,是初六上承九二,九二以刚体居下卦之中又为下互震主的缘故;“三渎,渎则不告”,是因为六三、六四自身昏蒙亵渎的缘故。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象辞》说:泉水在下,被山所蒙。泉水始出微细迟缓,但终将汇流成河,直泻千里。君子效法于此,行事像水之必行果决而不疑,修德则像滴滴涓流日积月累终汇大川。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解通:
初六:破除和启发蒙昧,树立学习楷模和榜样是有利的,应该摆脱严加束缚和控制的教育思想和方式,若借用“桎梏式”教育方法归之以往,必致吝悔。
《象》说:“利用刑人”目的是效法以正,用榜样的力量来感召和启发周边的蒙昧不明者。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解通:
九二:阴为蒙者,九二阳居坎中,上下皆阴,因而被蒙者包裹其中,像学生围坐一起,将老师包在其中,这种包蒙的现象是好事;九二与六五是正应,九二为丈夫,故纳妇也是好事,六爻中二位为宅,也就是家,现九二阳刚之才居之,六五及余外的阴爻皆来随应,上艮为门庭为明,就好像家中有个能干会治家的儿子,上下处理的非常和谐,门第生辉。
《象》说:子克家,是因为刚柔济接的原因。
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娶女”,行不顺也。
解通:
六三:六三阴柔,但阴居三阳位不正又不中,是个愚蒙女子,本应静待与她正应的上九来娶她,上九居艮,艮为阳为夫为金,故上九为金夫,六三见金夫在前,贪心遂生,不顾六四、六五两阴爻的强大阻障而欲前行,结果行而不顺,有应不应而无所受益。因此说:不要娶只要见了有钱的男人既不顾自身体统,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这种女人为妻。
《象》说:勿用娶女的原因是六三欲与上九相应,自身在上互居坤末,上九则居艮上,坤顺而艮止,上行不顺,有应如同无应。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解通:
六四:六四被上下两阴所夹,与处无应。本身是个蒙者,周围又都是一群蒙者,困在蒙中有吝穷之象。
《象》说:困蒙之吝,是乘承皆失其类,落在一个孤独无援的境况里。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解通:
六五:以童蒙的虚心姿态自处,诚心求教于九二,吉祥。
《象》说:童蒙之吉,是因为以阴柔之身上承阳且又下与九二相正应,可借柔顺之德安居中位并能得到上九与九二阳刚之才的全力辅相。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解通:
上九:上九居艮上,为治蒙者,艮为手为击,为坚为守,上九与六三相应,六三居下坎,为寇。上应下,则上九为寇必道穷而不利,下往应上则上九可坚守而击之,有御寇之象。因此说:“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引申意是用手段破除蒙昧,要戒除浮躁情绪,要遏制住过激、过急、过强的心态。
《象》说:利用御寇的原因是因为上九与六三是相应的关系,上应或下应均可通过中间的坤卦顺利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