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影像,即运用视觉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影像进入人眼与脑的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影像创作。“看”这一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件中,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奥秘:人眼是怎样看见影像的?这种“看见”会给影像创作带来什么启示?影像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来吸引数量如此众多的观众?电影、电视运动影像的视觉表现手段是什么?影视运动影像与视知觉之间有着怎样复杂的关系?

视觉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即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来分析人接受和处理视觉信息的过程。以往常见的摄影构图分析,大多停留在摄影用光、角度选择、拍摄技巧等纯技术的分析,所做的判定也往往是经验式的和随机性的,缺乏应有的理论严谨和学理规范。视觉心理学理论的运用,可以指导摄影者从观众视觉接受和知觉形成的角度出发,来改善影像造型,让画面更加符合观众的接受心理。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摄影构图分析在当前摄影研究领域还涉及得很少,了解视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懂得人们诠释视觉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并用来为影像的创作服务,是摆在每个影像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将视觉心理学的感知原理运用于摄影创作,在掌握视觉心理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运用这些规律,了解如何使画面变得有趣、如何让观众对影像产生感动的反应,这是一个崭新而重要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可操作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正处在一个由影像所构成的时代里,影像的感染力无处不在。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看电影、电视、接受媒体所传达的信息,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画电影作为一种融合了多种表演形式的综合性艺术,用完全影像化的视觉语言来表述一个文学文本,将具象化的概念和娱乐化的图像直接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极大的缩短了文字符号与人类知觉之间的距离,这使得现代动画电影具有了空前广泛的接受群体。作为一种集体观赏的艺术形式,动画电影有着强烈的集体无意识倾向。动画电影绝不是作为一种消遣活动而存在,其社会观、人文观、价值观已经深深地影响了这个时代,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动画己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当长大了的我们偶尔听到儿时熟悉的动画歌曲时,回忆的甜蜜感便充满了心头。在现实生活中,动画电影让大众在梦幻中接受自己对潜意识的放纵,各种现实的观念被悄然改变或装饰,生活中繁重的压力也能得到尽情的释放。动画电影的情景成为了社会关怀下的叙述语境,各种美轮美奂的场景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居所,动画台词成为流行语,动画形象成为人们手中的饰品玩具,可以说,在我们生活的年代,动画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动画电影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的同时,其自身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成为艺术研究中被人们极为关注的体系。对于动画创作者而言,如何使动画从静态到动态形成合理演绎,如何让这种演绎更加引人注目,更加丰富多彩,就成为所有动画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而对于受众而言,动画电影只有在受众的审美中才能获得现实的生命,动画创作者的工作只有得到受众的肯定才能得到回报,因此,受众的审美心理决定了动画电影的价值。这两者的相互关系催生了我这篇论文的诞生,动画创作者创作的影像画面与受众的视觉心理是由何种审美形式排列界定的,如何使影像画面与视觉心理有机的共振,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李 岩

201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