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从属关系的感知表现运动
在从属关系上,阿恩海姆这样描述到:“视觉除了感知运动之外,还会自动地指令某一物体担任整个视域的框架,使别地物体都依附于它。整个视域中充满了复杂的从属等级关系。例如,房间是桌子的框架,桌子是水果盘的框架等等。在对位移的知觉中,框架总是倾向于静止,而从属于这个框架的物体则总是倾向于运动。”另外,从属关系对运动感知的影响还表现在物体大小和明暗等方面。两个相近的物体,总是较小的物体呈运动状态,例如在科幻片中(图6-2),宇宙中的飞船总是相对于星球在运动,而小型战斗机又相对于飞船在运动。而在明暗方面,我们的视觉总是自然而然地认为昏暗的物体从属于明亮的物体,所以呈运动状态的总是昏暗一些的物体,而明亮的物体则相对静止。

图6-2 从属关系表现运动
动画电影创作应当根据这些从属关系的原理来合理安排画面的运动感,使要突出表现的人和物处于大的框架中,或者使其与大的物体、明亮的物体形成对比。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就有很多利用从属关系来表现动感的经典片段。如在《天空之城》中,在广阔的天空的背景烘托下,各种空中冒险、战斗的画面张弛有力,扣人心弦。又如图6-3,《千与千寻》中千寻奔跑的画面,流畅而富有动感,从不同角度的描写来制造的一种紧张感更是牢牢地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可以说是影像运动表现上教科书似的案例。

图6-3 人物相对背景运动
主体框架的运动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阿恩海姆指出:“当主要框架也运动起来时,任何从属于它的‘静止物体’,就要显示出一种运动受到阻止的状态,或呈现出一种积极阻止框架位移的状态,就像一块位于激流中的巨石展现出的状态是对运动的顽强抗拒一样。”在很多影片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镜头,当车辆突然加速起步时,车内的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往后一仰,这种现象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物理定律,也是从属物体阻止框架运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同时,从属物体阻碍框架运动还能够突出我们所要表现的主体。在一间办公室中,如果在一群忙碌的人中只有一个人坐在那不动,那么这一群人的运动就足够使得这个单独坐在那儿的人呈现出一种权威的姿态,我们也可以一眼就看出这个人是他们的老板或者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