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025年09月26日
2.1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成的沉积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各种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了许多类型的岩石和土。岩石经历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生成土,而土历经压密固结,胶结硬化也可再生成岩石。
通常土的物质成分包括作为土骨架的固态矿物颗粒,孔隙中的水及其溶解物质以及气体。因此,土是由颗粒(固相)、水(液相)和气(气相)所组成的三相体系。表示土的三相组成部分质量、体积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指标,称为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主要指标有比重、天然密度、含水量(这3个指标需用实验室实测)和由它们计算得出的指标干密度、饱和密度、孔隙率、孔隙比和饱和度。这些指标随着土体所处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如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或降低,土中水的含量也相应增大或减小;密实的土,其固相和液相占据的孔隙体积少。这些变化都可以通过相应指标的数值反映出来。土的三相比例指标是其物理性质的反映,但与其力学性质有内在联系,显然固相成分的比例越高,其压缩性越小,抗剪强度越大,承载力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