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 粗分散泥浆
以黏土颗粒为分散相,水或油为分散介质的多相分散体系叫泥浆。细分散泥浆是最早使用的泥浆类型,建立在使黏土尽量分散,充分发挥造浆能力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实践中发现,岩粉或孔壁黏土进入细分散泥浆中,同样也容易被分散,使泥浆黏度、切力上升,流动困难;另外,遇有电解质侵入时,泥浆的分散性能很容易被破坏,造成颗粒聚结、失水量增大,严重时水土分层,这就是我们曾经提及的泥浆被侵污。如何解决?方法仍然产生于生产实践过程中。当细分散泥浆钻遇钙镁离子入侵时,性能急剧变坏,为防止出现事故,立即加入大量分散剂,试图保护黏土颗粒不被絮沉。结果发现加入大量分散剂后,泥浆不仅稳定下来,而且性能比原来更好,黏度虽下降,但失水量减小,流动性变好,泥皮薄而坚韧,再遇到钙、镁离子时,性能也不再有很大变化,也就是说它具有稳定的性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钙、镁离子和黏土的侵污。经研究发现,这种泥浆中的黏土颗粒较大,在1~30μm范围内(细分散泥浆大部分颗粒在0.2~1μm之间),它是细分散泥浆被电解质入侵,颗粒絮凝增大,在未聚沉前加入分散剂,让颗粒不再继续增大,保持适当的粒度所形成的。按这一思路有意地去配制,即出现了一种新的泥浆类型——粗分散泥浆。
8.5.4.1 钙处理泥浆
1)钙处理泥浆的优点
(1)抗侵污能力强,性能稳定。
(2)泥浆流动性好,易净化,有利于提高钻进效率。
(3)泥皮致密失水减小且滤液中有钙离子,能抑制孔壁水化分散,故孔壁稳定。钙处理泥浆的稳定依赖于有机处理剂,有机处理剂的耗量明显增加,而性能稳定的另一方面是改变和调节性能困难。
2)钙处理泥浆的种类
(1)石灰(钙处理)泥浆——低钙泥浆[Ca2+](120~300)×10-6
(2)石膏(钙处理)泥浆——中钙泥浆[Ca2+](300~1200)×10-6
(3)氯化钙泥浆——高钙泥浆[Ca2+]>1200×10-6
3)钙处理泥浆的配制(表8-1)
配制过程为:黏土预水化→加入保护剂→加钙剂。
表8-1 不同钙处理泥浆的比较

保护剂的选择:低钙泥浆可用抗钙能力稍差的Na T,NaK;高钙泥浆用抗钙强的配FCLS,NaC保护,NaOH调pH值,Na—CMC降失水。
钙离子浓度控制:实际工作中不需测定钙离子浓度,控制pH值即可。它们的pH值如下:
石灰泥浆pH10.5~12
石膏泥浆 pH9.5~10.5
氯化钙泥浆 pH8~9
如石灰泥浆加盐酸后pH值降至8~9,反应式如下:
Ca(OH)2+HCl→CaCl2+2 H2 O
石灰转化为氯化钙,钙离子浓度增大。
8.5.4.2 盐水泥浆
1)盐水泥浆的类型
盐水泥浆指分散介质为盐水(NaCl>1%)的泥浆。
(1)一般盐水泥浆:NaCl含量为1%~30%。
(2)饱和盐水泥浆:NaCl含量为30%~35%。
(3)海水泥浆、海水配浆:NaCl含量为3.0%~3.7%。
2)盐水泥浆的特点
(1)抗盐、抗钙及抗黏土侵能力强。
(2)流动性好,失水小,且性能稳定,调节周期长。
(3)热稳定性好。
(4)有防坍、防塌、抑制页岩水化的能力。
3)盐水泥浆的配制
(1)方法。
地面配制:淡水泥浆+NaCl+保护剂;咸水+黏土+保护剂。
井下自然形成:钻遇盐层+保护剂+盐水泥浆。
(2)化学处理(图8-4)。

图8-4 含盐量对性能的影响
原则:NaCl<3%时以稀释为主,降失水为辅;NaCl>3%时以降失水为主,稀释为辅。
处理剂:稀释剂用Na T、Na K、FCLS,其中FCLS抗盐能力强;降失水用Na—CMC或钻井粉;调pH值用NaOH,调pH=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