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二世与罗莎蒙德的爱情

第三章 亨利二世与罗莎蒙德的爱情

精彩看点

罗莎蒙德的秘密—瓦伊河谷—秘密结婚—伍德斯托克宫—罗莎蒙德的秘密小屋—迷宫的建造—难以辨别的路—罗莎蒙德的藏身之所如何被王后找到—地下通道—故事不足为信—罗莎蒙德隐居戈德斯托修道院—世人同情罗莎蒙德,而不同情埃莉诺—婚姻是否得到承认—埋葬罗莎蒙德—主教命令将她的坟墓迁走—修女们再次把她的遗体迁回修道院—罗莎蒙德的卧室—修缮那间小屋

亨利二世活着的时候,一方面使用权力尽量隐瞒他和罗莎蒙德的关系,一方面讳谈她的情况。他驾崩后,王室为了保全荣誉和避免利益受损,对她的事尽量闭口不谈。这样一来,罗莎蒙德的真实情况就鲜为人知了,稀奇古怪的谣言从而应运而生。最后,历史学家们写关于罗莎蒙德的历史时,就很难掌握真实情况了。目前,最值得相信的说法是,罗莎蒙德是英格兰贵族克利福德勋爵的女儿。克利福德勋爵住在一座美轮美奂的城堡里,城堡位于瓦伊河谷。瓦伊河是英格兰西部的著名河流,它发源于威尔士山脉,流经一个野花丛生、绿意盎然的山谷。瓦伊河从威尔士进入英格兰后,那个山谷变得非常开阔,它土壤肥沃,风光优美。克利福德勋爵的城堡就在这里。罗莎蒙德的童年肯定是在这里度过的,她甚至有可能在这里长大成人,并在这里邂逅了风华正茂的亨利二世。罗莎蒙德貌美如花,令亨利二世一见倾心。当时,他们年华正好,亨利二世也还没有娶埃莉诺为妻。有些人认为亨利二世秘密地娶了罗莎蒙德,只是他不想让外人知道,因为他心里很清楚,按照传统,国王和王子的婚姻是由国家利益,而不是个人意愿决定的。后来,亨利二世去了巴黎,遇见了埃莉诺。当他发现埃莉诺愿意带着丰厚的嫁妆—阿基坦公国与自己喜结连理时,他考虑到自己的领土会因此大增,就决定娶她为妻。同时,他跟罗莎蒙德关系依旧,但无论他们是什么关系,他都会尽量使之成为永远的秘密。

我在前文已经讲过,亨利二世与埃莉诺结了婚,并一起回到了英格兰。一开始,他们如胶似漆地生活在一起,经常在各式各样的宫殿里换着住,有时住在这个宫殿,有时住在那个宫殿。实际上,这些宫殿都历经十几代英王几百年的营建和扩建,其中最美的莫过于伍德斯托克宫了。

亨利二世和罗莎蒙德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伍德斯托克宫四周遍布风景宜人的花园和郁郁葱葱的庭院。据说,亨利二世在宫里某个偏僻的地方为罗莎蒙德造了一个隐蔽的小屋。通往小屋的入口藏在几乎密不透风的丛林深处,只有一条曲折复杂的小路可通。为了迷惑那些想进入的人,小路上开辟了不计其数的岔路。当时,设计这种路的宫殿被称“迷宫”。通常情况下,迷宫只是一种引起来客好奇心的“装饰”。

古书里记载了许多修建迷宫的方法。迷宫各个方向的岔路迂回曲折,到了转弯处又会分出几条一模一样的岔路,所以要想从中识出正确的路真是难上加难。当然,这些路中肯定有一条是正确的,它通向迷宫的中心,那里也许会有房子、赏景用的漂亮座椅、花园、凉亭以及其他一些引人注目的东西。如果你是那个走到这里的幸运星,那么你肯定会大饱眼福。如果你顺着其他路走,不是哪里都去不了,就是在各种各样的迂回曲折的岔路上绕来绕去。这些岔路看上去跟正确的小路别无二致,但走着走着突然就没路了,那么你就得走回头路。如果你想从这条走不通的路直接跨到另一条路上去,那根本不可能,因为所有的路要么是用茂密的荆篱,要么是用高高的墙壁隔开。

罗莎蒙德就住在这种迷宫里,也就是伍德斯托克宫的一个小屋里。虽然这所宫殿的主人是王后埃莉诺,但她却不知道这里藏着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女。迷宫里的树木高可参天,荆篱青翠欲滴,它们交织在一起,将那个美女藏得严严实实,长时间来既没有引人生疑,更没有被人发觉。

然而,王后最终还是发现了亨利二世的秘密。故事是这样的:亨利二世惯用一条丝带来确定进出迷宫的路;一天,王后在花园里与亨利二世一起骑马,不经意看到了这条丝带,其中一部分还拴在国王的马刺上。她什么也没说,而是悄悄地顺着丝带往前走,最后到了几乎全被遮住的奇怪的门前。王后打开门口,一条地下通道赫然出现在眼前。现在,她的兴趣和好奇心变得越来越浓烈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思越来越强烈了。于是,她沿着地下通道继续走,最后到了一堵院墙外的一个地方。这里灌木横生,有个小屋若隐若现。这时,王后发现罗莎蒙德正坐在小屋附近的凉亭里做女红。

亨利二世在伍德斯托克宫金屋藏娇的秘密终于暴露了。王后勃然大怒,据说她立刻派人送给罗莎蒙德一杯毒酒和一把匕首,并强迫她二选一自杀。最终,罗莎蒙德选择了毒酒,喝完就死了。

不过,这种说法是失真的,因为根据史料记载,王后发现罗莎蒙德的存在后,就迫使亨利二世与她分开了,但她接下来活了很多年。有人认为,罗莎蒙德与亨利二世的关系在他与埃莉诺大婚后又维持了两年,因为她很有可能蒙在鼓里,对他们结婚的事一无所知,甚至以为自己仍然是亨利二世的合法妻子呢。事实上,她有可能真的是亨利二世的合法妻子。不管怎样,当罗莎蒙德和埃莉诺知道彼此的存在后不久,罗莎蒙德就去一所修道院隐居了,与世隔绝,了却残生。

美女罗莎蒙德与红丝线

埃莉诺王后发现罗莎蒙德

埃莉诺王后来到罗莎蒙德面前,扯起红线

戈德斯托修道院遗址

该修道院的名字是“戈德斯托”,离牛津市不远。罗莎蒙德在这里住了近二十年,深受这里的修女们喜欢。亨利二世为了表达对她的歉意和思念,就在这二十年里多次捐款给修道院。王后还是一如既往地嫉妒、疑忌美女罗莎蒙德。其实,罗莎蒙德是亨利二世和王后之间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世人大都比较同情罗莎蒙德。她和亨利二世年龄相仿,亨利二世对她的感情毫无疑问是真爱;而王后的年龄比他大很多,与他的感情也不是纯洁的。当初他们结婚可谓各取所需,埃莉诺从一段痛苦婚姻中获得了解脱,而亨利二世获得了巨额嫁妆,大大增强了实力。此外,罗莎蒙德性格温柔、心灵美好,至少在世人的眼中她就是这样。她对穷人仁慈友善,隐居修道院期间殷勤地奉侍上帝。反观埃莉诺,她胆大妄为,薄情寡恩,生活放荡;更有甚者,她但凡有点儿不如意,就会对丈夫吹毛求疵。

因此,获得世人同情的是罗莎蒙德而不是王后。其实,谁应该获得同情取决于谁才是亨利二世的妻子。亨利二世可能真的娶了罗莎蒙德,或者他们至少已经举行了结婚仪式,同时这被罗莎蒙德视为完婚。果真如此的话,那罗莎蒙德就是无辜的,因为亨利二世既然已经结婚了,就不该为了得到埃莉诺的领地,先是否认与罗莎蒙德的婚姻,然后再娶埃莉诺。如果罗莎蒙德没有嫁给亨利二世,而是利用美色引诱亨利二世离开自己的妻子埃莉诺,那她就罪无可恕。这两个假设孰真孰假,现在已经难辨了,但不管哪一个是真的,亨利二世都是有罪的,因为他背弃了神圣至极的结婚誓言和一个男人永远该承担的责任。

罗莎蒙德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叫威廉,另一个叫杰弗里。亨利二世生前,他似乎一度承认他们是他的儿子,这无异于承认了他和罗莎蒙德确实结过婚。一次,在战场上亨利二世走近威廉,当着将士们的面说:“威廉,你才是我真正合法的儿子,我别的儿子什么都不是。”

也许亨利二世只是想打个比方,他真正的意思是只有像威廉这样勇敢的年轻人才够格当他的儿子,或者是他不经意说漏了嘴,承认罗莎蒙德是他的合法妻子,而埃莉诺不是。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亨利二世考虑到他和埃莉诺的政治联姻,不得不在政治上做出一些安排,并且她生的儿子继承英格兰王位已经是大势所趋。也许亨利二世考虑过与埃莉诺离婚,但一想到无穷无尽的阻力以及许多人因为利益受损而悲伤,他就望而却步了。因此,罗莎蒙德的权利,如果她真的有什么权利的话,一定会被亨利二世完全剥夺。她只能渐渐地淡出公众的视线,默默无闻地死在修道院,而且再也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她去世后,受到她善待的修女们将她的遗体风风光光地安葬在修道院里,但是修道院所在教区的主教仍然命令将她的遗体迁走,改葬到公墓里,因为在他看来,罗莎蒙德没有和国王结婚,却将她的遗体葬在修道院里,并且授予她不朽的荣誉,这是不合适的。如果事实真是主教认为的那样,那么他礼貌而恭敬地将她的坟墓迁走,那他就没有做错什么,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明知道罗莎蒙德嫁给了亨利二世,但他为了取悦当时在位的英王,埃莉诺的儿子理查才这样说的,这就意味着在谁是亨利二世的合法妻子这一问题上,他选择了埃莉诺。

管理查可能对主教的做法感到满意,但修女们根本不买他的账。她们不仅与罗莎蒙德交情匪浅,而且对她充满了感激:自从她在修道院隐居后,亨利二世才慷慨地捐助,改善了她们落魄的处境。于是,她们待时机成熟,就把罗莎蒙德的遗体从公墓里重新运回修道院。尽管她们看到的只有枯干的骸骨,但她们还是恭敬地添加香料,购买新棺,小心装殓,最后将其安葬在修道院的人行道下。她们在那里放了一块刻有她生平事迹的文字的石板作标记。

后来,伍德斯托克宫里的罗莎蒙德的秘密小屋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小屋里有一间卧室,长期惯以“罗莎蒙德的卧室”的名号。英格兰某位国王的一封信被保留至今。信是在罗莎蒙德死后大约一百年写的,内容大意是该国王下旨修缮这所小屋,特别是里面的那间卧室,要修得尽善尽美。其中一部分原文是“那个小屋一定要修葺一新,罗莎蒙德的卧室要修得和从前一模一样,不要忘记在窗子上安装玻璃,该用大理石的地方不要省,一定要安装下水管道。”从此,罗莎蒙德的故事成为英格兰历史上最有趣的插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