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的加冕大典与犹太人大屠杀

第五章 理查的加冕大典与犹太人大屠杀

精彩看点

屠杀犹太人—犹太人的社会地位—犹太人经商的历史—犹太人在法国遭到迫害—安抚理查一世—加冕大典的盛况—圣油瓶—正式加冕—厚礼—人民的愤怒—发生口角—赶走犹太人—恐怖的大屠杀—国王的冷漠—暴徒肆虐—暴徒未受惩罚—国王理查的诏书

理查的加冕大典要举行了。按照传统,英王的加冕典礼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现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已经装饰一新,安排妥当。遗憾的是,大典那天许多犹太人遭到屠杀,致使这个本该喜庆的加冕之日在历史上臭名昭著。大典结束后,随着大屠杀范围的扩大,伦敦和威斯敏斯特教堂发生了骚乱。

由于犹太人不信奉基督教,所以欧洲的基督教国家视他们为异教徒和野蛮人,不仅憎恶和排斥他们,而且普遍认为对他们进行迫害就是向宗教事业做贡献。

欧洲的基督教国家大都出台了限制犹太人的法律,这导致了一种奇怪的结果。犹太人被剥夺了拥有土地的权利,为了生存他们转而去经商。他们最喜欢做的是珠宝生意。珠宝体积小,但值钱。虽然当时珠宝生意被认为是非法的,但由于贵族们需要珠宝,所以犹太人还是受到了欢迎。有时,政府会下达缉盗的命令,虽然犹太人不是强盗,但他们担心遭到迫害,就会把珠宝随身藏起来,或者转移到别的地方。

就这样,犹太人赚了大钱,然后转行成了金融家或者放贷人。就算在当今世界,他们也是金融界和典当界的翘楚。虽然国王是一国之主,但他们为了执政或者筹集军费,常常借助犹太人的力量。

在法国,犹太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腓力二世继位后,颁发了迫害犹太人的法令。接着犹太人全部遭到驱逐,其财产悉数被没收充公,欠犹太人的钱一律免除。虽然法令如此,但大部分法国人出于天生的正义感仍然继续还债。这种正义感的力量不可替代,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能低估。当然也有些法国人搭了便车,不再还钱。与此同时,那些贫穷的犹太人不得不突然离开法国,其生活马上陷入了困境。

英格兰的犹太人开始担心:亨利二世驾崩后继位的理查会不会效仿法王腓力二世驱逐犹太人呢?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并且赢得理查的宽容,他们决定在理查的加冕大典时,赶去威斯敏斯特教堂献上一份贺礼。购买贺礼的钱是有钱的犹太人出的。加冕大典那天,当威斯敏斯特教堂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时候,犹太人也来了。

加冕礼是按着下面的流程进行的:国王进入教堂后,走上铺好的名贵华丽的毯子。这条毯子是用名贵的提尔紫染成的,从台阶一直铺到高高的加冕台上。国王的头顶是由四个精致的杆子支撑起的华盖,这些杆子分别由四个贵族举着。身份显赫的阿尔伯马尔伯爵捧着王冠走在国王的前面,领着国王走向加冕台。阿尔伯马尔伯爵走到加冕台上后,将王冠放在那里,坎特伯雷大主教站在加冕台前迎接国王,然后对着国王吟诵加冕誓词。

加冕誓词分为三部分:

第一,在他有生之年,他必须要对上帝、圣教会以及圣教会的一切教条充满忠诚、尊崇和敬畏之心。

第二,他必须要对他的子民公正、公平。

第三,他必须抵制一切传入英国的恶法陋习,必须立法严明,保持良好的信仰不变,而且思想不能懈怠。

听完加冕誓词后,国王揭下外面的袍子,脱去金色的凉鞋,然后让大主教在他的头上、胸膛和肩膀上擦圣油。这种油装在名贵的圣油瓶里。

圣油擦完后,理查周围的贵族们就帮他穿戴上各种各样的皇家服装和饰品,这些贵族在加冕仪式上是担任仆从的。穿上长袍,戴上饰品后,他登上了通向祭坛的台阶。在他走的时候,大主教以上帝的名义命令国王说,除非他能完全履行刚才的誓言,否则就不能戴上王冠。理查再次郑重地请上帝见证,他将忠诚地遵守誓言,然后走到祭坛上,他拿起王冠交到大主教的手中,大主教将王冠戴在国王的头上,这样加冕仪式就结束了。

理查一世加冕

这时,群众们走过来向国王献礼,这些人里也有犹太人。他们的礼物十分贵重,价值不菲,国王很高兴地收下了它们,尽管之前他宣布加冕典礼上犹太人和女人一律不允许送礼。虽然有这样的禁令,但犹太人代表团还是进来为国王献礼。然而,人群里有很多人开始抱怨他们,想将他们赶出去。这群人主要是贵族、伯爵、骑士和英格兰的其他权贵们,因为地位不够显赫的人是没资格来参观加冕仪式的。而这些人,对犹太人除了怀有通常的宗教偏见外,还对犹太金融家和放贷人很恼火,因为犹太人向他们借钱没少找麻烦,而且还要求他们偿还很高的利息。一位研究人类感情的专家曾说过,人或多或少都会讨厌自己的债主,这就是为什么朋友之间应该少有金钱瓜葛的原因。

最后,门外面有个犹太人想进来,门边的一个旁观者大声喊道:“这里有个犹太人!”而且还出手打了他。这一下子激起了其他人的怒火,他们攻击着这个犹太人,而且推他,想把他赶走。这时人群开始集体抗议犹太人,大厅里的人也跟着反对起来,他们开始殴打犹太人,并将他们赶出来,犹太人走出门来,浑身是伤,这时有谣言说他们是被国王下令赶出来的。这个谣言不胫而走,很快就变成了一个所谓的公告,说是国王下令消灭所有非基督教徒。因此,犹太人一旦上街,被人看到,就会遭到攻击,或是遭棍子打,或是遭石头砸,不被打死,也会被打得头破血流,然后被驱赶回家。

与此同时,国王下令杀了所有犹太人的消息迅速蔓延全城,一到晚上,人们就聚集起来,先杀了所有在街上看到的犹太人,然后围着其他犹太人的房屋,破门而入,最终将他们杀死。有时候,房屋比较牢固,犹太人从里面顶着门,暴徒们没办法进去,就找来可燃物,堆在他们的窗户和门上,然后将房屋全部烧毁,房屋里的男女老少无一幸免。如果屋子里的可怜人有想跳窗而逃的,这些暴徒们就会在窗户下面举起长枪长矛等他们跳下来落到上面。一到晚上,就会有很多这样的大火,照亮了整个天空。而且一度有火势蔓延,酿成大火灾。

随着这样的夜晚慢慢过去,这种狂热变得越来越暴力,最后大街上和犹太人居住的地方都充斥着暴徒的喊声和疯了似的愤怒,还有恐惧不已、快要死去的受难者们的尖叫声,他们被困在噼啪作响的、血红的火焰中。

这时,国王和他的领主、贵族们在威斯敏斯特的大宴会厅寻欢作乐,一度没有留意这些暴乱。他似乎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事。最后到了夜间,他才派了一个军官和几个人来镇压暴乱,但是已经太晚了。暴徒不理会这个军官和几个人组成的军队,还威胁士兵离开,否则就要杀死他们。于是,军官将此事报告了国王,但国王并没派兵镇压,暴乱还在继续,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左右,因为暴徒们觉得累了,暴乱才逐渐停止。

威斯敏斯特的大宴会厅

参与这场暴乱的人中,有几个后来被判入狱,三个人被绞死,但并不是因为他们杀害犹太人,而是因为烧毁了一些基督教建筑。这些建筑被烧全都是意外,要么是在混乱中起火,要么是被起火的屋子引燃。这就是对犯下滔天大罪的暴徒们的全部惩罚。但是,为了体现理查的公正,情况肯定会被说成他在暴乱发生后颁布了一项法令,禁止虐杀犹太人。因为他说过,从他加冕的那天起,他将会保护所有的子民,绝不允许有人伤害他们或者霸占他们的财产。就是这场可怕的动乱,让头戴皇冠、身穿英国皇家长袍的理查的加冕礼臭名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