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二世驾崩、理查登基与埃莉诺王后的短暂摄政

第四章 亨利二世驾崩、理查登基与埃莉诺王后的短暂摄政

精彩看点

亨利二世战败—议和谈判—雷雨—亨利二世的马上本领—理查和腓力二世提出苛刻的谈判条件—国王生病—对约翰的行为感到寒心—希农的宫殿—将死国王的诅咒—亨利二世的侍臣们薄情寡义—理查随送葬火车到风弗洛修道院—理查即刻继位—祸福相依—埃莉诺摄政—她的性格发生改变—理查回到英格兰—理查提议十字军东征—约翰装腔作势—欺骗—亨利二世的宝藏—事随境迁—同党遭到贬黜

理查三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亨利二世突然驾崩,他奉诏继承王位。

亨利二世驾崩前的处境凄惨极了。理查和法王腓力二世结盟攻打亨利二世。亨利二世不幸战败,接着他的大臣们一个个弃他而去,并加入了对手的阵营。亨利二世平常就易怒,更别提他的对手取得胜利时了,尤其想到打败他的人之一是自己的儿子,他就更加生气了。他陷入了绝望,痛苦不堪;他深恨自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大骂查理大逆不道、忘恩负义,因为他让自己蒙羞遭难。

最后,亨利二世在军事上陷入了绝境,不得不接受议和。至于议和的条件,只要理查和法王腓力二世觉得合适,就可以任意施加。议和条件当然非常苛刻。第一场谈判是在旷野上举行的。腓力二世和亨利二世骑着马如期见面。他们的仆人遍布四周。知趣的理查不想亲眼看到父亲蒙羞,就没有参加。

谈判期间,一场雷雨倏忽而至。一开始,两位国王都不以为意,继续他们的谈判。亨利二世是个骁勇的骑士,几乎一辈子都是在马上度过的。他的一位史官曾说,除非吃饭,否则他就一直待在马上。总之,他与马形影不离:骑着马打猎,骑着马战斗,骑着马旅行;现在他骑在马上跟对手在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中谈判。尽管他的身体一向强壮,但现在不行了,同时精神因为连遭沉重打击也大不如前了,所以他已经禁不住风吹雨淋了。突然,一声雷在他的头顶正上方响了起来,然后落在他和腓力二世之间。当时他们都骑着马站在旷野上。亨利二世坐了一阵后头晕,摇摇欲坠,要不是旁边的仆人一把扶住他,他没准儿会从马上栽下来。仆人们发现他已经非常虚弱,根本无法继续谈判了,于是就把他背回了帐篷。不久,腓力二世和理查同意议和的条件,并将之写成条款寄给了亨利二世。

拿到议和条款的仆人给卧病在床的亨利二世读了起来,这些条款包括剥夺他一大部分领地;勒令他的大臣服从理查和腓力二世;要求他善待而不是恨理查……当读到他必须原谅所有叛乱的或临阵倒戈的贵族时,他要求看一眼载有叛乱贵族姓名的名单,目的是搞清楚到底是哪些人在他最困难时抛弃了他。当他看到名单的最前面赫然写着“约翰”二字时,他就从床上坐了起来,茫然四顾。约翰可是他最疼爱的儿子啊!他怎么也会背叛自己呢?其实,他不知道约翰之所以加入反对他的阵营,是为了防止理查趁机侵犯自己的权益。

腓力二世

他哭着喊道:“约翰,我的心头肉!我把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因为爱你,我不惜承受羞辱和磨难。你真的背叛了我吗?”仆人们告诉他,约翰的确背叛了他。

他绝望地倒在床上说:“既然如此,那就听天由命吧。我不会再爱惜自己,更不会再眷恋这个世界。”

以上这些故事都发生在亨利二世和理查对抗的主战场—诺曼底。离国王养病的地方不远有一所田园气息浓郁的宫殿。该宫殿坐落在希农镇,而希农镇坐落在卢瓦尔河支流的河畔上,风景秀美,是历代诺曼底公爵重要的避暑胜地之一。为了静养病体,亨利二世命令仆人们把自己抬到那里。但是去了后,美丽的景致和仆人们的精心照料非但没能让他打起精神,他反倒变得越来越忧郁、绝望了。过了些日子,他意识到自己快要死了,身体越来越羸弱,情绪越来越激动。他的仆人时不时地听到他在痛苦地呻吟:“奇耻大辱啊!奇耻大辱啊!我是一个失败的国王,一个无能的国王!我真不该来到世上,我的那些不孝的孩子们都该受到诅咒。”他身旁的牧师们都竭力规劝他不要这样诅咒别人,他们告诉他父亲诅咒儿子是件非常可怕的事,并希望他收回刚才的话,但他坚决不。他继续诅咒着他的孩子们,除了杰弗里·克利福德之外。杰弗里·克利福德是罗莎蒙德的孩子,他现在还没有背叛过,现在正陪着这个病人。只见亨利二世变得越来越兴奋,精神越来越混乱,最终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接着就驾崩了。

亨利二世最疼爱的儿子约翰

一个国王生前无论有多少仆人侍奉,但一旦驾崩,就会树倒猢狲散。比如亨利二世,就算他奄奄一息了,他的侍从们还是对他毕恭毕敬,因为他们觉得万一国王病愈,那他就会继续统治英格兰,而他们就得继续侍奉他,未来十五到二十年的运气也都受他掌控。然而,当亨利二世停止了呼吸,这就意味着他的时代结束了,他的儿子理查将会继位,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于是,他们既不会害怕他,也不会指望他,接着他们那唯利是图、薄情寡义的本性毕现,开始抢夺亨利二世身上贵重的衣饰,甚至找遍宫殿的每个角落、拿走所有值钱的东西。他们大言不惭地说,这些东西是他们该得的,因为按照惯例,将国王一直侍奉到驾崩的那些仆人有权获得他的随身物品。接着,这些无耻的仆人就不知所踪了。亨利二世的臣子们费了很大的劲,才用裹尸布将他的尸体裹起来。接着,他们为国王进行了装殓,并用马车将棺椁拉到修道院。

前往修道院的途中,送葬队伍遇见了理查。原来,他听说了亨利二世驾崩的消息,就赶来参加父亲的葬礼。理查随着送葬队伍到了风弗洛皇家修道院。该修道院在古代是诺曼君主们的埋骨之处。

亨利二世的埋骨之处,风弗洛皇家修道院

到达修道院后,理查为了见父亲最后一面,就下令开棺。亨利二世的脸没有被盖上,所以他看到了父亲的遗容。我们知道,亨利二世驾崩前的最后几个小时,他的心里充满了愤怒、怨恨,所以他的面目扭曲变形、狰狞可怖。理查吓坏了,立即转身离开了。

理查现在一想起在风弗洛皇家修道院所看到的父亲的遗容,就变得非常痛苦。过了一段时间,这种痛苦才渐渐退去。他开始集中精力处理一些迫在眉睫的事务。虽然他是英格兰王位、诺曼公爵爵位的合法继承人,但他仍然觉得有必要采取措施巩固权力。罗莎蒙德生的两个儿子—杰弗里·克利福德和威廉·克利福德没有觊觎王位,但他的兄弟约翰却图谋不轨。理查一直忌惮约翰,所以为了防止他篡位,就立即派人赶往英格兰解除母亲的监禁,并请求母亲在他入主英格兰前摄政。这样他就能心无旁骛地留在诺曼底,因为这里的形势要比英格兰复杂,他的邻居法王腓力二世一直对诺曼底虎视眈眈。

理查解除母亲的软禁,让她承担无上光荣的摄政地位,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不负所望,完成了理查的重托。漫长的监禁和痛苦对她是福,让她的性格变得好起来。其实,充满痛苦、历尽磨难的生活总是可以改善人的性格,唤醒其同情心,促使其助人为乐;荣华富贵、骄奢淫逸的生活总是恶化人的性格,使人变得自私无情。

在英格兰摄政的两个月期间,埃莉诺以仁治国,释放了许多常年囚禁的刑事犯,赦免了许多不幸的政治犯。她暮年将至,追思过去,悔恨不已。她犯了多宗违背人伦的罪:背叛了两位丈夫以及煽动儿子们反对他们的父亲。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她就积德行善,努力减轻人民的苦难,虽然为时已晚,但她仍然感到些许宽慰。经过她的治理,叛乱迭起、战争频仍的英格兰渐渐地走出了苦难。她最后悔的莫过于跟丈夫这几十年的斗争,她因此让他遭了不少罪。他活着的时候,她觉得与丈夫作对其乐无穷,现在他驾崩了,她没有了斗争的激情,感到无比寂寥,甚至为他的死而痛苦。她慷慨地向穷人们施舍,想感化他们去为亨利二世祈祷,从而让他的灵魂得到安息。当然,她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没有贻误国事。她夙兴夜寐,忧劳国政,并且告知所有贵族、主教和其他政教大员,理查即将继承王位,命令他们做好迎接他的准备。大约两个月后,理查回到了英格兰。此前,他毅然决定与法王腓力二世一起发动十字军东征。理查是个极端狂热的人,尚武好战。现在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和诺曼公爵爵位,就变得更加好战,就计划组建大军前往圣城,攻打萨拉逊人。

约翰十分赞同理查的计划,并自言自语道:“如果理查去了巴勒斯坦,那么他十有八九会战死,到那时我就可以取而代之,登基为王了。”

因此,他打算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尽量促成理查的十字军东征的计划。他假装臣服理查,并竭力辅佐他,就这样十字军东征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首先是筹集资金。东征开支浩大。建造运兵船需要花钱,购置装备、武器、弹药、粮饷和辎重也需要花钱。随军出征的王公、贵族和骑士所配备的盔甲、饰品和各种武器也花费不菲。虽然他们自称随军出征的目的是带着宗教热情去收复圣墓,但真正的动机却是为了建功立业,获得财富。总之,十字军东征的耗资庞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理查到达英格兰,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他父亲亨利二世藏有无数金银财宝的温彻斯特。在温彻斯特,理查找到了一大批金银以及不计其数的金盘、珠宝和价值连城的宝石。理查亲自盘点了所有财宝,并列成一个详细的清单交给自己的宠臣管理

理查一世

接着,当初凡是支持自己叛乱、攻打亨利二世的人,都遭到了理查罢黜。理查心想:“既然他们会因为利益随我造反,那么如果得到更大的利益,他们也会背叛我。”所以他断定他们不值得信任。现在形势变了,他的地位不同了。他自己造反时,因为他不是王,所以他无动于衷;但现在他却不能容忍他们背叛君主。其实,类似的案例在英格兰历史上比比皆是。儿子们在朝野组织党羽反对父亲的政府,致使父亲的统治陷入动乱,但父亲一旦驾崩,他的其中一个儿子就会继位,接着就是整肃朝纲,严惩不忠之人。理查也不例外,现在他大权在握,视那些反对先王的人为邪恶力量,动辄以曾经怂恿他造反为由贬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