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陶瓷研究所的诞生
知识导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用在景德镇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当代景德镇陶瓷能享誉世界,与专业的陶瓷研究和技术创新分不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景德镇的第一家陶瓷研究所吧。
瓷娃说故事
瓷娃对景德镇古代的陶瓷发展史了如指掌,但对现当代的陶瓷发展情况却知之不多。于是,他决定好好研究一番。
瓷娃从百宝兜中掏出了万能导航仪,仪器显示,他应该去的第一站是部陶研所,全称“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瓷娃犯难了。这是一家部属单位,保存着许多机密资料,可不是随便就能闯进去的。虽然以瓷娃的本领,他进入任何地方都没问题,但瓷娃可不想坏了规矩。
好在有关部陶研所的资料很多,我们借助《瓷娃宝典》就能了解不少信息。
原来,陶瓷研究所的成立源于一个偶然的机缘。1954年,民主德国和我国签订一个技术合作协议,要求我国提供日用陶瓷生产技术。景德镇蜚声海外,也是国内重要的产瓷区,于是当仁不让,接下了这项任务。可是当时的景德镇还处于手工和半机械化生产状态,现代化陶瓷生产水平相对落后,一千多年来积聚的精湛技艺都分散在各个瓷艺传承人手中。为了完成这项具有外交意义的生产任务,景德镇市政府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科研机构,以便提供科学而完整的技术资料和可重复生产的瓷器样品。就这样,1954年8月,景德镇历史上第一家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试验研究所诞生了。这就是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的前身。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景德镇陶瓷试验研究所正式成立后,首先在全市陶瓷行业内“海选”人才。最优秀的技工、艺人都被聘请来了,其中包括不少闻名遐迩的老艺术家,如“珠山八友”之中的王大凡、刘雨岑,雕塑泰斗曾龙升,“青花大王”王步,等等。
大批陶瓷艺术大师和优秀科研人才汇聚在一起,研究一千多年传承下来的制瓷经验,改进生产技术乃至装饰技艺,一大批科研成果涌现出来。迄今为止,部陶研所已完成重点科研项目100多项,涵盖日用陶瓷、特种陶瓷、艺术陶瓷、耐火陶瓷、窑炉机电、装饰材料等方面。
国家用瓷
瓷娃宝典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配合制作国家用瓷。啥叫国家用瓷?这么说吧,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出访别国时,会带着自己国家的特色产品,而这些特色产品中就有我们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当然,在其他一些场所,比如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国家用瓷,如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的陶瓷捏雕花篮、龙船、万件青花大瓷瓶、陶瓷圆桌面等。它们当中很多都是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出产的!也因此,外国人称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为“陶瓷行业皇家研究所”。

▲青花荷莲纹大盘
酷我跑跑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有很多陶瓷科技专家,试着给他们写一封信,邀请他们来学校给同学们上一堂课,看看哪位同学的信能打动他们。
百事诸葛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成立后对景德镇陶瓷的发展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呢?想一想,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