坯体也需晒一晒

第一节 坯体也需晒一晒

知识导读

说到瓷器的制作过程,那就得从陶泥拉坯后的阴干和晒坯说起。什么是阴干?什么是晒坯?夏天和冬天温度相差大,如何防止坯体开裂?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瓷娃说故事”。

瓷娃说故事

“乐乐,在看什么书呢?这么入迷。”下课后,瓷娃走到乐乐的座位前,侧着脑袋好奇地问。

“上次不是去了一趟叔叔的瓷器厂吗,回来后我对瓷器越发感兴趣了。这不,我还专门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瓷器制作方面的儿童绘本来看。”

“为什么不直接问我呢?我可是瓷器界的百事通呢!”说完,瓷娃调皮地眨了眨眼。

“呵呵,稍微研究研究嘛。不过话说回来,光看绘本还是觉得不过瘾,我们最好到现场去看看。”

img

▲圆器晒坯

img

▲琢器晒坯

“这个简单,我带你去。”

瓷娃和乐乐乘坐时光机器,转眼间就来到了清代的御窑厂作坊。

“哇!好壮观呀。”一进入作坊,乐乐就看到一排排瓷坯被摆放在木板上在太阳底下晒着。

“拉好的坯体都要这样晒吗?”

“这叫‘晒坯’。晒坯之前,先要将坯体放在晾坯架上阴干,不然坯体会开裂的。”

“阴干要多久呀?如果太久,会不会影响生产效率?”

“当然会了。阴干虽然安全可靠,但是干燥速度太慢了;晒坯干燥速度快,但容易使坯体开裂。所以呀,老到的匠师都会掌握好阴干状态。”

“嗯。那晒坯不会受气温影响吗?”

“夏天不宜暴晒;冬天晚上一定要把湿坯搬进屋内,并采取防冻措施。如果湿坯中的水结冻,坯体的体积就会膨大,坯体就会胀裂。”

“哦,原来是这样。瓷娃你看,这个坯体好大啊,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呀?”乐乐环顾室内,在靠墙的架子上看到了一个大型坯体。

“大型制品拉坯,工人要先在辘轳车上放置圆木板,拉坯完成后连同坯体一起拿去阴干,然后晒坯。坯体被晒到一定湿度后,工人要用铁丝锯开,把坯体放到坯板上做干燥处理。”

“哦,我懂了。”乐乐又收获了一项制坯工艺知识。

瓷娃宝典

圆器与琢器

民国时期,向焯的《景德镇陶业纪事》记载:“圆器者,杯盏之属”“琢器者,瓶尊之属”。这就是说,圆器一般是指一次成型的碗、盘、杯等产品;琢器一般是指难以一次成型的瓶、壶、坛等产品。

景德镇手工制瓷业巅峰期的明、清两代,陶瓷生产单位为“作”,分为官古器作、上古器作、中古器作、小古器作、满古器作、粗器作、洋器作、雕镶作、冒器作、子法器作、脱胎器作、大琢器作、定单作、仿古作、填白器作、碎器作、紫金器作等。到了清末民初,作就只分为3大类,即圆器作、琢器作和镶器作。三作有异同,各分作坊,互不兼顾。

img

酷我跑跑

到作坊去现场感受一次工人们是如何使坯体干燥的。

百事诸葛

思考一下,坯体的阴干与晒坯对坯体的大小有要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