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显身手

第四节 窑火显身手

知识导读

满好窑后,接下来的一步就是烧窑啦!这可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烧得不好,瓷器就无法被烧出预想的效果,甚至会被烧坏呢。所以,控制与调整窑内的温度非常重要。

瓷娃说故事

img

▲看火

看着一个个半成品(生坯)被装入匣钵、放进窑内,乐乐有点激动:“它们进去时是半成品,出来后就是一个个精美的瓷器啦!”

“话虽这么说,但烧窑可是个苦力活呢!要想烧出一件好瓷器,烧窑的过程中,工人要掌握好火候,并在不同阶段对火的温度进行调整。”瓷娃说道。

“哦,那可不容易吧?”

“对,把桩师傅就必须经常观察窑内的升温过程,看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img

▲烧湿柴

“把桩工全凭眼睛观察就能知道窑内温度吗?有这么厉害?”

“也不全是,除了用眼睛观察,测温的方法还有几种,比如钩照子观测、吐痰入窑法。”

“哦,我观察到全窑只有一个投柴口,刚开始烧的时候会不会前端火热而后端温度不足,出现温度分布不均的现象?”

“你观察得挺仔细嘛!确实会有这种现象。这时候,我们可以向投柴口投入部分湿柴或全部湿柴,甚至可以向火坑内泼冷水,使火焰拉长提高窑后段的温度。”

“泼水会不会把窑内的火给泼灭了呀?”乐乐听了瓷娃的话,一脸吃惊地问。

“当然不会啦,这里面可凝结了无数烧窑人的智慧呢!泼水一方面可使窑前面不致产生过火现象,另一方面可使水与碳起作用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到达窑后面后再行燃烧放热,这样又可以提高窑后面的温度。”

“哦,那除了投放湿柴、向火坑泼水,还有没有其他调整窑内温度的方法呢?”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根据窑内的烧制情况调整投柴的角度,可以向左边投、向右边投或向前面投,以影响窑内不同方位的温度。”

“哦,那这个很考验把桩工的经验哦。”

“对的。何时烧湿柴,是部分烧湿柴还是全部烧湿柴,是否加快投柴,是否停止投柴,是否向灰坑泼水以及泼多少水,等等,这些都要把桩工凭经验,视当时、当地气候条件、装烧产品情况及燃料情况而定。”

听完瓷娃的话,乐乐看了看一旁正在指挥烧窑工人添柴的把桩师傅,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瓷娃宝典

景德镇窑柴行

景德镇瓷器的烧炼,一直沿用历史悠久的平焰柴窑;用松木作燃料,称“窑柴”。过去,景德镇有窑柴行。窑柴行专门供应烧瓷器用的燃料,是全国其他地方没有的特殊店铺。窑柴来自农村偏远山区,先后经过砍伐、锯、挑、船运,最后集中到昌江河畔。从四图里至毕家下弄沿河一带都是窑柴行。窑柴主卖柴给窑柴行,窑柴行再转卖给窑厂。

img

▲松木

img

▲窑柴堆

酷我跑跑

亲眼观看古窑复燃的机会可别错过哦,了解把桩师傅如何控制窑炉的温度将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百事诸葛

想一想,为什么向火坑里泼水能使窑炉内前后温度大体相当?这当中有什么技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