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融合的结晶
知识导读
景德镇制瓷技艺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博采众家所长,并善于将其融会贯通,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下面我们来说一说景德镇制瓷业对南北制瓷技艺的吸收和利用吧。
瓷娃说故事

▲赵慨
乐乐结识了瓷神之子瓷娃后对景德镇陶瓷的兴趣大增。这些天,他一直在思考:景德镇制瓷技艺从何而来?这些技艺都是我们的祖辈们发明创造的吗?
瓷娃连忙摇头:“当然不是。咱们景德镇陶瓷做得好,其实也是善于学习大家的长处得来的。景德镇制作陶瓷,要从景德镇瓷业师主赵慨说起。相传,赵慨本是东晋时期的河北人,先后在浙江、福建担任地方官,后由于为人正直得罪了不少人,受排挤到江西任职,在公元345年退居当时的新平镇——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景德镇。来到景德镇后,赵慨就将越窑的青瓷制作技艺传授给老百姓,还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陶瓷的胎釉、成型、焙烧技术进行了改进。景德镇从此走上了陶瓷大发展的康庄大道。到了唐代后期,景德镇人便烧制出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假玉器’——影青瓷,从此一改青瓷独占鳌头的局面。宋代,南北窑场众多,竞争激烈,名窑不断出现。景德镇博采众家所长,在影青瓷这个品种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大量新品种。在元代,景德镇瓷器更加出彩。青花瓷的烧成引领中国瓷业进入彩瓷时代,奠定了景德镇瓷器的霸主地位。到了明代,景德镇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正所谓‘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明代时期景德镇所产的瓷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销路广。这时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瓷业的中心,是名副其实的陶瓷之都了!”

▲清乾隆青花蝙蝠葫芦纹葫芦瓶(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瓷娃的一番话让乐乐也热血沸腾起来。他不由得为自己的祖辈们竖起大拇指,点了一个大大的赞:“技术融合,取长补短,咱们景德镇人真厉害!”

▲明嘉靖青花云龙纹缸(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瓷娃宝典
宋瓷八大窑系
宋代瓷窑有官窑、民窑之分。受商业利益驱使,名窑产品被竞相模仿,各名窑之间也互相借鉴,这使瓷器品种和生产工艺得以广泛扩散。在这种互相借鉴、模仿和竞争中,宋代民窑形成了不同的窑系——窑系是烧造相似或相同瓷器品种的若干个窑场的总和。根据诸窑同异,陶瓷史家把宋窑分为八大窑系: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龙泉青瓷系、景德镇青白瓷系、越窑系、建窑黑瓷系。

酷我跑跑
景德镇是中国陶瓷技艺的集大成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它是怎么成为“千年瓷都”的呢?去博物馆寻找答案吧。
百事诸葛
宋朝后期诸多名窑没落与景德镇窑崛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查一查资料,与同学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