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二)

南宋东钱湖沙门还出产过天下舆图,那就是志磐的《佛祖统纪》。历来对《佛祖统纪》的研究颇为重视,但对编撰者志磐的身世,却着墨不多。

志磐,号大石,南宋天台宗山家派僧人,籍贯、生卒年不详。据其自述,儿时从学于儒者袁机先生,在文史之学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出家之后,精通天台教观。尝住四明(浙江余姚)福泉寺,弘宣教纲。志磐平日又留心僧传,爱好钻研,早有修僧史之志。(释道法《佛祖统纪·校注说明》)

志磐在《佛祖统纪》中自署有三,自序署“四明福泉沙门志磐寓东湖月波山”,目录、卷三十五至卷五十五署“天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卷一至卷三十四署“天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景定、咸淳是南宋的两个年号,据其序跋可知,卷一至卷三十四系在景定年间(1260—1264)完成,后二十卷至咸淳七年(1271)才最终完稿并付印。“四明福泉”,一般都望文生义地以为是“福泉寺”,但历史上整个四明地区没有过“福泉寺”,实际上它指的是今福泉山上的延寿王寺,因为志磐在法师介然(尊号定慧)传中说得很明白:“法师介然……受业福泉山之延寿。……志磐受业福泉。定慧是草堂一派,极有高行,去志磐为五世。”(卷第十五)可见志磐的僧籍在延寿王寺,于他而言,那儿是他的家,故有说“至六年庚午冬,忽感喘咳之疾,家林法眷棹船见邀,遂以十二月二十一日归于福泉之故庐”,云云。“东湖月波山”即指月波寺,其患“喘咳之疾”前的六年里,就是受月波寺住持宗净之邀而住在该寺专心著书。至于志磐的俗姓,潘道于先生认为是鄞县卢氏。

从体裁上说,《佛祖统纪》把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成功地熔于一炉,逐项详述佛教制度及历代兴废故实,堪称中国佛教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

该书共计图12幅,除《东震且地理图》《汉西域诸国图》《西土五印之图》外,其余各图并无地理价值,不能目之为地图。

图1-6 《东震旦地理图》

图1-7 《汉西域诸国图》

图1-8 《西土五印之图》

《东震旦地理图》(见图1-6),是北宋末年的全国行政区划图,其表现的地理范围,较同时代的《九域守令图》《禹迹图》略大。学者认为该图绘制时间的上限,不会早于宣和三年(1121),应当是志磐从当时流行的典籍中摹绘版刻的。后两图,则是志磐著书时特地绘制的,其附于卷第三十三,故可推断绘于景定年间(1260—1264)。

《汉西域诸国图》(见图1-7)可以和《东震旦地理图》之左(西)拼接在一起,最西的地名是“大秦”(东罗马)和“西海”(地中海);《西土五印之图》(见图1-8)则能够接到《汉西域诸国图》中的“于阗”下方,表示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图最下方(南)是表示海洋的波纹,那是“师子洲”(今斯里兰卡)所在印度洋。

《佛祖统纪》的这三张地图所表现的地域范围,比清浚的《广轮疆理图》要大,几乎是整个亚洲了,可见身处月波寺的志磐视野之宽广。

图1-9 宋拓《舆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