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亟待开展地图文献的普查与编目
读高中时,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纪松龄先生,曾带同学们到野外测绘地图。记得那好像是高中几何课的应用实践,因为当年教育上在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强调学以致用。同学们轮流背着测量杆跑来跑去,也在平板上画过几条线。虽然测量的地点在哪儿、测绘成果是什么,已经记不得了,但我对地图、对地图测绘,从那时起产生了兴趣。
二十几年前,我花400元买过一张《鄞县通志》里的《鄞县城厢图》,花3000元买过一套三十二张的《皇朝沿海图说》,自此,对宁波在地图上的背影,愈发着迷起来。随着互联网阅读时代的到来,人们摆脱了个人收藏能力、行走半径对阅读范围的限制,现在所能看到的地图种类与数量,大大超过了纸质阅读时代,我在两年前写作《天下开港:宁波港人文地理史述考》时便强烈地感受到——地图,甚至包括西洋古地图,都可以而且应当成为宁波地方史研究所应依靠的史料文献。
自接受“东钱湖文化丛书”编委会委托写作“东钱湖地图旧影史话”课题以来,随着视野的渐渐打开、研究的步步深入,我惊奇地发现,原来东钱湖的地图史居然是从东钱湖画天下舆图开始的!而宁波地区最早的大比例1∶12500实测地图,也是东钱湖开的头!
因感佩而感奋,鼠标啧啧有声,眼睛应接不暇,思绪驰骋六合,键盘也停不下来,信马由缰之下,只是东钱湖地图史话这一内容便把旧影史话的篇幅也挤占用完了……
感谢丛书编委的宽厚海涵,容忍了我的偏爱与啰唆,并调整计划,让“东钱湖地图史话”独立成书。
写作东钱湖地图史话,其实是对历史上“东钱湖画的地图”“地图画的东钱湖”所形成、所遗留的地图文献进行盘点的过程,这之中,我既为东钱湖地区历史地图史料超乎意料之丰富而击节赞叹,也为这些史料迄今大多处于四处星散、曾经闻所未闻或者依然只知其名不见真身的状态而顿足遗憾。
实际上,宁波地方的存世地图文献相当丰富多彩,在几乎整个地图史的各个发展阶段中,都有值得记载的人物、事件和成果。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之后,宁波就始终处于全球视野之下,是西洋地图关注的焦点之一。可以说,宁波,一向是古今中外地图绘制师笔下从不缺席的角色,说实话,就算宁波在世界地图史剧舞台上是个跑龙套的,冲着他场场现身,也应该料到他是一个充满故事与传奇的扫地老僧。
龚缨晏教授编著的《象山旧方志上的地图研究》《地图上的宁波》,是宁波地图史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开山之作,但有关宁波的地图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才刚刚起步,分散而无序状态仍然急需改变。
就当前来说,着手宁波地图文献史料的普查与编目,是相当必要的。
一、普查对象
1.省外各级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大学图书馆等;
2.浙江省图书馆、档案馆,省水利、国土、建设、民政、公安、海关、测绘等部门档案室或资料室;
3.宁波市及各县(市)区图书馆、档案馆,天一阁,宁波市及各县(市)区水利、国土、建设、民政、公安、海关、测绘等部门档案室或资料室;
4.港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大学图书馆;
5.欧美各国老牌图书馆、博物馆、著名大学图书馆、国立档案馆、教会图书馆等。
二、普查史料的截止时间
1.国内截至1980年,市内截至2000年;注明解密期。
2.港台、国外截至1950年;卫星地图时间不限(以解密为准)。
三、比例尺
1.手绘,不限;
2.测绘,千分之一以下。
通过普查,能先编出一份目录,知道图籍藏在哪儿就行。然后,将已知地图建立数据库。再后,视解密、采购与捐赠情况,逐步充实或更新之,务必使数据库内的地图图像质量达到1200线(dpi)以上。
鸣 谢
在此,容我再次向“东钱湖文化丛书”的编纂委员会表示谢忱!
本书的写作,也离不开下列诸位女士、诸位先生的支持与帮助!
施晓君,赵福莲,王海娟,周慧惠
杜建海,周峰,龚缨晏,胡鸿伟,刘平平,孙善根,沈建国,张双龙,庄新桥,朱永宁,陈英浩,罗经衍,周志锋,戴良维,沈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