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县境图》上的东钱湖
2025年11月01日
二、《鄞县境图》上的东钱湖
《郡境图》的官用性质,在《鄞县境图》(见图2-2-2)表现得更加突出,嘉靖《鄞县境图》的地名数量比宝庆《鄞县县境图》大为减少,同时宝庆图上为数不少的“乡甲”“寺院”也所剩无几,开始出现“大涵铺”“三溪铺”“画龙铺”等驿站递铺的官邮设施,当然还有《郡境图》上有的“大嵩所”。
比起《郡境图》来,《鄞县境图》更像地图,因为后者的作图元素很简单,只有河流、城墙与地名框,省略了前者的山峰图案。

图2-2-2 嘉靖志《鄞县境图》(拼图)
嘉靖志《鄞县境图》上的“东钱湖”周边,比该志《郡境图》热闹了许多,钱湖七处堰塘画了六个,自上至下分别是“梅湖堰”“栗木碶”“大堰”“平水堰”“前堰”“高秋堰”,但不知为什么,却独独落下了大名鼎鼎的莫枝堰,而且这六堰塘在图上都分布在湖的西边,相对位置也过于凌乱、离谱。
不过,这《鄞县境图》的亮点还是有的,——整个鄞县,只著录了两个佛寺,一为城中的“天宁寺”,一为东钱湖湖中的“霞与寺”(霞屿寺)。但霞屿寺在明代地方禅林中的地位,是到不了数一数二的地步的,为何在县境图上被拔高如此,原因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