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县分图丙》
2025年11月01日
五、《鄞县分图丙》
《鄞县通志》地图四。比例二万五千分之一。标高依据浙江陆地测量局原图假定“旧藩署紫薇园”为五十公尺计算。民国二十五年(1936)七月制,义乌傅圣梁绘。
底图为墨线图,全图画有纵九道、横六道红线(扫描版转换成黑线了),构成多个方格。其中第二道纵线加粗。由《鄞县通志》地图二十二之《鄞县区域图·民国二十四年乡镇划分图》可知,此粗线意为该图中之东西分界线。每个方格,水平方向,以该粗线为始,自右至左分别被命名为“西一”至“西二十”,自左至右分别被命名为“东一”至“东十六”;垂直方向,则以水平的南北分界粗线为始,由下往上分别为“北一”至“北三”,由上往下分别为“南一”至“南十五”。而《鄞县分图丙》的主体部分由横“西一”到“东七”、竖“南四”到“南九”等48个方格构成。
鄞县分图上的红线方格,不再是传统“计里画方”之“方”,而是一个坐标系统,它用来描述通志正文里提及的地名在地图上的位置,比如《鄞县通志·舆地志(一)》中说“郭童岙山”在“丙东五南九”,“栎斜山”在“丙东四南八”,即意味着它俩都在《鄞县分图丙》图中,前者在红粗线之右的第五格(东五)、由上至下的最后一格(南九)这个方块里,后者则在红粗线之右第四(东四)、自“四”数起、从上数到下的第五格(南八)这个方块里。
这个坐标系统,在方志正文中的地理信息与方志所附的地图之间,建立了指向明确的对应关系,是一项开创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