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画的点、线、面和黑、白、灰

一、黑白画的点、线、面和黑、白、灰

每一种绘画形式的语言特点,都与自身所特有的艺术属性相关,材料的特殊性对语言的特征表现是有直接关联的,黑白画因其色彩局限性,其语言特点与其他的绘画形式有本质的区别,其自身的黑白语言特点可以从黑白画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变化来谈,其基本元素有其自身的造型特点和变化规律。

(一)黑白画里点、线、面的概念、属性及其变化规律

黑白画的点、线、面也如同其他绘画形式一样,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基本元素,这三种元素的变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单纯地强调其中一个方面,都会让画面失去应有的视觉平衡。

1.点的概念、属性及变化规律

作为一切造型的基本元素之一——点,在黑白画的体系中所体现的视觉内涵是单色的、可转换的色块单元,包含大与小、多与少、深与浅、聚与散等变化。点对黑白画而言起到的作用是由小至大、由细节至整体的概念,外形的变化可虚可实、可圆浑可尖锐,肉眼所见的点存在于黑白画的各个方面,小点是基础,大点是块面,可变可调,随时变换是黑白画中点的特性。

在黑白画中,点的数量、点的面积量对整个画面的黑白灰节奏起较大的作用。以黑色点为例,黑点的数量体现的是画面黑色调的空间占有份额,黑点越多,色调越重,画面越灰(图1-1、图1-2);点的面积量在二维平面中体现为点的大小,点的面积大小也与画面色调的深浅有很大关系,同样以黑色点为例,在白色底的平面中,黑点的面积越大,画面色调越深;面积越小,色调越浅(图1-3)。

图1-1 示范图例6cm×7cm 舒莎 2019年

图1-2 示范图例6cm×7cm 舒莎 2019年

图1-3 示范图例6cm×7cm 舒莎 2019年

点还有一个属性也与色调、节奏等发生直接关系,即点的虚实,由于只有黑白两色来构建画面,点的深浅与色彩的性质无直接关联,但可能与点虚实发生直接关系。以图1-4为例,图中两个点,一个为实,一个为虚,实点因其是一个完整的黑点,没有白线的干扰来打破色块的纯度,感觉较深;虚点因白线的存在而使黑线的色度变灰,则感觉稍浅,这即是虚实对比产生点的深浅对比的情况。

图1-4 示范图例9cm×13cm 舒莎 2017年

2.线的概念、属性及变化规律

在绘画语言中,线是艺术家主观意识作用于画面的造型元素之一,在中国的绘画艺术发展中,线一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早期墓室壁画中黑色的线,到传统山水画中极具表现力的线,线一直都被视为绘画语言最基础的元素,其变化的韵律与节奏代表着艺术家创作思维的轨迹。在黑白画里,线的变化与线的性质是分不开的,与其他绘画形式一样,线的曲直方圆、虚实长短都属于线的不同属性,它们直接决定了画面线的可变性与协调关系,但黑白画的线不同于油画、线描等其他绘画形式,首先黑白画的线是单色的,单色的线在视觉的表现上不受色彩、光影等元素的影响,相对其他画种的线更直接、明朗;其次,黑白画里线的力量体现在更深的层次,即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再现,它在黑白画中的作用和地位,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更为重要,在有限的色彩表现之下,黑白线的塑造是单纯而又直接的,因此,黑白画的线有其特殊的形态与审美情趣。

众所周知,线的长短粗细属于线造型中常见的运用载体,其长短、粗细在黑白画中体现了黑白的深浅变化与视觉占有量的不同。比如,同样粗细却长短不一的两条线在白色的平面中表现为线的位置不同,而同样长短却粗细不同的线,呈现的则更多是线与线之中平面占有量的差别;线的曲直方圆是艺术家创作思维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表现,艺术家根据画面的需要来创造线的变化,黑白画的线也具有这种功能特点,只不过因其需要符合黑白视觉的定律,它们所体现的视觉效果显得更神秘和耐人寻味,各形态的线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往往能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趣味。

线的千差万别会带来画面的千变万化,黑白画里线的变化也体现在线的走势与动态上。线的走向决定了画面的视觉动势,随之而来是画面视觉张力的变化。比如,同样性质的一组线在一个平面中,走向不同,其对平面分割所形成的区域、面积都不同,画面的力量对比会随之分散(图1-5);但同样是一组线,如果运动的方向相同,其力量的呈现会因其方向相同而显得比较集中,可能传递较强的稳定感(图1-6)。

图1-5 示范图例5cm×8cm 舒莎 2019年

图1-6 示范图例5cm×8cm 舒莎 2019年

3.面的概念、属性及变化规律

谈及面,在黑白画中最贴近的词就是块面,这些块面与其他绘画形式的块面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是单色的、可以转换的块面。根据画面的需要,黑白画可以通过黑白的归纳、转换等手段来实现块面的变化,进而实现平面整体色调和布局的变化。

黑白块面数量的变化会带来画面的深浅变化,即黑、白、灰块面的数量,其数量的多少是体现画面色调变化的关键元素。在同一个平面,平面的深浅与块面的数量息息相关,比如,在一个白色的平面上,黑色块的数量较多,平面的色调较深,反之则较浅;相反,如果换成黑色的平面,白色块数量越多,平面的色调相对越浅。

黑白块面位置的变化会带来黑白布局的变化,即块面在平面中摆放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视觉平衡不同。黑白画如同其他的绘画形式一般,也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构建画面的平衡感,根据画面的需求来安排色块的位置,使画面黑白灰的比重趋于平衡。如果将色块平均放置在一个平面中,会使画面相对稳定和平衡;而色块如果随意地放在一个平面中,画面则变得相对活跃、可变(图1-7、图1-8)。

图1-7 示范图例6cm×7cm 舒莎 2019年

图1-8 示范图例6cm×7cm 舒莎 2019年

黑白块面形状的变化会带来画面视觉效果的变化。这里谈及的块面的形状,主要指的是块面的外形与轮廓,不同轮廓的块面,其外形特征与趣味性都不同,传递的视觉信号也不同,比如,以三角形块面为主的画面和以方形为主画面,其视觉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三角形块面塑造的画面给人以尖锐、灵动的感受,而以方块塑造的画面,则趋于稳定、厚重。块面外形的变化往往会带来画面风格、趣味的变化。

在以不同外形的符号相互作用的画面中,艺术家可根据画面的需求选择不同外形的块面来组合画面,以丰富画面的层次感。

黑白块面面积的变化会对画面的色调和视觉中心的变化产生影响。色块面积的变化所体现的是画面层次和节奏的变化,进而会产生画面视觉中心的不同。在一个平面中两个面积不同的色块,大的块面呈现的是厚重、外扬的感觉,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将人的视觉中心带入至一个面积偏大的视觉区域;小的块面则呈现出轻薄、分散的感觉,往往给人以辅助、配合的视觉效果。

黑白块面深浅的变化对画面的基调起决定性作用。黑白画里画面的基调是根据黑白块面的比重不同来确定的,一般来说,画面黑色比重大,画面的基调则较深,黑色比重小,则画面的基调较浅。

(二)黑白画里黑、白、灰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黑色与白色是黑白画里最基础的色彩,黑白画里只有黑、白两色,灰色的存在是建立在黑白变化的基础上的。

1.黑白画的黑与白

黑白画里的黑白与广义的黑白概念有相似之处,即黑色是人的肉眼在不反射任何可见光的基础上人眼感知的颜色,白色是包含光谱中所有可见光的颜色,但是黑白画的黑与白也有其特殊的身份与价值,它们能表现丰富的色调层次,是构建黑白关系的最基本的色彩元素,它们在作品中的色彩关系可以媲美其他一切色彩关系,并创造出可以无限变幻的黑白空间。

黑白画的黑与白与一般平面视觉艺术中的黑白不同,这与黑白画的语言特点相关。首先,这里的黑与白可以塑造无限的黑白空间。由于只有黑白两色,故其黑与白在黑白画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价值。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如油画、国画、水彩等可运用丰富的色彩来调和画面,使之呈现相对平衡的黑白关系,而在黑白画里,因为没有第三种颜色,因而黑与白是绝对值,这里的黑与白是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的关系,彼此都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价值;其次,绘画中的黑与白是情感传递的使者。从色彩情感学来看,黑色与白色,天生具有特殊的情感倾向,黑色能传递神秘、冷漠的视觉感受,而白色则给人以光明、纯洁的感觉,黑白画天生只有黑与白两种颜色,其传递的情感力量更直接、更强烈,因此,黑白画的黑与白天生赋予了情感表现的责任,扮演着表达情感的重要角色。

2.黑白画的灰色

“灰色”一词在色彩学的范畴里,是介于黑白两色之间的色彩,黑白画是用有限的艺术语言来表现无限造型空间的艺术形式,它的灰色是通过黑白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黑白画里没有一个具象的灰色,这种灰色本身是没有色相的,它属于一个相对抽象的范畴,是通过黑白的提炼与重组之后产生的灰色区域,我们将这部分色块概括为灰色块。

这里的灰色与传统意义上的灰色有本质区别的,其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它是不可调制的,是通过画黑或留白的方式来表现的,色表中的灰色,是从色彩本身感官习惯出发的,强调色块固有的色性,而黑白画里的灰色,是通过黑与白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组合而来的色块;其次,黑白画的灰色是丰富画面层次关系较重要的色彩,其他绘画形式都可以通过不同性质的色彩变化来实现画面的节奏的变化,但黑白画没有那么丰富的色彩变化,因而丰富画面层次的功能只能依赖黑白组织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