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绘制技法
黑白风景写生有别于彩色风景写生,因其是单色绘画,故在写生的过程需要对自然界的景物做高度的黑白概括,在构图上也要采用黑白概括法布局,在绘制过程中还应运用黑白转换、特殊符号造型等方式来塑造细节。
(一)以黑白转换为主
黑白画的转换包括图形的转换与黑白色块的转换。图形的转换即与图形相关符号的转换,黑白画的图形转换有很多种,主要体现在黑白转换的变化中,通过图形的转换,加强画面的形式感,通过转换体现符号的可变性与延伸性,进而丰富画面;而黑白色块的转换则是以黑白色块的相互衬托与转换为主,充分体现黑白画与其他绘画语言的不同属性。
图形转换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为提升画面效果的需要,图形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转换二字。黑白画的图形转换有多种形式,常用的包括阴阳转换、递变转换、镜像转换等方式。
1.阴阳转换
阴阳转化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这种转换是双方相互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在黑白画中,黑与白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极色,因此,黑与白的相互转化,也可称为阴阳转化。用阴阳转换关系创作的画面,黑白关系较明确,画面能体现较强的对比关系,这是图形转换的方式之一,也是黑白画里最常见的转换关系。
黑与白的转换,要根据所选参照物的变化而变化,如图2-96所示,假设以其中白色方块为视觉中心,那么白色即为图,黑色为地(亦称背景);反过来,如果以黑色块为中心,那么黑色框为图,黑框四周的白色块为地,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图地关系”,即主体物与背景的关系。当条件具备时,图与地、主体物与背景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图2-96 示范图例8cm×13cm 舒莎 2017年
在风景写生中,阴阳转换是常用的造型手段,在对画面做出了黑白的概括处理后,作者可以根据主体物与周围背景的黑白关系来进行阴阳转换的处理,使画面更丰富,黑白的对比更强烈。如图2-97所示是一幅学生作品,为了丰富画面黑白对比的节奏,让画面视觉上更活跃,层次变化更丰富,作者主观的将背景处理成黑白相间的色块,因而植物的茎、叶也因背景的黑白变化而发生了黑白的转换。
图2-97 《景》60cm×40cm 施政 2019年
2.递变转换
图2-98 《变形II》 木版画 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荷兰)1940年
递变转换是一种递进的转换关系,是图形类的符号通过黑白的变换,逐渐转化为另一个或多个符号的画面关系,如图2-98所示埃舍尔的作品《变形II》,画面中通过各种图形的转化,体现了由一个灰色块经过图形的转换变成若干个图形的递变转换关系。
3.镜像转换
镜像转换为上下或左右图形对应的转换方式,如同镜像反射一般,如图2-99所示上下两部分的符号图像非常接近,是为一个图形的反射投影于相邻部分的结果,故为镜像转换。
(二)以特殊符号为主
德国的哲学家卡西罗认为:艺术是生命形式的符号化表达,每一个艺术形象都有特定含义的符号或符号体系。在绘画艺术中,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符号体系,在黑白画里也一样,如法朗士·麦绥莱勒的两幅作品,他的作品有非常强的符号性,画面以黑色为主基调,并大量运用黑白色块造型,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符号为建筑、黑衣人、朵状云等(图2-100、图2-101)。
图2-99 《贯穿·连续》140cm×100cm 木版画 舒莎 2008年
还有些艺术家会在作品中反复运用某些特殊的符号,比如,英国插画师奥博利·比亚兹莱的作品,他的作品风格简洁,擅长运用流畅的线条和偏东方气质的花纹符号来分割画面,从以下两幅作品来看,类似龙纹的符号是他经常使用的符号之一(图2-102、图2-103)。
在黑白画中,艺术家使用何种符号来塑造画面,是由作者本人的喜好和审美情趣而定,不论是肖像塑造还是风景写生,这些符号为作品增添更多的细节,让作品更具观赏性和趣味性。
图2-100 《闲得发愁》 木版画 法朗士·麦绥莱勒(比利时)1924年
图2-101 《城市组画》 木版画 法朗士·麦绥莱勒(比利时)1925年
图2-102 《高潮》 奥伯利·比亚兹莱(英国)1894年
图2-103 《孔雀裙子》 奥伯利·比亚兹莱(英国)18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