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绘制技法
静物写生是训练构图能力以及运用黑白灰关系协调画面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一单元训练的重点是结合黑白造型的基本规律,运用“点、线、面”“黑、白、灰”等基本元素的变化来塑造画面,完成静物单元的黑白画写生创作。
(一)以点、线、面为主造型
点、线、面是一切绘画艺术的基本元素,此单元训练的重点是从点、线、面出发,以静物作为主要刻画对象,运用相应的黑白画绘制技法来构建画面黑白关系,通过点绘法、线绘法、面绘法这三种造型方式来寻找黑白造型的基本规律。
1.以点为主造型
点是一切绘画形式最小的造型元素和单位,点绘的技法早在16世纪初就被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插图中,直到19世纪末,新印象主义的代表艺术家修拉,创造出以点绘画的技法,但点绘法并不只是运用于油画等绘画艺术中,黑白画也可运用此技法来完成创作,黑白画的点绘法常见的有:以黑点、白点为主造型,以大小不等的点为主造型等。
(1)以黑点、白点为主造型
① 以黑点为主造型,即以黑点为基础元素来刻画对象和组织黑白灰关系。如李庚这张课堂习作,画面均以黑点为主绘制,同时通过点的大小、聚散关系来组织和协调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并用点相互堆砌交织成面来拉开色调层次(图2-1)。
② 以白点为主造型与黑点为主造型恰好相反,白点则是在重色的区域中或是黑色块中,以白点为主要元素来塑造对象,来表现物象形体关系和组织画面黑白关系,这种方式一般用在以黑色为底色的画面表现中,图2-2是以白点为主的造型方式,画面中白色点就像冬季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白点在作品中主要是为营造雪天的氛围而设。
(2)以大小不等的点为主造型
图2-1 《课堂习作之一》20cm×25cm 李庚 2016年
图2-2 《雪地乌鸦》木版画 利特维年科(乌克兰)
点的大小不同,在画面中的面积占有量不同,色调的深浅也会有不同。将白色点放置在黑色平面中,点的面积越大,画面色调越浅;面积越小,色调越深。麦绥莱勒的这幅插图,作品运用了大量黑点和白点作为主要表现符号,不仅给画面增添了形式感,还营造出漫天飞雪的气氛(图2-3)。
2.以线为主造型
在黑白画中,线也是主要的造型元素之一,线的曲直、长短、粗细、疏密以及不同的走向,都对画面的色调、节奏产生一定的影响,以线为主的造型方式,也是黑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之一。线的性质和形态不同,线造型的效果便有所不同。
图2-3 《压迫插图》 木版画 法朗士·麦绥莱勒(比利时)1934年
(1)黑、白线造型
黑白画里的线可分为黑线与白线,黑线与白线给人的视觉效果有较大的差别,黑线使人感觉扩张、清晰、明朗,以黑线为主来组织画面,通过不同长短疏密的黑线来组织不同层次的灰色。明清时期的版画有大量线刻本,作品大多以模仿线描的形式刻制(图2-4)。
图2-4 《顾氏画谱插图》 顾炳绘(明)
有一些艺术家,擅长使用黑底白线的手法来处理画面,如杨纳维的作品《剪就熏风千片》,画面以黑色为背景,以白线勾勒人物的轮廓,白线主要集中在人物衣纹、斗笠以及箩筐的塑造上,作品形式感非常强,色调层次分明,白线与黑线的相互交替,用偏浪漫的表现手法刻画了当时人们生活的不易(图2-5)。
图2-5 《剪就熏风千片》30cm×23cm 木版画 杨讷维1962年
还有一类作品,是以黑、白线同时塑造画面,即阴线、阳线共同造型,如麦绥莱勒的作品《过节日》,画面中采用阴线、阳线共同作用来处理黑白关系,花卉的勾勒主要运用的黑线,而白线则主要体现在左下角的一双手上,作品运用黑线与白线同时造型,线的处理轻松、流畅,黑白分明的两双手透露一种诙谐、讽刺的意味(图2-6)。
图2-6 《过节日》 木板画 法朗士·麦绥莱勒(比利时)1958年
(2)以直线、曲线造型
曲线、直线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线,在绘制过程中其视觉效果有较大的差别,两者通过线与线之间相互对比、协调、衬托等关系来组织画面的色调,一方面再现物体的质感,另外也能增加画面的绘画性。
图2-7 《静物NO.2》24.7cm×34.2cm 乔治·莫兰迪(意大利)1931年
① 以直线为主造型的方法,在黑白画的绘制技法中也经常见到,莫兰迪的这幅版画作品,以大量相互交叉的黑色直线来表现一组静物,这组静物的黑白关系依靠疏密、走向不同的直线来表现,瓶身上的灰色调,是运用不同粗细、疏密的垂直黑线,通过相互交叉来体现其层次感(图2-7)。
②以曲线为主造型,即以曲线为主要创作元素来表现,里尔·特舒迪的作品《瑞士之旅》大量使用了相互交织、粗细不同的曲线来描绘动态的人和景,画面的黑白语言独特,骑行的人与赛道的处理简洁又不失绘画性(图2-8)。
3.以面为主造型
块面也属于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以面为主造型,实则就是以块面为主造型,包括白底黑色块造型与黑底白色块造型两种;按处理手法来说,可分为以剪影形式为主造型和以明暗关系为主造型等。
(1)白底黑色块造型
白底黑色块是指在白色的背景上组织黑色块来表现画面,菲利克斯·瓦洛东的作品画面中的人体以黑色块来表现,动态各异的黑色块相互连接来组成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一方面体现了人物运动的动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黑色块的聚散关系,此类画面白色面积较大,黑色块集中在需要强调的对象上,故此属于在白底上以黑白色块造型的方式(图2-9)。
图2-8 《瑞士之旅》 里尔·特舒迪(瑞士)1935年
图2-9 《示威游行》20.3cm×32cm 菲利克斯·瓦洛东(瑞士)荷兰梵高博物馆收藏 1893年
图2-10 《静物》60cm×40cm 王阿龙 2011年
图2-10的作品,也是在白底上用黑色块来处理,运用剪影的手法来处理画面,主体物用黑色块来表现,灰色块很少,简练又不失趣味性。
(2)黑底白色块造型
黑底白色块造型主要是在黑色底上以白色块造型,白色作为造型的主要色彩,此类画面在创作时,采用的是白色笔在黑卡纸上造型的方法,这类作品往往给人以神秘、沉重、不可预知的视觉感受。
图2-11 《生命力》 莫里兹·柯尼利斯·艾雪 1919年
莫里兹·柯尼利斯·艾雪的作品《生命力》,以黑底白色块为主造型,白色块的量明显少于黑色块,但白色块的分布主要体现在画面需要强调的中心部位,是为衬托物体边缘线和强调黑白的对比而存在(图2-11)。
岳晓旭的课堂习作《静物》,同时运用了两种不同色块造型的手法来处理黑白关系,两幅作业构图相同,灰色块较少,只是在色块的黑白上做了直接的对换,明显看出以不同色块造型对于画面色调的影响(图2-12)。
图2-12 《静物》20cm×38cm 岳晓旭 2015年
(3)灰色块为主造型
灰色是黑白画里较为复杂的色块,由于黑白画没有纯粹的、可以调制的灰色块,故黑白画的灰色块,是由不同性质的黑色点、线、面组成的相对灰的色块。以灰色块为主造型的画面,实则是以灰色块相互协调组合成的画面,往往给人以间接的、灵活可变的视觉感受。
比亚兹莱的作品《亚瑟王之死插图》运用大量的灰色来处理,人物的衣纹及背景都是用粗细、长短不同的线来表现,这种不同形态的线组合成了相对灰的色块,画面没有大块面的黑色和白色,是一幅比较典型的以灰色块为主造型的画面(图2-13)。
陈雪莹的习作《教室一角》,也是以灰色块为主造型,画面由大量的线和少量的块面组成,色调的控制和画面的氛围处理得当,整体感觉轻松而自然(图2-14)。
4.点、线、面综合造型
将点、线、面同时运用于画面中,通过三个基本元素的相互作用来组织画面即为点、线、面综合造型。
图2-13 《亚瑟王之死插图》 奥伯利·比亚兹莱(英国)1893年
图2-14 《教室一角》21.3cm×29.8cm 陈雪莹 2015年
图2-15 《静物》78cm×60cm 康宁 2017年
康宁的黑白画作品《静物》采用的是线、面结合的方法,在素描、水彩等其他绘画形式中也是常见的造型方式,画面中条纹衬布是依靠线的变化来处理的,而花瓶上的纹饰和葡萄则是用黑色块来概括的,线面相结合共同作用于画面,既生动又具较强的形式感和绘画感(图2-15)。
图2-16是一幅以点、线相结合方式造型的作品,作品中艺术家将线与点作为造型的符号来表现,仙人掌表面的肌理用白色点处理,黑线勾勒仙人掌的形,点与线相结合组成既轻松又富形式感的画面。
图2-16 《仙人掌系列之一》35cm×20cm 邵常毅 1998年
段鑫飞的这幅作品《静物2》,瓶子、小提琴、水果等物体用黑色块来概括,衬布主要用线来处理,白色衬布大胆采用留白处理,画面黑色块居多,黑白对比强烈,有较强的绘画性,画面的层次感也较强(图2-17)。
图2-17 《静物2》40cm×60cm 段鑫飞 2017年
段定勇的作品《静物2》主要采用的是点、线、面综合处理画面的方式,点分布在画面的花卉附近,衬布采用不同的用线来处理,点、线、面布局清晰,黑、白、灰的节奏明确,画面有较强的层次感和视觉张力(图2-18)。
(二)以黑、白、灰为主造型
以黑、白、灰为主造型是静物单元的技法必修内容,黑白关系是黑白画的灵魂,以黑白关系为主造型是运用黑白的转换、对比等手法来塑造物象,从而控制画面的黑白节奏,通过黑、白、灰的归纳处理来协调画面的黑白层次与节奏关系。
1.以黑色为主造型
黑色往往给人深沉、压抑的感觉,以黑色为主造型在黑白画里较常见,以黑色为主创作画面的造型方式,就意味着画面的黑色块面积较大,主基调是以黑色为主,如法朗士·麦绥莱勒、杨讷维等版画家,他们的作品大多以黑色块为主造型,画面往往给人以神秘、凝重、压抑的视觉感受(图2-19)。
图2-18 《静物2》80cm×60cm 段定勇 2006年
图2-19 《浪漫向阳开》 木版画 杨讷维
图2-20 《静物》55cm×35cm 乔宇 2007年
2.以白色为主造型
白色往往给人以阳光、明朗、开阔的视觉感受,白色块居多的画面,往往给人清爽、明亮的感觉。乔宇的作品《静物》,画面以白色块为主,主体物、背景均以稚拙的黑线来表现型体转折关系,但黑色块面积不大,整个画面色调明快利落(图2-20)。
3.以灰色为主造型
图2-21 《草丛中低吟的树》49cm×61.5cm 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1889年 芝加哥艺术中心藏
以灰色为主造型,即画面以灰色调为主来表现,灰色块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灰色在黑白画里介于黑与白之间的过渡色块,是由黑色或白色的点、线、面组成,也是点、线、面各元素之间相互协调造型,灰色在黑白画中,能起到衔接黑白、增强层次感、丰富画面的作用。
梵高的作品《草丛中低吟的树》大量运用短线条来处理画面,不同性质的短线条组成深浅不同的灰色区域,层次较多,色调比较丰富,没有大块面的黑色或白色,画面生动且具有神秘感(图2-21)。
4.黑、白、灰同时塑造画面
层次丰富的画面往往很受艺术家的追捧和热爱,所以这种综合造型的方式会比较常见,色块的分布是根据画面需要和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要求来决定的。如图2-22所示,比亚兹莱的作品《圭尼维尔王后如何成为修女》黑、白、灰层次分明,他是一位非常擅长运用灰色来塑造型体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往往给人以浪漫、沉稳、忧郁的感觉,图中黑色、白色、灰色的分布很有规律,借助明暗的对比,黑、白、灰的对比相结合塑造画面。
图2-22 《圭尼维尔王后如何成为修女》 奥博利·比亚兹莱(英国)1893~18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