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造型法则
进行黑白画创作必须掌握好黑白造型的基本规律,静物单元的训练旨在通过黑白静物写生,了解黑白语言特性,掌握几种基本的黑白造型规律,启发学生的黑白创作思维。此单元需熟知的造型法则为:概括与归纳、分割与合并、对比与统一等。
图2-23 《寡妇一号》66cm×45cm 木版画 凯绥·珂勒惠支(德国)1921年
(一)概括与归纳
从绘画的角度来说,概括是将肉眼所见的世间万物,经过艺术家的构思提炼成符合一定审美标准的基本方法;归纳则是将不同属性的视觉符号与图案归到一起,组成一个符合艺术家审美趣味的画面的思维方式。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可以根据创作意图和情感需要加以提炼和归纳,创造出既具有鲜明个性、又具美感的艺术形象。在黑白画里,因其特有的语言属性,概括与归纳是黑白造型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概括的能力,黑白的节奏、色调的层次、作品的情感都无法得到完整的表现。
1.概括
概括的思维方法对于黑白画创作非常重要,大自然的物象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属性,如何有效地抓住事物的特征,并结合黑白关系表现到作品中,是每一位艺术家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进行黑白画创作时,由于黑白单色的局限性,艺术家只能运用有限的黑白两色来直接绘制,不可能像画油画、水彩那般根据色彩的冷暖变化来丰富画面,因此黑白的概括和提炼显得特别重要(图2-23)。在静物写生单元,理性概括画面的黑白关系是单元训练的重点。
图2-24 静物写生实景
图2-25 《静物1》58cm×36cm 李宏文 2019年
在观察对象时,肉眼所能见到的是丰富多彩的色彩,将如此多的颜色提炼和概括成黑白两色,需要理性的分析画面的黑、白、灰色块的分布,然后将多余的中间过渡灰面去除,尽量保留最深与最浅部分的色块,然后概括成具体的块面归纳到画面中,李宏文的课堂习作《静物1》黑白对比较强,将原衬布的色调控制在纯黑色、纯白色和灰色,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对每一个静物进行深入的黑白塑造,在每个色块之间相邻处会主观的做色块对比的处理,黑白关系的概括简练又不失细节(图2-24、图2-25)。
2.归纳
在理性概括的基础上,归纳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体现作品独特审美趣味的环节。在黑白画里,归纳一方面是指黑白的归纳,另外是指造型上的归纳,归纳会让作品风格更整体、画面更具可读性。黑白画的归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黑白的归纳,是将大自然的色彩提炼成黑白调子;另外一种方法是造型的归纳,将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归纳完整,归纳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建立黑白创作意识。
图2-26 静物写生实景
图2-27 《静物》60cm×40cm 谢祥瑶 2019年
在面对大自然的物象时,在完成黑白布局之后,黑白的归纳是发挥艺术家主观创作意识的主要环节,根据作者的审美趣味和个人喜好,可归纳成非常多形式的黑白画,谢祥瑶的写生作业《静物》,画面参考了实物的外形(图2-26),但是造型方法采用的是黑白归纳法创作,为了让画面更有节奏感,实景中花瓶和黑色衬布归纳成了黑色块,衬布处理成灰色块,画面黑白灰节奏明确,细节丰富(图2-27)。
(二)分割与合并
分割与合并也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造型方法之一,画面的分割与合并主要是指在平面上对不同的点、线、面进行划分与组合,将艺术家想表现的创作意图,通过分割与合并的方式,使画面的构成关系、黑白关系更符合艺术家的视觉审美与情感需求。
1.分割
黑白画的分割是以艺术家的主观审美趣味为出发点,遵循审美需求的规律,表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通过拆分、切断、细化等手段来将平面的空间分割成若干可使用的点、线或几何形,然后通过对比与重组的方式来完成分割。黑白画的分割的合适与否,对画面黑白色调及节奏的影响较大,黑白画的分割方式有很多种,常用的方式为渐变分割、等额分割等。
图2-28 《蝴蝶》 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荷兰)1937年
图2-29 《静物1》15cmx15cm 傅婧怡 2019年
(1)渐变分割
渐变分割的方法是将画面某个局部,通过块面有规律的分割来实现色调的深浅渐变或图形渐变的效果。如图2-28埃舍尔的作品《蝴蝶》,他偏爱用平面分割的方式来创作画面,这幅作品主要运用了由一种形渐变到另外一种形的渐变分割方法。
(2)等额分割
按等比例划分的方式来分割画面,使画面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稳定的效果。如图2-29所示,这是学生的课堂习作,学生有意识地将画面等分为四个部分,黑色块的分布均衡且不失变化,黑白构成简洁明了,形式感很强。
2.合并
在进行分割的基础上,对画面做相应的合并调整,使画面整体感更强,黑白节奏关系更好。黑白画的合并是将符合条件的元素合并,组合成某个更适合艺术家观念表达的形体或黑白灰关系,实现画面最后的协调与完整。合并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色块的合并、画面的合并等。通常意义上来说,色块的合并较为常用。
图2-30 《室外》20cm×30cm 郑爽 2018年
(1)色块的合并
色块之间相互拼接、合并,以达到色块整合的目的,使画面黑白关系更完整,色调层次更清晰。从图2-30这幅作品可以看出,作者主观的将墙面的黑色块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黑色区域,通过调整黑色块的分布来塑造墙的轮廓,画面轻松、简洁、概括。
(2)多幅画面的合并
吴军洋的习作《课堂习作》从画面的构图可以看出,作者将三个不同的场景合并成一个画面,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形式感,也让人有一种空间错位的奇幻感,是一幅比较完整且绘画性强的作品(图2-31)。
(三)对比与统一
对比与统一是众多绘画形式常用的造型手段,两者之间是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对比是寻求变化,寻找事物间的差异性,在矛盾中寻求美;统一则是协调各种矛盾关系,在平衡中制造和谐。
图2-31 《课堂习作》30cm×20cm 吴军洋 2015年
1.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的双方放置在一个平面进行比较,由此产生的冲突和矛盾作为画面的特质来呈现,同时体现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黑白画的对比存在于黑白画创作的各个环节,从构图到黑白处理,以及最后画面的完成,都有涉及。黑白画的对比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黑白对比、符号对比、深浅对比、虚实对比等。
图2-32 《静物》60cm×40cm 肖兴武 2006年
(1)黑白对比
黑白对比是黑白画中较常见,且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对比关系,黑与白本就是对立的两色,故此,黑白画与生俱来就是一种在对比中寻求美的绘画形式。肖兴武的作品《静物》,大量的黑色块与白线的对比让画面呈现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虽然几乎没有灰色块,但感觉并不单调(图2-32)。
图2-33 《Les vagues du socialisme》 木版画 亚历山大·梅雷特 1922年
(2)符号对比
符号的对比也是黑白画对比关系中较常见的一种。在绘画艺术中,符号往往与图案相互关联,图案是依靠符号的组合来完成的,符号对比主要是指不同性质的符号之间的对比。
在绘画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以文字作为画面元素存在的绘画形式,这里的文字与图案一样,变成了画面的符号,两者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文字与周围的线在外形、面积上都形成了对比关系(图2-33)。
(3)深浅对比
图2-34 《静物》60cm×40cm 曹根 2015年
色调深浅对比,主要是指相邻色块之间的深浅对比,在黑白创作中,经常会出现色块之间面积、深浅接近的情况,此时就需要寻找对比来区分相邻的色块,从而达到明确轮廓、区分层次的目的。曹根的作品《静物》,画面中的器皿分别用不同深浅的色块来处理,通过深浅的对比来明确轮廓、拉开色调节奏(图2-34)。
(4)虚实对比
就一般绘画而言,虚与实的关系可理解为模糊与清晰、非重点与重点的关系,从表现技法来看,就是减弱与强调的关系。在黑白画里,虚实对比表现得更直接、明确,黑白画的虚实是靠黑、白、灰色调对比、点线面的变化以及黑、白位置的布局来完成。如图2-35所示,埃舍尔的作品《森格里亚,马耳他》,画中近处的船和城堡刻画得比较深入,细节丰富,色调较深,而远处的船和景仅以轮廓线来勾绘,通过两者之间虚实对比形成了较强烈的主次关系。
图2-35 《森格里亚,马耳他》 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荷兰)1935年
在黑白画中,还有很多种对比的方式,如空间对比,艺术家常运用平面刻画与空间塑造相结合的方式来组合画面,这种对比的手法往往使画面产生的效果更强烈、更具感染力。
2.统一
既然对比是寻找差异、相互比较,那么统一就是在差异中寻找一种平衡,将各种复杂的关系和谐统一。统一也是黑白画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是黑白画创作需谨慎把握的环节,统一所涉及的方法较多,常见的包括:技法统一、符号统一等。
(1)语言技法的统一
技法是指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的实际操作方法,黑白画的技法包括点造型、线造型、面造型、写实法、抽象法等,但一幅作品的技法太多,极易导致乱而无序,如何将各种造型手法统一,是作品取得成功的关键。如图2-36罗亚鑫的作品《静物》,画面以点、线、面相结合来造型,其中灰色衬布采用的是用喷绘的方式处理,其余部分则是用的线面结合的方式处理,画面采用了两种明显不同的技法来塑造。体现了黑白节奏的基本规律,也能相互协调、相互关联。
图2-36 《静物》60cm×35cm 罗亚鑫 2017年
图2-37 《静物1》60cm×40cm 陈宇腾 2007年
(2)表现符号的统一
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会同时使用不同的表现符号来处理,但这些符号有各自的独特性,如何协调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矛盾与视觉冲突,是符号统一的关键。另外,在一幅作品中,作者也可以根据画面的黑白关系、构图等需要来调整符号的变化。以两幅静物单元的学生作品为例,明显不同的符号语言让两幅作业呈现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图2-37、图2-38)。
图2-38 《静物》80cm×40cm 王伊旻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