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千載卓東南 静夜焚香曉放參

禪林千載卓東南 静夜焚香曉放參

作局歷史悠久的禪宗寺院,天童禪寺承載着弘揚禪法的重任。這裹,曾經有過象多高僧大德他們荷擔起如來在靈山會上的咐囑,用智慧的心燈點亮徒泉,廣利有情。

禪,是梵語“禪那”的音譯,意譯為“静虑”,静即定,慮即慧。當年靈山會上,釋迦佛登座後手中拿着一朵花,一言不發。弟子和大隶莫名其妙,祗有迦葉發出會心微笑。佛當時就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架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咐囑摩訶迦葉。禪宗就這樣傳承下來。南北朝時期,印度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達摩來到中國,將這個“以心传心”的法門傳入,成為中國禪宗的初祖。

禪宗在中國傳至唐代六祖慧能禪師(638-713年)後,發展成五家,即雲門、法眼、漏仰、臨濟和曹洞,這是中國禪宗“一花開五葉”的鼎盛時期。

這五家之中,臨濟宗由義玄禪師(787-866年)創立,後又衍化出黄龍、楊岐兩派,故又名“五家七宗;曹洞宗由洞山良介禪師(807-869年)與其弟子本寂(840-901年)於公元857年所創立。後來,禪宗的五家衹有這兩宗傳承下來。天童禪寺便是曹洞宗和臨濟宗的名山之一,歷史上有92位住持是兩宗的傳人。南宋時期,天童禪寺已經成為禪宗名刹,享有“東南佛國”的盛名。

一葦渡江達摩面壁

天童禪寺法堂西側是“面壁居”,始建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於1957年。它是三開間平屋,中間為佛堂,兩旁馬香客客房。“面壁居”這個名稱緣於禪宗達摩祖師的一個公案。

南朝末年,古印度禪宗祖師菩提達摩經過三年海上漂泊,來到中國弘揚大乘佛法。梁武帝篤信佛教,邀請達摩來到都城建康。武帝常常布施僧豪、建設佛寺、抄寫經書、鑄造佛像,做了很多功德。見到達摩,他不禁有些自得,便問:“我所做的這些,有多少功德啊?”不料,達摩却回答說:“没有功德,陛下所做都是有属之事,是福德,而不是功德。”二人話不投機,達摩便以一-葦渡江,來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面壁居”之名便是取自這個公案。

神光立雪求法嵩山

左法堂東側和“面壁居”相對的一座兩層樓房“立雪軒”,同樣得名於發生在運股祖師身邊的一面個禪宗公案。

管年,違摩在嵩山面壁期間,有一僧人神光來訪。他是河南洛陽人,相像出生時有神光照室,故的得名。神光少年時即博鷺經籍,尤喜老莊之說,但他認馬老莊之說雖高深玄奧,而未能極盘妙理,於宫中家為僧,遍學大小乘佛法。

神光非常仰慕菩提達摩的道行,渴求學習真正大乘佛法。當他聽說達摩在嵩山,就翻山越嶺來到小林寺,拜謁達摩,請求開示。可是達摩衹是面壁静坐,對這個誠心求道的人不加理睬。神光却毫無退意,天天堅持等待。不知過了多久,有一天,天色陰霾,紛紛揚揚下起大雪來。大雪覆蓋了神光全身,積雪已然没過膝蓋,可他還是待立在洞外不動。

這時,達摩才開口說道:“你整夜站在雪中,局求什麼?”神光痛哭說;“希望大師慈悲,開示甘露法門,藉以廣度案生。”達摩却厲聲道欲求佛祖無上妙道,要歷經精勤修持,經過許多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鍛煉,憑你這樣的小德行、小智慧怎麼可能得到真正的道果?等到天下紅雪,再傳法予你。”神光聽了,從衣中掏出一把鋒利的戒刀,“咔嚓”一下,砍下自己的手臂,鲜血飛濺染紅了雪地。達摩為他堅定的求法心志所感動,於是收他為徒并賜法名慧可,後來把禪宗衣缽傳給了他。慧可成為中國禪宗的二祖,從此禪宗在中國開花結果并發揚光大。

選佛場内參禪明心

般禪宗寺院都有禪堂,與佛殿、法堂一起同馬禪宗叢林的主要殿堂,是僧景参禪修行精進用功的場所。

天童禪寺内的禪堂位於法常西南側,始建於明崇禎十年(1637年),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重修。堂内供奉釋迦牟尼佛最先度化的弟子懦陳如尊者坐像,兩旁設廣單。廣單既可用來坐禪又可作休是之卧床,參禪者二六時中都要用功觀照所参的話頭,片刻不得懈怠。参禪的目的,在於明心見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實見自性的真正面目。

天童禪寺歷代住持很多都是著名的禪師,如唐代心鏡藏奂禪師,宋代宏智正覺禪師、長翁如净禪師,明代密雲圓悟禪師等等,其事迹法語亦不可勝數,禪宗修持宗風代代相傅。如今,天童禪寺冬季价模堂舉辦禪七静修,夏季則組織僧來學習教理知敬,以期達到解、行并重。天童禪寺自古都是中國佛教著名的禪宗道場,普結法緣,宗風遠播,在海内外具有廣泛影響。

釋迦太子像 寺藏重要文物

打板

掛锺

掛锺(左上)、用茶(右上)、坐香(右下)

禪堂 憍陳如尊者塑像

坐禪

寺藏重要文物

水陸法會熏壇

千手観音

拜佛

水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