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评价素养是近年来语言测评界的流行词。这是随着外语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需求的提升而来的。基础教育与高校外语课程改革带动外语教学理念的转变。始自上世纪90年代的交际语言教学在我国经历了任务型教学、思辨能力发展与基于语言使用环境的语言活动教学等发展阶段,而一直以来决定基础教育与高校外语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是评价方式的改革,因为高利害外语考试与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语言教学理念的落实。当专家学者以及外语教育研究者大力提倡形成性评价、诊断性测评、动态测评时,课堂教师对于测试构念、考试结果分析与使用等的认识与评价能力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

语言评价素养主要包括教师对测试构念、试卷效度与信度、考试反拨作用、考试结果分析与使用等测试概念的了解。测试构念指考试内容所要依据的理论,如语言能力定义、语言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教育测量理论等。测试构念是测试效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在试卷结构设计、试题题型选择上,更是体现在评分标准的制定方面。试卷信度可保证测试构念得到充分体现。考试的反拨作用指考试对课堂教学乃至社会多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考试研发者和使用者应努力使考试产生正面积极的反拨作用。对于课堂教师来说考试结果的分析不仅涉及简单的教育测量知识,也包含教师由观察而来的主观判断。考试结果的使用须与考试目的一致,即与测试构念一致。课堂考试结果的使用应主要体现在教学反馈方面。

语言评价素养关系到教师对考试与课堂测评的认识。如果一项考试的结果影响到考生升学、晋升人生重要的职业生涯选择,那它就是高利害考试。影响高利害考试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公平性、科学性与安全性。这种考试的研制需要考试机构动员具有高水平语言能力与了解语言测试理论、实践的人员参与考试的研发与命题。外语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评价需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除了与学业成绩检测相关的多种形式的考试以外,教师可采用课堂观察、小组活动、学生自评等更加丰富的测评方式。这些评价活动多数是与教学活动紧密相关的。课堂测评与校本考试同样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语言评价素养。

语言评价素养是外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英美多个外语教育教学机构的教师资格认证要求中都包含对评价能力的要求。教师培训中也会包含专门课程。外语教师应该在入职时对语言测试与评价具有基本的认识,并且能够使用恰当的评价技术。在职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测试与评价的理解,做到灵活使用测评技术,组织有效的学生自评与互评活动,使教学高效。

林敦来的这部专著的问世恰逢其时。作者基于深厚的语言测试理论积淀和对语言评价素养的深入研究,充分展示了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的内涵,并在理论上论证了语言评价素养与教师职业能力的关系及对其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诠释评价理论概念,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采用了许多例证。在此基础上,作者提炼了“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参考框架”,在实践层面上不但阐述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还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直接可用于课堂评价的工具。这为时时忙于教学事务的一线教师提供了方便。

《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参考框架》的出版为我国基础外语测评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活跃在高校语言测试领域的学者和研究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语言测评素养研究的发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开展研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研制“高校教师语言评价素养参考框架”。


武尊民

2018年1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