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知识的评价

第七章 语言知识的评价

本章所讨论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Bachman(1990)交际语言能力框架中的语法能力包含词汇、词法、句法、语音/拼写,本书作者根据大众的普遍认识,将词法与句法归结为语法,保留语音和词汇。Leech(1983)区分了语用语言学(pragmalinguistics)和社会语用学(socio-pragmatics)。语用语言学与语法紧密相连,它研究的是特定的语言表达特定的话中含义(illocution)所能够依赖的语言资源。考虑到这点,本章也专门讨论了语用评价。

alt参考点七 能较清晰地界定英语语音的构念,并熟练地对英语语音进行评价。

7.1 语音评价素养

学界对语音评价的关注呈现了钟摆式的样态,Lado(1961)对语音评价做了论述,后来语音评价受到忽视,而近年来对语音评价的关注又重新升温。在语音评价素养条目撰写的过程中,笔者主要参阅了Roach(2008)对英语语音的论述,以及Isaacs & Trofimovich(2017)、Kang & Ginther(2018)等对语音评价的论述。

7.1.1 “语音评价素养”条目

☑ 能理解与英语语音相关的主要概念。

☑ 知道语音质量通常从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两个层面的发音质量来评判。

☑ 知道音段层面的语音评价指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准确度。

☑ 知道超音段层面的语音评价具体指语调和重音的使用情况。

☑ 知道在连续语流中合理运用停顿的重要性。

☑ 知道在连续语流中合理运用节奏的重要性。

☑ 能认识到英语作为通用语意味着本族语者的标准语音(如Received Pronunciation或general American English)不必成为语音教学追求的目标。

☑ 知道语音评价的三个重要标准是可识别度(发音是否清晰)、可理解度(听者可否理解)、口音(accentedness)。

☑ 知道通常可以用读单词、读句子、朗读文段来专门考查学生的语音。

☑ 知道语音也可以在口语评价任务中附带考查。

☑ 能根据评价目的,选择或编写合适的语音评价任务。

7.1.2 “语音评价素养”部分条目详解

表7.1 语音概念


与语音相关的概念

(1)音位(phoneme)

在研究语音时,可将语流分成更小的单位,称为音段(segment)。语音中有意义的最小抽象单位叫音位(phoneme),它们处于对比分布(contrastive distribution)。(Roach,2008)一个语言所有音位的集合叫音位系统(phonemic system)。实现一个音位的不同音叫音位变体(allophone,如/p/在speak和pool中发音的差别),它们各有各的特殊位置,处于互补分布(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有些音在同一个位置可以互相替代,而不改变意义,这叫自由变异(free variation)。

(2)音段音位(segmental phoneme)

一种语言的元音(如/u/)和辅音(如/b/、/p/)。

(3)超音段音位(suprasegmental phoneme)

指的是重音和语调等语音现象,这些现象的分布可以超过一个音段,故命名超音段。

(4)重音(stress)

重音是指在音节发音时所用的力度。重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重音和非重音音节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在响度、长度和音高上有所加强,所以比后者更为突显。在词的层面上,它只适用于至少有两个音节的词;在句子层面上,实词相对于句子中的其他词是加重的。在句子中应特别注意重音位置的改变所传达的意义的转变。

(5)语调(intonation)

语调涉及重复出现的音高模式,一般分为升调和降调两类,升调的音高比降调要高得多。语调的功能主要有四种,即表示态度的功能(如句尾用升调可以表达疑问、委婉、友好等意图)、表示重音的功能、表示语法的功能和表示语篇中的功能。在表示语法的功能方面,英语中,不同的语调可以区别句子的歧义,把调元(tone-unit)界标放在不同的位置可对句子做出不同的解释。而将语篇分析用于语调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用语调把听话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信息上去,另一个涉及对会话行为的调节,对这一功能的研究可以对语调的用法做出更全面的解释。(Roach,2008)

(6)节奏(rhythm)

英语被称为是重音节拍型语言(stress-timed rhythm),节奏是指“在言语中由突显要素有规则地间断出现所产生的知觉模式,这些要素可能是重音(如英语)、音节(如汉语)、重型音节(如古希腊语)……”(Trask,2000)。从生理角度来说,说话时胸部肌肉收缩和放松产生言语节奏。不同的语言,节奏特点也不相同;重读音节复现的模式不同,不仅会产生不同的节奏类别,也会产生音段方面的连锁反应。(陈桦,2008)

(7)韵律(prosody)

在语音学中,音量、音高及言语节奏变化的统称。

(8)音高(pitch)

人们在听别人说话时,会听出有些音或音组在发音时会比其他音或音组相对高一些或低一些。听话人感觉到的这种语音的相对高度叫“音高”。

(9)连读(linking/liaison)

指把一个单词或者音节的最后一个音和下一单词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构成连续言语的过程,如can I。英语中最常见的是连音r(linking r),即拼写中一个词词尾为不发音的字母r,碰到后一个词的词首是元音时则将r与后面的元音连读,如There is a football under it中的there is和under it均连读。

(10)弱化(reduction)

根据元音的轻重音或在音节内的位置,元音的响度、音长、发音部位等特点发生减少或改变的情况。在很多英语变体中,所有非重读的非最后的元音都被弱化成/ə/,如because。

(11)失去爆破(loss of plosion)

当一个爆破音(/p, b, t, d, k, g/)后面紧跟着另一个爆破音时,前面的爆破音不发生爆破,只做出发音的口型,如laptop。

(12)浊化(voiced)

即清音在某些情况下变成浊音的现象。声带振动而发出的语音叫“浊音”(voiced sound),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语音称作“清音”(voiceless sound)。如speak中的/p/念成/b/。

(13)同化(assimilation)

指的是为了便于发音,邻近的音共同性增强,两个或以上的发音会变得与彼此更为相近,甚至相同,并且使得某个语音学上的音系特征更加彰显。未产生变化的音称为“同化音”,产生变化的音则称为“被同化音”。例如,his son中的his /z/的音不如his father中的s发音完整,ten bottles会更相似于tem bottles。

(14)意群(meaning units/sense groups/tone units/intonation groups)

口头话语的段或者块,听者用来作为组织信息的信号,其特征是在最重要的音节发生音高变化。也叫意义单元、声调单元或者语调组。


7.1.3 语音评价常见的题型举例

辨音

学生听到单独的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然后辨别出欲考查的词。通常情况下这种任务涉及最小对立体,也就是仅有一个音素不相同的一组词。如sheep/ship,tank/thank。

例如:学生听到Put the pin in the box I gave you.

学生看到

A. pan

B. pen

C. pin

D. pain

学生选择C。

另一个例子(Heaton,1988:67),学生听两遍单词,然后选出单词的释义。

例如:cot-cot

学生看到

A. stopped and held

B. a baby's bed

C. pulled by horses

D. a small pet animal covered with fur

学生选择B。


评论

辨音题考查的是语音微观技能。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可以用它来实现语音诊断,以便对学生的语音辨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对于不同方言区的教师,如果能够发现学生在英语语音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设置更加有针对性的试题,就能发挥这类题型的重要作用。上述第二个例子,不仅测试了辨音,而且测试了词汇含义,在解读测试结果的时候应该注意到这点:学生没有做对可能是语音的问题,也可能是不理解词义或者没有看懂词义。


重音与语调测试

Heaton(1988)列举了两种形式的重音与语调测试。第一种类型如:

学生听到I've just given THREE books to Bill.

学生看到I've just given THREE books to Bill.

学生画出( )( )( )(X)( )( )( )

第二种类型如:

学生听到You will send me a couple of tickets.

学生读到You will send me a couple of tickets.

This is probably ... .

A. a request

B. a command

C. an expression of disbelief


评论

第一个例子考查学生辨识单词或句子重音。在缺乏语境的情况下,这种题目不真实,往往为测试重音而测试,没有体现重音的用途。第二个例子考查语调对语义的影响。由于题目中不能提示一种语义倾向,有可能为了测试而捏造出罕见的意义,如讽刺、怀疑等。另外这种题目通常很难设置,对录音者的语音表现力要求也非常高。


段落朗读

学生拿到下面这个故事,按照要求进行准备,1分钟后大声朗读出来。


A cat goes to a river every day. He wants to go fishing. But he can't catch any fish.

One day, he goes to the river as usual. Suddenly a fish comes out. He catches the fish. He is very happy. He forgets to put the fish in the basket. He dances and sings. He shouts, "I have a fish! I have a fish!" All his friends come to see him.

"Where is your fish? Let us have a look at it." His friends say.

"It's there, near the bank." The cat answers. But he can't find the fish. When he sings and dances, the fish jumps back into the river.



评论

让学生朗读段落能够直接地测试学生在连续语流中的语音产出表现。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两种评分标准之一,来对学生的语音表现进行评判。第一种方法是整体评分法(高淼,2016)。

alt

第二种方法是基于Upshur和Turner(1995)的EBB评分理念设计的评分方法,如高淼(2016)。

alt

应该指出,在朗读中考查语音与在自由表达中考查语音仍有差别,这就涉及测试方法的影响。在解读分数时,教师需要对任务进行说明,使得分数使用者能够了解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收集的学生表现数据。在国际大型考试,如雅思与托福考试中,均在口语表达部分包含语音评价的维度。


alt参考点八 能较清晰地界定英语词汇的构念,并熟练地对英语词汇进行评价。

7.2 词汇评价素养

在词汇评价素养条目的开发过程中,笔者主要参阅了Read(2000)、Nation(2013)、Webb & Nation(2017)等对词汇评价的论述。

7.2.1 “词汇评价素养”条目呈现

☑ 能从形式、意义和使用三个层面上对词汇知识包含哪些方面有深入的认识。

☑ 能理解关于词汇的主要相关概念,如词族、衍生、派生等。

☑ 知道词汇知识可以有深度(depth)和广度(size)之分。

☑ 在评价词汇时,能认识到词汇是作为独立构念考查,还是作为附带构念来考查(如写作能力的一个维度)。

☑ 在评价词汇时,能认识到任务是考查选定的词汇还是综合考查词汇运用(如在口语中综合考查词汇使用情况)。

☑ 在设计词汇测试时,能认识到对词汇的考查是否依赖语境。

☑ 能熟悉相应学段的词表,对词的重要性进行区分。

☑ 能了解一些国际上常见的词汇测试。

☑ 知道常见的词汇测试的任务类型,如匹配题、选择题、填空题、句子或短文写作等。

☑ 能根据评价目的,选择或编写合适的词汇评价任务。

7.2.2 “词汇评价素养”部分条目详解

alt

❑ 能从形式、意义和使用三个层面上对词汇知识包含哪些方面有深入的认识。

表7.2 词汇知识成分

alt

alt

★R为输入,P为输出

(Nation,2013:49)

alt

❑ 能理解关于词汇的主要相关概念,如词族、衍生、派生等。

表7.3 词汇概念


与词汇相关的概念

1.word type:类符,指不重复计算的形符数。一句话里假如有五个词,两个词重复,那么这句话的类符数就是四个。例如:I can see two oranges and two apples. 这句话中只有七个类符,因为two出现了两次。

2.token:形符,指单个的词。例如:I can see two oranges and two apples. 这句话中有八个形符。

3.type/token ratio(TTR):类符/形符比,形次比。例如诗句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中的TTR是3/10*100=30。TTR是衡量文本中词汇密度的常用方法,可辅助说明文本的词汇难度。但是,文本中有大量功能词(function words,如the、a、of等)反复出现,文本每增加一个词,形符就会增加一个,但类符却未必随之增加。这样文本越长,功能词重复次数越多,TTR会越低。因此用TTR衡量词汇密度就不合理。

4.word family:词族。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声音和意义相通或相近的同源词,不同的同源词可以一组一组地分开,每组自成系统,通常称为词族。例如:add的屈折词(inflections)adding、adds、added和派生词addition、additions、additional、additionally等都属于一个词族。

5.headword:首词,词典中出现的最开头的词。例如:add为adding、adds、added、addition、additions、additional、additionally的首词。

6.derivation:派生,指将中心词的前或后加上词缀,可以改变词性和词义。例如:add为首词,那么addition、additions、additional、additionally等都属于派生;happy为首词,那么unhappy则是派生。

7.derivation affixes:派生词缀。英语中有大约100个派生词缀,它们通常可以改变词汇的词性。例如:-ly,-ment,un-等。

8.inflection:屈折。通过附加词缀对词汇的语法功能进行改变,通常是动词的变化。常用词缀有:-ing,-ed,-s等。例如:add为首词,那么adding、adds、added都是add的屈折词汇。

9.inflection affixes:屈折词缀。英文中有8个屈折词缀,它们是:-s(名词复数形式),-s(动词第三人称单数),-ed(过去式),-ed和-ing(分词),-er(比较级),-est(最高级)、-'s(所有格)。屈折词缀并不会改变词性。

10.lemma:词目,指一个词族中的首词及其屈折形式(inflected form)。单纯的词目当中的词的词性都是相同的。例如walk的动词的屈折词汇有walks、walking和walked,那么这里的动词walk就是一个词目。如果walk作为名词,屈折词汇有walks(复数形式),那么此时名词walk就是另外一个词目。

11.flemma:词目,比lemma的意义更广泛,指词族中的首词及其屈折形式(inflected form)和产生的不同词性。例如第10条的动词walk和名词walk都属于一个flemma。

12.morpheme:词素,语言中最小的语法单位。例如:go、bed、-less、-ing。

13.word part:词缀,将词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例如前缀和后缀。

14.content word:实词,也就是含有意义的词。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15.synonym:同义词。

16.polysemous:多义词。例如:bank有“银行”的意思,也有“河边”的意思。

17.homograph:同形异音词。该类词汇从词形上看是一样的,但是同一个词具有不同的意义,每个意义也有不同的读音。例如:record一词,动词和名词的发音不同,含义也不同。

18.homonym:同形同音异义词。该类词汇包含不同的词义,但词形相同,发音也相同。例如:bank一词,无论是表示“河边”还是表示“银行”,它的词形和发音都是一样的。

19.homophone:同音异形异义词。该类词汇只有发音相同,词形和词义完全不同。例如:eye和I、buy和by等。

20.collocation:词汇搭配,也可俗称固定搭配。例如:point out、make sure等。

21.hyphenated words:复合词。指用连字符将词连接起来组成新的词。例如:sub-zero, wife-less,co-operation。

22.transparent compounds:复合词。指用存在的两个词或多个词组成一个新的词,且中间没有连字符。例如:cooperation,northeast等。

23.core meaning:核心意义。通过总结该词汇不同含义的相同部分来显示出该词汇的核心意义。

24.corpus:语料库。

25.Zipf's law:齐夫定律。可以表述为在自然语言的语料库里,一个单词出现的次数与它在频率表里的排名成反比。通俗地说,齐夫定律表明:在英语单词语料库中,只有极少数的词被经常使用,而绝大多数词很少被使用。

(参阅Webb & Nation,2017:275—286)


alt

❑ 在评价词汇时,能认识到词汇是作为独立构念考查,还是作为附带构念来考查(如写作能力的一个维度)。

❑ 在评价词汇时,能认识到任务是考查选定的词汇还是综合考查词汇运用(如在口语中综合考查词汇使用情况)。

❑ 在设计词汇测试时,能认识到对词汇的考查是否依赖语境。

表7.4 词汇评价的维度

alt

alt

❑ 能了解一些国际上常见的词汇测试。

表7.5 国际上知名的词汇测试


1.词汇水平测试(Vocabulary Levels Test)

此测试最先由Nation(1983)开发。最新版本为Webb,Sasao和Ballance(转引自Webb & Nation,2017)的版本,它基于Nation(2012)的英国国家语料库和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词表,反映了最新的词汇使用情况。词汇水平测试能够非常可靠地测量5000个最高频的词汇,按照1000词、2000词、3000词、4000词和5000词的分布来设置题目,每个层级共十组问题,30小题。考生要将词汇与简短的定义相匹配。例如:

alt

2.词汇量测试(Vocabulary Size Test)

此测试最先由Nation和Beglar(2007)设计,它测试对英语中最高频的14, 000词族的认知情况。测试包含14组题,每组10个题目,共140题。每组题目测试的是每1000词族的词汇,答对题目的总和综合反映14, 000词族中考生掌握的词汇总量。不能按单独的级别计算。例如:

alt

3.图片词汇量测试(Picture Vocabulary Size Test)

此测试是Nation和Anthony(2016)专门为未识字的儿童开发的词汇量测试,它考查最高频的6000词的接受性知识。读者可参阅http://www.laurenceanthony.net/software/pvst/。例子如:

alt

考生可以看到四幅图片。他们会听到一个目标词和一个带有该词的句子,选择与其意思最接近的图片。完整的考试有96个题目,15—20分钟完成。每次只能有一个考生参加,以保证儿童明白测试程序并专心完成。成绩乘以62.5估算6000词中知道的词汇。


4.语境猜词测试(Guessing from Context Test)

语境猜词测试由Sasao(2013)开发,测量能否从语境中猜测未知词汇的含义。主要从三方面考查:(1)考生能否判断出未知词汇的词性?(2)考生能否找到语境信息用以成功推断未知词汇的含义?(3)考生是否能成功地获得未知词汇的正确含义?测试分为三部分,在每个部分,考生阅读20篇短文,回答20个问题。目标词用编造的词来代替,以防有学生知道该词汇。第一部分要求考生判断生词的词性,第二部分要求考生决定哪个语境线索能够帮助他们判断生词的词义,第三部分选择生词的含义。各个部分的得分比整体得分重要。这个测试可以从http://ysasaojp.info/testen.html免费下载。例如:

第一部分:

He was brought back to the building on June 9th, but the following day he turmilted again and this time was away for 94 days.

(1) noun

(2) verb

(3) adjective

(4) adverb

第二部分:

He was locked up for having injured her. On May 23rd, he ran away for 17 days. He was found and caught when he was in a car taken from another person. He was brought back to the building on June 9th, but the following day he turmilted again and this time was away for 94 days.

(1) ran away

(2) car

(3) for 94 days

第三部分:

(1) escape

(2) travel

(3) pay


5.词汇成分水平测试(Word Part Levels Test)

词汇成分水平测试由Sasao和Webb(2017)开发,它能有效地测量词缀知识,分为三个层级:初级、中级、高级。它涉及118个常见词缀,有形式、意义和使用三个角度。第一部分测试考生是否能分辨出词缀。例如:

alt

第二部分测试考生是否知道词缀的意义。例如:

alt

第三部分测试考生是否知道词缀的语法功能。例如:

alt

每个部分的成绩比总成绩更加有意义。

读者也可查阅https://elt.oup.com/teachers/hvil/?cc=cn&selLanguage=zh获取更多资源。

(参阅Webb & Nation,2017:201—207)


7.2.3 词汇评价常见的题型举例

alt


评论

本题源自剑桥少儿英语Starters 2018样题,目标能力定位于CEFR的pre A1。考查的是能在图片和单词字母的帮助下写出常见的物品名称的能力。在这个任务中,词汇作为单独的构念来考查,将词汇的意义与形式进行匹配,落脚点在形式上,未考查词汇知识的语音维度。此任务未考查语境对词汇的影响,选择的词汇是本学段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词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用图片来辅助记忆单词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给出字母,增加了辅助措施,让学生排一排字母,宛如游戏般完成了评价。对于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让他们体验成就感,在评价中保持或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是最重要的。在评分方面,需要考虑学生抄错字母如何计分的情况。儿童发展阶段对不同字母的认知也是制定评分标准时需要考虑的方面,透过学生的作答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alt

alt

alt


评论

本题源自剑桥少儿英语Movers 2018样题,目标能力定位于CEFR的A1。本题采用匹配填空的方法考查对词汇定义的理解,考查了词汇的意义和形式,聚焦词汇意义。在此任务中,词汇还是作为单独的构念进行考查,考查的词汇是选定的,语境对词汇考查的影响也比较小。能够对名词下定义是外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图片中的词汇有可能是学生不认识的词汇,但是清晰的图片给他们足够的提示。通过阅读问题中的定义,学生可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习得词汇,实现评价的学习功能。在分数解读中要考虑到测试方法的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影响作答。或者说本题就是通过阅读理解来测量词汇。从此项词汇测试中,学生还有可能发现在对词汇下定义中会运用到上义词,如city—place,nurse—person,如果他们能够在此项测试中发现这个现象,并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此方法对其他的名词进行类似的定义,那么此项测试的意义就更大了,实现了assessment as learning。从任务设计方面,5个句子采用了多种句型,体现了句型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输入材料。


alt


评论

本题源自剑桥少儿英语Flyers 2018样题,目标能力定位于CEFR的A2。本题采用匹配填空的方法考查对词汇定义的理解,词汇还是作为单独的构念进行考查,考查了词汇的意义和形式,聚焦意义。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本题将学生对名词的单复数概念融入考题中。同样,在分数解读中要考虑到测试方法的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影响作答,或者说本题就是通过阅读理解来测量词汇。对单复数概念比较敏感的学生,会缩小选择的范围,能更加快速地完成作答。在评分时需要考虑学生抄词错误如何评分的问题。在任务设计方面,提供了15个可选择的词汇,需要用到11个,这就避免了使用排除法。题干中的词汇均是常见的词汇,句型也较简单,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定义,从而选择与定义相符的词汇,最大化降低阅读理解能力对分数解释的影响。


alt


评论

本题源自剑桥KET英语阅读题。目标能力定位于CEFR的A2。考查的是在语境中运用英语词汇的能力。在指示语中说明了文本的主题为网络,是学生所熟悉的话题,并配有简单的图片,能让学生降低答题的焦虑感。开头提供了例子,让学生知道如何作答,避免构念不相关因素。虽然每个句子都是简单句,但是应该看到,这些句子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语篇,是这个语言能力水平的学生能够写出的段落。在选项设计上,保持了各个选项的同质性,如均为形容词,或均为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动词,或均为复数名词。教师在设计此类题型时,要首先确定要考查的词汇,然后选取与学生水平相当的文本,避免所要阅读的内容难于要考查的词汇。也可以从学生撰写的小作文中挑选一些文本。设计好三个选项就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词汇了。


alt


评论

本题源自剑桥KET英语阅读题。目标能力定位于CEFR的A2。考查的是根据词的定义拼写词汇的能力。在题目的指示语中为考生划定了所考查的词汇的范围,即休闲用品,给考生划定了一个很好的词义域(semantic domain)。在完成这类题目后,学生会培养出将词汇进行归类、建构心理词汇的习惯。例子中的magazine也为考生提供了很好的支撑,让他们知道需要填写的是人们在休闲过程中可以用到的物品。每个题目提供了定义、首字母和字母数量的提醒,为学生提供了恰到好处的限制,也为准确评分做好了铺垫。在评分过程中,应该注意讨论某些字母错误是否可以给部分分数的问题,例如beach如果写成beech,符合发音规则,但是不完全准确,可以考虑给0.5分。


alt参考点九 能较清晰地界定英语语法的构念,并熟练地对英语语法进行评价。

7.3 语法评价素养

在语法评价素养条目的开发过程中,笔者主要参阅了Purpura(2004)、Purpura(2013)、Heaton(1988/2000)等对语法评价的论述。

7.3.1 “语法评价素养”条目呈现

☑ 能熟练使用所教授的学段的语法形式。

☑ 能理解相同的语法形式背后所传达的不同意义,如Can you speak English?(能力)与Can I have some milk, please?(请求)。

☑ 能从功能和使用角度来看语法现象,聚焦语法形式所传达的意义。

☑ 能理解关于语法的主要相关概念,如词类、语态、句型等。

☑ 在评价语法时,能认识到语法是作为独立构念考查,还是作为附带构念来考查(如写作能力的一个维度)。

☑ 在评价语法时,能认识到任务是考查特定语法项目,还是综合考查语法运用(如在口语中综合考查语法使用情况)。

☑ 在设计语法测试时,能认识到对语法的考查在多大程度上依赖语境。

☑ 能了解一些国际上常见的语法测试。

☑ 知道常见的语法测试的任务类型,如选择题、填空题、错误辨识、句型转换或短文写作等。

☑ 能根据评价目的,选择或编写合适的语法评价任务。

7.3.2 “语法评价素养”部分条目详解

表7.6 语法知识理论框架

alt

(改编自Purpura,2013:200)

alt

❑ 能理解关于语法的主要相关概念,如词类、语态、句型等。

表7.7 语法概念


与语法相关的概念

根据Larsen-Freeman和Celce-Murcia(2016),与语法相关的主要概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探讨,即亚句层面、句子层面和超句层面。

1.亚句层面(词或词组)

词的分类问题:应从语义、结构和功能三个维度共同考虑。

例如,名词(noun),根据语义它指的是“人、地和物的名称”,那么blue到底是形容词还是名词呢?它毕竟是颜色的名称,但多数人认为blue是形容词。描述派语法学家就提出用结构或者形式特征来区别词性,考查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邻近的词。用两个词素特征来区分名词,如名词的数和所有格。但是问题又来了,wilderness park中的wilderness有明显的名词词素-ness,却是用来修饰park的。因此又引入功能来区分词性。只有从语义、结构和功能三个维度综合考虑才能比较容易确定词性。

词性(part of speech):总体上分为两类,即主类和次类。主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它们承载了句子的内容或意义。它们是开放的,不断有新词加入。次类包含助动词、介词、代词、限定词和连词等。它们的作用是结构性的,也被称作功能词。

2.句子层面

小句(clause):凡是包含主语和谓语动词的结构就是小句。独立的小句就是独立句或主句,不能独立的小句就是从句或附属句。

简单句(simple sentence):至少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动词,并独立存在的句子。英语中有七种简单句。主语+谓语(The building collapsed.),主语+谓语+宾语(They bought a new car.),主语+谓语+介词短语(Aziz went to the store.),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短语(We put the books on the desk.),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She wrote him a letter.),主语+谓语+表语(Janet is my friend.),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She makes me happy.)。

复合句(compound sentence):包含两个或多个相同语法重要性的小句。

复杂句(complex sentence):(1)一个主句加一个或多个从句;(2)独立句子嵌入主句(I argue that it would be a mistake.)。

超越简单句的三个过程:连接(coordination)、从属(subordination)和嵌入(embedding)。

句子语气(sentence moods):句子语气表达的是说话者对句子的事实性内容所持的态度。英语句子表达三种主要的语气,即陈述(declarative,indicative)、疑问(interrogative)和命令(imperative);还有两种次要的语气,即感叹(exclamatory)和虚拟(subjunctive)。

主位(theme):功能语言学词汇。表达信息的出发点,为解读后文提供框架,英语中通常为主语。

述位(rheme):功能语言学词汇。小句中除了主位后剩余的信息,英语中通常为谓语。

突显性(markness):任何与典型的、可以预测的形式不同的形式,它是一个连续体,一端是语法形式不显(典型句),另外一端是非常突显。

语态(voice):包含主动态与被动态。主被动的变化使得主语与宾语的主位性发生变换,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要特别注意信息焦点的转移。

3.超句层面(语篇层面)

背景化和前景化(backgrounding and foregrounding):在记叙文中,有的句子提供背景信息来推进故事发展,有的句子提供前景来推进故事发展。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时态方面。例如:

Yesterday I went to the market. It has lots of fruit that I like. I bought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of apples. I also found that plums were in season, so I bought two pounds of them ...

例子中过去时态用于前景化的信息,而现在时用于背景。

衔接(cohesion):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Halliday和Hasan(1976/2001)认为语篇是运用指代(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等手段将结构上互不相关,但在语义上互相依赖的各个成分连成一体的。例如:指代(The boy wanted a new bike. One day, he ...),替代(I plan to enter college next year. If I do, ...),省略(A: Who wrote the letter? B: Marty.),连接(Peter needed some money. He, therefore, decided to get a job.),词汇衔接(He was grateful for the money he had been given. He slipped the coins into his pocket and hurried down the street.)。

语域(register):语言的正式程度。Halliday和Matthiessen(2014)认为语域受三个因素影响,即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语场指的是语言使用的社会活动领域和谈话内容,它反映在实词的选择上。语旨指的是谈话者之间的关系。语式则是交际的渠道,书面还是口头。

体裁(genre):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采用不同的语言呈现方式。如广告和法律文书之间有差别。

(Larsen-Freeman & Celce-Murcia,2016:17—29)

更多与语法相关的概念读者可以参阅Leech & Svartvik(2002)和Collins(2011)。


alt

❑ 知道常见的语法测试的任务类型,如选择题、填空题、错误辨识、句型转换或短文写作等。

❑ 能根据评价目的,选择或编写合适的语法评价任务。

表7.8 测试语法知识可能运用的任务

alt

(Purpura,2013:201)

7.3.3 语法评价常用的题型举例

alt

alt


评论

本题源自剑桥KET英语阅读题。目标能力定位于CEFR的A2。考查的是在语境中运用英语语法的能力。在题目的指示语中就提出了本文的主题circus,这个词对于这个层级的学生可能是一个生词,因此在文中又借助图片显示“马戏团”这个概念,为考生理解整个语篇提供了充足的支持。应该指出,在阅读中插入一些关键概念的图片有助于避免考生因对某个词汇的不熟悉而阻碍了阅读,也符合当前多模态文本的现实世界,体现真实性。当然命题者在选用图片时也需要特别谨慎,如防止提供有歧义的图片、有不良文化意义的图片或者泄露需要考生基于文本理解的内容的图片。在完形填空的设计中,第一个句子一般不挖空。为了让考生知道如何作答,本题提供了例子。需要注意完形填空各个挖空之间的分布距离要比较均匀。在语法完形填空设计中,教师应该明确要考查的考点,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比如不定代词考几个,冠词考几个,情态动词考几个,动词的时态考几个等。这些考查点的设计要尽量让考生理解文本,在语境中选择适切的语法形式,尽量避免根据句内的信息即可决定的现象,选项的设计应该是在一般语境中都可以接受,只是在当前的文本这个语境中只能选择该语法结构。注意各选项之间的同质性,也就是如果是冠词,所有选项均为冠词。这类选择题设计三个选项就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alt参考点十 能较清晰地界定英语语用的构念,并对英语语用进行评价。

7.4 语用评价素养

在语用评价素养条目的研发中,笔者主要参阅了Leech(1983)等对语用能力的论述。

7.4.1 “语用评价素养”条目呈现

☑ 能意识到在语境中考查语言使用的重要性。

☑ 能理解关于语用的主要相关概念,如指代、会话含义等。

☑ 知道常见的语用评价的任务类型。

☑ 能根据评价目的,选择或编写合适的语用评价任务。

7.4.2 “语用评价素养”部分条目详解

alt

❑ 能理解关于语用的主要相关概念,如指代、会话含义等。

表7.9 语用概念


与语用相关的概念

anaphora(回指):当一个词或词组通过一个连接手段与另外一个词或词组共有所指时就是回指。如“John admires himself. John loves his mother. His mother loves John.”。回指可以前指,也可以后指。

conversational maxims(会话准则):格莱斯会话理论的核心。它描绘了交谈者在会话中必须要遵守的规则,也是产生会话含义(implicature)的前提。会话准则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数量准则:

1.使你的话语(依交谈的当前目的)如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

2.不要使你的话语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

质量准则:设法使你的话语真实

1.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关系准则:要有关联。

方式准则:要清晰。

1.避免含糊不清。

2.避免歧义。

3.要简短(避免冗长)。

4.要有序。

当会话准则被违反时,就产生会话含义。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指的是在会话中,参与者会根据双方共同的目的来开展交谈。它是为了解释为什么人们能够意会、能够表达言外之意而提出的。会话准则是将合作原则具体化了。当会话准则被违反时,交谈者认为双方还是合作的,因此会话含义得以传达。

deixis(指别):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示副词等的一种指称功能。这些词语的指称对象随说话人、说话时间、说话地点而变,因此指别是一种依赖语境的指称。

entailment(衍推):一种真值条件关系,即如果第一个句子是真实的,那么第二个句子也一定是真实的。如从“There is a dog in that basket”可以衍推出“There is an animal in that basket”。

hedge(模糊限制语):降低对命题的真实性肯定程度的现象。例如“apparently, ...”,“to the best of my knowledge, ...”,“... although I'm not sure about that”。

illocutionary act(话中行为):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中,话中行为指的是言语实现的承诺、声明、要求或命名等功能。

locutionary act(发话行为):说出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句子。

perlocutionary act(话后行为):言语所取得的效果。

implicature(会话含义):言语所传达的背后的含义。如“Andy:I think we should get a pet. Bess: Cats are my favorite animals.”,从句中可以得出Andy和Bess会去养宠物这样的会话含义。

presupposition(预设):当一个句子预设另一个句子时,第二个句子必真,不论第一个句子是真还是假。如“The king of France is bald”预设“There is a king of France”。

(参阅Allott,2010;姜望琪,2003)


alt

❑ 知道常见的语用评价的任务类型。

表7.10 语用评价任务类型


常见的语用评价方法

1.语篇填充测试(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DCT)

Situation: You are leaving your house and are going to campus. On your way out, you meet your next-door neighbor, who borrowed a book from you several months ago.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考查会话含义

Jack is talking to his housemate Sarah about another housemate, Frank.

Jack: "Do you know where Frank is, Sarah?"

Sarah: "Well, I heard music from his room earlier."

What does Sarah probably mean?

1.Frank forgot to turn the music off.

2.Frank's loud music bothers Sarah.

3.Frank is probably in his room.

4.Sarah doesn't know where Frank is.

考查日常对话规则

Jack was just introduced to Jamal by a friend. They're shaking hands.

What would Jack probably say?

1."Nice to meet you."

2."Good to run into you."

3."Happy to find you."

4."Glad to see you."

3.元语用判断题(meta-pragmatic judgment item)

It's 4:30 pm, and Sharon is getting ready to go home. Her boss comes up to her desk.

Boss: "Sharon, I'm sorry, but we have an important project due tonight, and I need you to stay late today. Is that Okay?"

Sharon: "No, I can't today."

How appropriate was Sharon's utterance?


totally

mostly

somewhat

mostly

totally

appropriate

appropriate

appropriate

inappropriate

inappropriate

(参阅Roever,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