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儿开 一位女教师的故事》简介
《向阳花儿开 一位女教师的故事》这本书是由.彭一琼著创作的,《向阳花儿开 一位女教师的故事》共有75章节
1
谨以此书
献给在教育大花园中辛勤耕耘的园丁们,献给在这片热土上向着太阳绽放的花朵们。 重庆南开中学高2009级2班毕业留影 重庆南开中学高2007级11班毕业留影 重庆南...
2
序
重庆南开中学是全国知名中学,百年南开成就辉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和栋梁之材,同时也造就了许多优秀教师。 本书的作者彭一琼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彭老师与我相...
3
目录
谨以此书 序 引子 一 童年记忆 搭耳狗帽子 偷枣 意外的表扬 爸爸和我(一) 爸爸和我(二) 步行“串联”到重庆 二 中学时代 逐出校宣传队 欢快的车刀 打败...
4
引子
民国时期,当时的四川省涪陵县仁义乡彭家坝的一个农家院子里,不大的厅堂中书声琅琅,课桌旁十来个少年正在此求学。这是当地一所小有名气的私塾学堂,年过五旬的授课先生姓...
5
一 童年记忆
...
6
搭耳狗帽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苦乐并存,有欢笑,有害怕,有愉快,有辛酸。 我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家住四川省长寿县(现在是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上有兄姐,下有两...
7
偷枣
1961年,自然灾害导致食物匮乏。家里五个孩子个个面黄肌瘦,小学二年级的我总觉得肚子饿。爸爸和妈妈为了让我们吃得饱一点,总是把他们碗中不多的食物分给我们几个吃,...
8
意外的表扬
小学三年级的一天,全县很多老师来到学校,听说是观摩教学。听课的老师很多,教室容纳不下,上课地点就移到室外的大厅,桌、椅、黑板是提前准备好的。我就读的三一班,班风...
9
爸爸和我(一)
1966年,我小学毕业。这一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一片“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中,我家被抄了。 那是6月下旬的一个深夜,我正在...
10
爸爸和我(二)
小时候,父亲在我头脑里印象不深,只知他成天忙于工作,白天很少有时间在家,我对父亲的真正了解是从“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在史无前例的浪潮之中,大大小小的“当权派”,...
11
步行“串联”到重庆
“文化大革命”初期,“大串联”开始了。我哥哥与志同道合者步行“串联”到南京,姐姐也跟她的同学去了西安。父母认为我还小,不能到外面乱跑,我只得和两个弟弟留在家里。...
12
二 中学时代
...
13
逐出校宣传队
1969年9月1日,中学正式复课闹革命。在“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口号下,初中和高中的学制都由三年缩短为两年。“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时,我在长寿二中读过两个多...
14
欢快的车刀
在我两年制的初中生活中,学校由“校革委”领导。那时工人阶级的地位很高,人们以当工人为荣。于是教育提倡开门办学,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校革委”布置全体学生分期分...
15
打败专业乒手
小时候受哥哥的熏陶,我常和他一道打乒乓球,久而久之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由于住在学校有场地,使得我有很多的训练机会,熟能生巧,球技不错。那会儿的乒台较量,规则是不...
16
游泳比赛记
我是一个体育爱好者。短跑、中长跑、跳远、跳高的赛场上常有我的身影。学校运动会上我是全班女生中最活跃的队员,每次都要参加3 ~4个项目,但大多成绩平平,唯有百米短...
17
“0017”部队
1971年3月的一天夜晚,我在睡梦中被妈妈叫醒,一边穿衣一边嘟囔着:“有什么事不可以明天再说吗?”来到妈妈的房间,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只见爸爸坐在床沿上,笑眯眯地...
18
三 知青生活
...
19
酸甜苦辣
下乡的日子终于到了。1972年1月3日,众多的学生和我一样,胸戴大红花,背负行李包,激动地向亲友道别,含泪与县城再见。有分离的痛苦,有强忍的欢笑,在震天的锣鼓声...
20
门响深夜
下乡当知青前,爸爸与我长谈过一次,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个人在农村生活,肯定要面临许多实际问题,甚至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大灾小难。要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勇...
21
全面审查
下乡当知青的第二周,生产队安排我当记分员。为工作方便,还特意给了我一个用于掌握时间的闹钟。知青属于外来人员,在队里没有任何亲戚关系,当然就不会无端给谁多记或少记...
22
代课老师
在农村,我当过代课老师。那是在我下乡第二年的3月份,一天收工后,生产队长对我说:“接公社通知,明天起要你去公社中心校代课,不过记分员工作还是你干,每天下午放学后...
23
袁主任的承诺
夏日炎炎,暑热难耐,这是我下乡第二年的7月份。我穿着汗水湿透的衣衫,回到家中正准备做晚饭,忽听有人在门外喊:“彭知青,好消息!”于是我急忙跑出,只见生产队长站在...
24
惊喜
我逐渐融入广阔天地,同农村社员一样,每天忙碌在希望的田野上。从开始的啥都不会到基本能干各种农活,从城市的安逸舒适到农村的自力更生,我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25
四 我的大学
...
26
拥抱西师
1974年10月的一天傍晚,我身背硕大的入学行李,从长寿城区前往长江边上的码头。在这里,我登上开往重庆的夜航轮船,奔赴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西南师范学院。这是当...
27
不打不相识
每一节课我总是提前来到教室,渐渐地,第一排的中间位置几乎成了我的固定座位。 课堂是我希望的田野,就如同当知青时一样,我要在这里耕耘和收获。我聚精会神地听讲,生怕...
28
闺密
刘律平在我班年龄最小,同学们皆称她为“小妹”。她的父亲是西师音乐系教师,家就住在学校。由于从小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她喜欢音乐,弹得一手好琵琶,每遇班和系有文娱...
29
精彩的最后一棒
我喜欢运动,又乐于助人,因此大家选我担任生物系团总支文体委员,主要任务是组织系里的文体活动兼管女生早操。 每天,我在女生寝室中起得最早,然后逐个寝室敲门,催促女...
30
螺髻山顶八勇士
1976年5月,西师生物系接到四川省的一个科研课题:西昌地区植物群落调查。接到任务后,学校根据调查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了周密的部署,决定利用暑假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