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最后一棒

精彩的最后一棒

我喜欢运动,又乐于助人,因此大家选我担任生物系团总支文体委员,主要任务是组织系里的文体活动兼管女生早操。

每天,我在女生寝室中起得最早,然后逐个寝室敲门,催促女生起床做早操。同学们大都支持我的工作,早上六点半我一喊,都迅速起床到宿舍楼外的空地上集合,随着学校播放的广播体操音乐舞动起来。但偶尔也有喊不动的情况发生。

那是大一时一个寒冷的冬天,起床时间到了。我照例来到女生寝室门口,边敲门边提高嗓门喊:“早操时间到,赶快下楼了!”其他寝室的人都出来了,可二班有个寝室还没有动静,我又返回去敲门,里面却没有反应。我顿时火冒三丈,用脚踢了几下门,就听屋里有人吼起来:“有啥了不起,态度好一点!”我一听更气得不行:“锻炼身体是为我好?那我不管你们了!”我转身刚想离开,可转念一想,作为学生干部,这是我的职责,还是“忍辱负重”吧!于是,我又轻敲房门:“锻炼身体为自己,我等着你们。”

一年一度的全校运动会,是文体委员工作最忙的时候。我既要和年级各班体育委员配合,组织开幕式的入场式训练,还要组织参赛运动员的报名工作。为尽可能使大家踊跃报名,动员工作必不可少。当然,我要带头参加,以身作则。我从小爱好体育运动,除乒乓球、游泳外,跑得也比较快。每次学校开运动会我都会参加女子一百米短跑和四百米接力赛。

大学的最后一次校运会,我至今记忆犹新。在那次运动会上,百米短跑预赛中我获小组第一,最后顺利进入决赛。决赛共有八人,生物系就我一人。我思量着,中学时百米考试我曾跑出十五秒八,如能保持那时的水平,进入前三名是有希望的,我充满信心。

决赛开始,最扣人心弦的时刻是准备起跑。从“预备”到发令枪响的那短暂的零点几秒,我的心提到嗓子眼,听力高度集中,生怕反应慢了影响起跑速度。几乎在枪声响起的同时,我像离弦的箭一样射了出去。前五十米我冲在最前面,只因好胜心切、用力过猛,六十米过后顿感力不从心,虽然拼尽全力向前冲,但双腿却像灌了铅一样迈不动。就在最后十米,我眼睁睁地看着几个同学超过了自己,想追也追不上。结果,我以十六秒五的成绩获院女子百米第四名。

短跑失利,未能进入前三,我把希望寄托于女子四百米接力赛上。接力赛以系为单位,生物系女子队由74 级两人、75 级和76 级各一人组成。75 级的那位女生是我们几个中跑得最快的一个,且反应灵敏起跑快,我决定由她跑第一棒;76 级的跑第二棒;74 级由我和吴雪微领衔,吴跑第三棒,我跑最后一棒。

接力赛是集体项目,加分较多,我们四人团结一心,要为生物系争光,力争冲进全院十几个队的前五名。比赛分两组进行。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分别站到各自的位置上。随着一声发令枪响,75 级那位女将一马当先,第一个起跑,并一直在八条跑道中处于领先位置。可关键时刻意外发生了,交接棒时棒掉在地上,尽管第二棒马上拾起再跑,仍然慢了两拍,导致被三人反超。好在第三棒吴雪微奋起直追,超过了一人。我已做好准备姿势,侧身专注等候她的到来。

待她跑进交接棒区域,我随即起步配合、伸手接棒、顺利交接、一路狂奔。这时,整个运动场沸腾起来,“加油!加油!”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这声音像古战场上响彻云霄的战鼓,激励着我拼尽全力往前跑。耳边生物系的啦啦队在吼:“超过她!超过她!”我好似要飞起来,奋力超越一个运动员,第二个冲过终点。最后生物系获得院女子四百米接力赛第四名,超额完成任务。

除了运动会,平时学校还组织篮球比赛。篮球是高人的较量,我个子不高,中学时从不参加篮球比赛,不过偶尔也投一投篮,练一练“三大步”之类的上篮技术。可生物系女生喜欢打篮球者寥寥无几,要组建一支女子篮球队谈何容易。一个系无人参加比赛岂不让人笑话?系领导要求我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动员大家加入篮球队。于是,我只得挺身而出,带头成为女子篮球队的一员,然后苦口婆心地劝说有一定高度或灵巧性的同学参加。

球队总算成立了,第一场比赛是生物系对数学系。看起来大家拼抢积极,打得却很零乱,完全没有章法。好不容易得到投篮机会,又屡投不中,心慌意乱。好在我打后卫,动作还比较灵活,多次把球运到前场,传给前锋同学投篮,居然进了几个,成为全场比赛的一大亮点。我在混战中也投进一球,增加了我的一点自信,跑动更加积极主动。不过毕竟球队技不如人,最终以大比分败北。

初战落败,是灰心丧气、破罐破摔,还是树立信心、知耻后勇?可喜的是全体队员选择了后者。大家出谋划策、群策群力,请来男队主力当教练,苦练基本功,学习攻防战术,水平逐渐提高,后来与其他系的比赛一场比一场有进步。

篮球只是玩玩而已,乒乓球才是我的强项。我参加了学校的乒乓球队。西师乒乓球队有八个队员,负责管我们的是体育系的丰效发老师。男队四人中两个来自物理系,另外两个分别来自外语系和数学系,其中物理系有一个是军人,数学系的那个男生是队长。女队四人中一个是化学系的,两个是外语系的,生物系的就是我,我还是女子乒乓球队队长。

乒乓球技术主要是手上功夫,三天不练手生,因此球队必须每天坚持训练。不过这毕竟是课外锻炼,绝不能因此而影响学业。我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凑:课堂学习全力以赴,中午小睡片刻即起,完成上午的作业;晚自习整理笔记预习新课,剩下的课外活动就可尽情挥拍上阵。自认为自己够努力,学习、训练两不误,可在球队训练时我才发现,外语系的那两个女队员也抓得很紧。

女乒队四人同在一张球台训练单打,定有两人在一旁轮流休息。可外语系这两个女生,只要没在台上就会拿出课本朗读英语。其分秒必争的精神感染了我,后来我也带上生物书籍随时浏览。

在球队男女共八人的小集体里,有三十多岁的军人,有刚成年的小青年,多数则与我年龄相仿。我们虽然经历不同、性格各异,但打起球来各有各的长处。或许因为体育运动有很强的竞争性,体育爱好者在运动场上不会服输,在学习路上同样勇往直前。是的,说起来我们几个人学习都还不错。在切磋球艺的同时,互传学习经验,交流心得体会,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

那时候,西师乒乓球队经常利用星期天外出参加友谊赛,与西南农学院、重庆大学、北碚仪表厂等单位代表队都较量过,其中最强大的对手当数重大乒乓球队。开始重大队并没有把西师队放在眼里,摆出一副傲慢姿态,打得漫不经心。但我们每球必争,勇猛顽强地抗击,让他们领略到西师队并非等闲之辈。

在和重大队的比赛中,我首发,与一个高个子女生对战。一上场我就与她打得难解难分,比分呈胶着状态,一直打到18平。在这种情况下,对两个技术不相上下的球员来说,与其说比的是球技,不如说拼的是心态,看谁更冷静、更稳健。面对眼下的局势,我不想一味快攻猛打,这样反而容易失误。在慢步捡球的同时,我在思索,要改变打法。

这时轮到我发球,我给对方发过去一个高抛下旋球,她不敢攻,轻搓过来。我沉住气与她对搓,抓到机会再行强攻,使她一时很难适应,接连丢了两分,比分变成20∶18(当时的规则是每局21 分)。此时我心里略感踏实,不料她也回敬一个下旋球,让我措手不及,回球出台——20∶19。最后一球双方都很紧张,不过她更急躁,搓球起板球未过网,这让我险胜第一局。

有第一局获胜的心理优势支撑,我在第二局打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而对手由于先失一局,心里有压力,乃至频频失误,很快败下阵来。这样,我以2∶0胜了女子对抗赛的第一场。接下来的另外三场女子单打比赛西师队一胜两负,与重大队战了个平手。遗憾的是男队技艺稍逊一筹,虽经奋力拼搏,仍以1∶3失利。

我在大学的训练和比赛中,又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提高机会。我临场不慌,沉着冷静,攻防自如,球技大增。每当我在学校的乒乓台前骁勇对战的时候,总会引来众多的围观者,欢呼声、叫好声不绝于耳,一度成为校园体育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