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问题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一、当前研究的重点

纵观国内外关于问题式教学法研究的状况,从中可以看出,历代教育研究者在继承中外传统启发式教学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随着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升华,不断给问题式教学思想注入新鲜血液,使其逐渐充实和丰富。问题式教学法从根本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冲刷和检验,但仍显出勃勃生机。

纵观国内外问题式教学的研究概貌,从中可以看出研究者对问题式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目前国内的研究重点集中于问题式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方案、问题式教学的步骤、问题式教学在各科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

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问题式教学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解决问题的启发法等方面。

二、当前研究的主要成果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观念的改变,以问题式教学法为代表的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思想和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和接受,问题式教学法在当前教学方法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索和不断深入,问题式教学法的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论证了问题式教学法在学习规律和思维规律方面的科学性;

构建了问题式教学法一般课堂构成及结构;

提出了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中主要坚持的原则;

探索了问题式教学法在各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三、当前研究的主要缺陷

尽管许多研究者都充分认识到问题式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并在现今的教学体系中时有倡导,但研究仍略显薄弱,理论体系尚需进一步充实,在教学中的实践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总体来看,当前问题式教学法的研究比较零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在研究中,偏重于宏观理论研究和微观运用研究,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方法论层面的启发式教学研究比较少,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性不太强,特别在当前学习和借鉴国外教育教学理论比较盛行之时,对如何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启发式教学理论研究不够,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重形式,轻内涵

对问题式教学的构建,组织原则研究较多,但对具体的实施方法研究较少;对设置问题的方式研究较多,但对问题式教学所需的教师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研究较少;对问题式教学所体现的教育思想研究较多,但对教育对象思维规律科学性的理解和认知研究不足。

2.重理论,轻实证

对问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较多,但对其实践效果缺乏长期、系统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大批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也受制于方法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问题式教学的效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比对。

3.缺乏横向联系与系统应用研究

对问题式教学的研究集中于一课、一题等对象,对更大范围的,例如对不同课程,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学阶段,同一教育对象的不同学习阶段等方面与其他教学法的横向比对缺乏。同时,对问题式教学应用的研究也较为零散,对其系统应用研究不够充分。

4.对问题式教学可能的不良后果研究不足

首先,实施问题教学法,通常会比课堂讲授占用更多的时间。如果教师不能有效控制,会导致教学计划不能按时完成,有时还会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冲突,从而不能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教学体系,追踪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实践范例,合理设计与问题教学法相适宜的教学计划,还要鼓励学生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各学科间学习的协同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

其次,问题式教学可能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系统性学习的差异。学生的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合理调控,学生对基础知识系统性学习的差异必然会加大。因此,对于各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安排时间做系统讲述或归纳,提炼知识点;对于逻辑推理或数理推导较多的部分,教师应做必要演示,并对程度较差的学生给予帮助。

在目前的教育目标、教育效果评价体系、人才评价标准的大背景下,问题式教学可能产生的其他不良后果仍缺乏充分的论证。

四、问题式教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在保持我国启发式教学研究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以教育教学中富有成效的理论为指导,以“教与学对应”二重原理为出发点,继承和发展多种教学思想并实现其优势互补。同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问题式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是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教师应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大力推进问题式教学法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