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知者无畏
【甲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乙文】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选自《山海经·大荒北经》)

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考点:掌握一词多义)
A.与日逐走 逐:赛跑
B.珥两黄蛇 珥:戴
C.欲追日景 景:通“影”,影子
D.逮之于禺谷 逮:捉住
2.依据文本理解,以下名言最适合同学乙回应同学甲的一项是 ( )(3分)
(考点:联系现实生活分析文本)
同学甲:夸父逐日,怎么可能呢?不自量力。
同学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_______
A.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征服大自然。B.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为人类造福。
C.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考点:掌握常见文言句式)
例: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
A.等你,在桃花盛开的地方。
B.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C.故事与酒,你有吗?
D.我用我一切,换你岁月美好。
4.下列各项与夸父逐日表现的精神最接近的一项是 ( )(3分)
(考点:联系生活,分析文本思想内容)
A.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B.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C.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D.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5.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也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与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己美好的追求。
(选自萧兵《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
材料二:
夸父逐日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长距离的部族迁徙,是一次很有胆略的探险。但是,由于他们对太阳的运行和中国西北部地理状况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最终悲壮地失败。
在远古时期,任何一个部族在一个地方定居了相当长时间,其原始的、破坏性的劳动,必定会使那里的资源受到破坏并趋于枯竭。土地肥力下降或盐碱化,狩猎和捕鱼范围增大而获得的数量却减少,诸如此类都是不可避免的,能获得的食物和其他物资只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选择,部族必须迁徙,移居到新的、更好的地方。
夸父遇到这个问题时的决定是:向西,去太阳落下的地方——禺谷。
对夸父族这样一个内陆部族来说,做出这个决定却是正常的。大地是球形的,地球绕太阳运转以及中国西北部的地理状况,他们一无所知。他们最多可能从靠近黄海、渤海的部族那里知道:东面,就是大海,太阳从海中升起。至于西面,尽头是禺谷——太阳落下的地方。
(选自新华网)
(1)请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观点。(4分)(考点: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上述两个观点,你会倾向于哪一个?请陈述理由。(5分)(考点:分析作品思想,并能作初步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