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经典时代:重估唐宋文学》简介
《第二个经典时代:重估唐宋文学》这本书是由吕正惠创作的,《第二个经典时代:重估唐宋文学》共有29章节
1
目录
...
2
序论一 中国文化的第二个经典时代
每一个伟大的文明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以中国而言,最早被列为文化经典的是六经,到了后代又加入了先秦两汉的一些典籍(如诸子、《史记》、《汉书》)。以希腊而言,最早被...
3
序论二 中华文化的再生与全球化
八十年前,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曾经以最激烈的态度批评过中国文化,像“把线装书丢到茅坑里”“最好不要读中国书”“废除汉字”一类的言论随处可见。(1)即使在二十多年...
4
第一辑
...
5
韩愈《师说》在文化史上的意义
韩愈作为宋代新儒学的先驱,其议论鲜明地表现在《原道》中,这是世人所共知的,但其《师说》一文,重要性不减于《原道》,似乎很少看到讨论。本文试加推阐,以就教于方家。...
6
宋词的再评价
现代学者讨论中国诗歌,往往将唐诗、宋词相提并论。这种提法可能有两层意思:一、词是宋代代表性的文类,二、宋词的成就足以跟唐诗相比。是否具有第二层含义,也许还难以断...
7
东坡《念奴娇》的再诠释——兼论东坡在黄州的心境
我跟几个朋友合编高中国文教科书,每一课完成初稿后都要仔细讨论。有一次讨论苏轼《念奴娇》,我对初稿的某些注释有意见,但主稿者对我的看法也不同意,有点相持不下。我问...
8
被唐诗和宋词夹杀的宋诗
按照传统观点,宋代代表性的文学是宋诗和宋代古文。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这两类作品受到很大的贬抑,而宋词和所谓宋代的话本小说(其实现在所看到的话本,到底有...
9
唐宋古文
在中国古代的散文家里,大家最为熟悉的,恐怕要数唐宋古文八大家了。差不多所有的中学生都背过这八个人的名字,都听说过这八个人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
10
古文文气论举隅
文气在唐宋古文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韩愈在著名的《答李翊书》中就谈到这个问题,他说: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
11
第二辑
...
12
武周革命与盛唐诗风
一般认为,武则天当政时期特重文学之士,进士科的地位大为提升,对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一说法,在唐、宋时期即已形成,到了近代,由于陈寅恪的发挥...
13
论李白诗歌的两大特质——兼谈李白的出身问题
李白诗歌有两项非常明显的特质,但很少人同时留意到这两项特质。一、李白现存作品有四分之一左右(至少二百五十首)属于拟古诗及拟古乐府,李白承袭前代文学传统的痕迹非常...
14
发端于“拟古”的诗艺——《古风》在李白诗中的意义
一般论盛唐诗,都认为盛唐兼有“承先”与“启后”的两面。所谓“承先”,就是盛唐诗承袭了前代诗人的许多成就,再加以发展,因而形成了中国诗的极盛时代。在这方面,表现得...
15
简论韩愈诗中的“奇趣”
关于韩愈诗的评价,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二)记载了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 沈存中(沈括)、吕惠卿吉甫、王存正仲、李常公泽,治平中在馆中夜谈诗。存中曰:“退之诗,押...
16
长恨歌的秘密——白居易早年恋情的投影
在文学史上,白居易是以《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诗奠定其地位的。但在一般读者的记忆里,白居易却是写了《长恨歌》的诗人。对于一般读者来说,《长恨歌》是一首凄怆的爱...
17
元和新乐府运动及其政治意义
关于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等人在唐宪宗元和初年(9世纪初)所形成的新乐府运动,历来的研究已经很多。本文不拟涉及此一运动的所有方面,本文所要讨论的集中在下列两点...
18
白居易的“中隐”观及其矛盾
关于白居易前、后期政治态度的变化,以及晚年退居洛阳时心态上的特征,是白居易研究中颇受瞩目的问题,相关的讨论不少。本文选择探讨的焦点是:(一)白居易作为士人阶层的...
19
第三辑
...
20
从《诗家一指》的原貌谈《二十四品》非司空图撰
自从陈尚君、汪涌豪于1994、1995年间提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为伪书说(1)以来,至今已近二十年。其中1996至1998年讨论最为热烈,(2)最近似又渐归沉...
21
重订《诗家一指》
说明 1.目前通行之《诗家一指》主要源于杨成本,此本错讹最甚。今以史潜本《虞侍书诗法》为底本,校以《诗家一指》之杨成本、怀悦本、天保本(其他各本校勘价值不大,不...
22
南宋诗论与江西诗派
文学批评基本上是“后设”的,也就是说,是对于文学创作的反省。创作上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理论上才会引起相应的检讨。一般对于文学批评的研究,比较重视理论体系的分析,...
23
中国文学史上的元好问
元好问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特殊的大作家。他是南北朝时期曾经统治过中国北方的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他所生长的时代是女真族统治的金朝,然而他却成为擅长汉族文字的大作家,...
24
王士禛、沈德潜“辨体”论之比较
这里所说的“辨体”只涉及五、七言诗。就体式而言,五、七言诗又可分成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五言绝、七言绝六种。(1)“辨体”论的目的,是要分清各体的源流...
25
附录
...
26
傅璇琮先生与唐代文学研究——一个台湾学者的体会
估计在1979年,我意外地在一家影印店复印到两篇文章,《刘长卿事迹考辨》和《韦应物系年考证》。那时候正是台湾民主化运动的高潮期,国民党穷于应付,文化管制几乎形同...
27
悼念傅璇琮先生
2015年12月初,由于卢盛江教授的安排,我有机会到浙江大学高等研究院住了几天。我与盛江已经两年多没见过面,有很多话题可以谈,谈着谈着,我就问起傅璇琮先生的近况...
28
叶嘉莹先生的两首诗
2013年11月,台湾有个文教基金会邀请叶嘉莹先生回台,帮她做九十大寿。叶先生生于1924年,按传统算法,2013年确实是九十岁。做寿的场面非常浩大,很多叶先生...
29
中国文化是我的精神家园
题目这一句话是我的由衷之言,丝毫没有夸张的成分,所以首先我要简略说明,我之所以有这种体悟的经历。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台独”思想逐渐弥漫于台湾全岛,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