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常见的土力学本构理论与模型
自从Roscoe等(1963)[157]提出剑桥模型和Roscoe和Burland(1968)[158]提出修正剑桥模型以来,剑桥模型已经非常流行地被作为一个基本的本构理论和模型,并与基于极限状态理论后续开发的其他弹塑性模型应用于正常固结黏土的工程实践中。然而,经典的剑桥模型还不能描述土的各向异性、黏滞性、微结构特性、非饱和特性等。因此,后来又有大量的弹塑性临界状态理论本构模型被提出[159~166],例如Zienkiewicz和Pande(1977)、Carter等(1982)、Alonso等(1990)、Muir Wood(1995)、Sheng等(2000)、Liu和Carter(2000,2002)、Rouainia和Muir Wood(2000)、Asaoka(2003)、Wheeler等(2003),以弥补经典剑桥模型的上述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