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局部地形影响

3.3 局部地形影响

大桥桥址区在16:00之前,整个河谷内的风向通常是由南向北的东南风向为主;在16:00之后,桥位上游河谷的风向仍是以沿河道向上游方向吹的东南方向风为主,但在桥位下游水坝以下河谷的风向与上游河谷相反。如图3.8所示为桥位区域地形三维视图。可知,桥位处地形较复杂,河谷东西岸均有山脊,同时在大坝处河谷断面收缩较多。

结合局部地形对河谷内大风风向的分布进行分析,由于东岸雪山上的来流同时受到东岸山脊和水电站大坝处西岸山脊的双重阻挡,在水坝附近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气流漩涡,同时由于山峰表面不均匀性和主导来流风向的不确定性,该气旋不是一个平面水平气旋,应是一个三维的立体气旋。因此,气流漩涡导致桥位下游咱里村处风向较乱,同时在桥位附近的高空风速也不一定比低空风速大,甚至出现高空风速小于地面局部峡谷口和山峰处的风速。随着时间越接近晚上,泸定县城往上游的来流风增加程度不如东岸雪山上来流风增加程度大,出现了在16:00以后河谷内的风向以泸定水电站大坝为分界,水坝以上河谷内的风向以东南风为主,且风速较大,水坝以下的泸定县城以西北风为主,风速相对较小。这也是泸定县气象站历史记录中北风偏多的原因。鉴于桥位处大风的风速和风向均较大程度地受到桥位处局部地形的影响,并且局部地形对桥位处风场的影响明显。因此,在利用桥位附近已有的基本气象台站历史数据时,要充分考虑地形可能造成的影响。

图3.8 桥位区域地形三维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