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小 结
2025年09月26日
4.5 小 结
本章结合现场实测的相关气象参数,以FLUENT为计算平台,通过二次开发实现了山区桥梁桥址区大尺度空间中考虑热力效应的风特性数值模拟分析。采用该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仅考虑来流风速,仅考虑热力效应,同时考虑热力效应和来流风速,考虑不同来流风向,以及考虑时间效应等工况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仅考虑来流风速时,因东侧山体对流场的影响使主梁风速沿纵向分布明显不均匀,且靠近山体侧主梁上出现较大的正攻角。风速、风攻角和跨中处风剖面的数值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在总体规律上是一致的,数值计算结果基本能反映桥位处的风场流动整体规律。
②仅考虑热力效应时,在热力效应作用下桥位处的竖向风速最大可达3.0 m/s,主梁上水平风速最大可达6.4 m/s,此时热力效应对桥址区风场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③同时考虑热力效应和来流风速时,当来流风速大于5.0 m/s时,桥址区的风场主要受来流风速,来流风向和局部地形的影响;当来流风速小于5.0 m/s时,桥位处的风场主要由热力效应和局部地形共同控制。
④来流风向对桥位处风场影响明显,来流风向为南风时沿主梁纵向的风速分布均明显不均匀,西侧主梁的风速明显较东侧主梁的风速要大,北风来流下沿主梁的风速分布较为均匀,并且风速较南风来流时要大。
⑤在热力效应作用下,桥位处的风速在一天中随温度的波动而波动,主梁跨中处的风速呈现从早上开始逐渐增加然后从傍晚开始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一天中的最小风速出现在4:00,为3.9 m/s,最大风速出现在19:20,为10.6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