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现场】

课堂现场】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祖父的园子》一文节选自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此文堪称经典,充分表现了萧红独特的语言特点:诗意的笔致,细腻的观察,自由灵动的色彩与空间的转换……文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率性与纯真,那自由、健康、快活的生命,那丝丝闪耀着的明亮的色彩,成为深深打动读者的基本质素。

那么,面对这样的经典文本,应该如何展开教学呢?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评价时指出:“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并针对每一个学段都提出了要求。比如,针对第三、第四学段,明确提出了“鉴赏”的概念:“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祖父的园子》一文的解读与教学最终确立为以“鉴赏”为主要目标,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与背景。

第一板块:走近萧红,走近祖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一篇课文《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其中的一个人——祖父,具有不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

出示文字:

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课堂现场】师:读这段文字,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生:这一段话有四句话,出现了七次“祖父”。

师:读起来有点絮絮叨叨,是吗?那么,萧红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去回忆自己的祖父?祖父在她的生命当中又占据了什么位置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够揭开其中的谜底。

第二板块:走进祖父的园子

师:请同学们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思考: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园子?

学生自由回答,并请学生将重点词汇板书在黑板上:

生: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的园子。(板书:自由)

生: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园子。(板书:欢乐)

生: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板书:五彩缤纷)

生: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园子。(板书:想象)

生:祖父的园子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园子。(板书:鸟语花香)

生: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神奇的园子。(板书:神奇)

生: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天堂般的园子。(板书:天堂)

生: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有趣的园子。(板书:有趣)

生: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美丽的园子。(板书:美丽)

生: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板书:生机勃勃)

生: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园子。(板书:无忧无虑)

……

师(小结):祖父的园子在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不一样。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下面我们就走进祖父的园子,细细地欣赏。

第三板块:欣赏祖父的园子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个自然段篇幅最长,作者用笔最多,能看出来吗?是哪一个自然段?(生回答后出示课文第17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在这段话中,有一个关键词,可以说是这段话的灵魂,概括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哪个词?

生:是“自由”!

师:在萧红的笔下,都有谁是自由的?请同学们结合文本来回答。

生:倭瓜、黄瓜、玉米、蝴蝶是自由的。

生:花、鸟、虫子也是自由的。

师:是啊,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小虫子也是自由的,它们都是自由的!同学们,你们羡慕它们吗?

生:羡慕!

师:是啊,它们太自由了,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我们同学呢,能不能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生(摇头):不能!

师:是的,我们受到的束缚比较多。既然那么羡慕它们,同学们想不想变成它们?

生:想!

师:如果我们有选择的自由的话,让你从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当中选取一样,你愿意做谁呢?

(学生从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中进行自由选择,教师调查统计学生选择的情况。)

师:闫老师也想成为其中的一个,但我要看看谁表现得更自由,更快乐,我就加入谁的队伍!你们欢迎我加入你们的队伍吗?

生:欢迎闫老师!

(学生情绪高涨,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朗读表现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的自由和快乐。师生互动,随机指导朗读,在欢声笑语中感受自由和快乐。)

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就是自由,这就是快乐!同学们,文章真的只写了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的自由、快乐吗?

生(略作思考后回答):作者还写了自己的自由和快乐!

师:是的,文章还表现了童年时代的萧红的自由和快乐。但是,在这一段中,你能找到萧红直接说“我真自由、我真快乐”吗?

生(摇头):找不到直接描写她自由和快乐的句子。

师:是的,她没有直接说“我真自由、快乐”,那么,她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她的自由和快乐的呢?

生:她是通过描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的自由、快乐来表达自己的自由和快乐的!

师:是的,这在文学创作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叫“寓情于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在诗词文章中景物表达出来的感情,实际上都是人物的感情,景物的喜怒哀乐都是人物的喜怒哀乐。景物喜,实则是人物喜;景物悲,实则是人物悲,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再想想,作者在这一段中还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自由和快乐呢?

生:作者还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她把小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当成人来写。

生:还用了夸张的手法,“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她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一种极致的快乐与自由,是吗?还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生:整段话都是围绕“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的,这一段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还用上了排比的手法。

师:是的,萧红在这一段中用了这么多的文学创作手法,她真了不起!其实,不光是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是自由快乐的,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你能想象出来吗?

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屏幕出示写话提示:

在祖父的园子里,有大蜻蜓在飞舞……有绿蚂蚱在跳跃……有小蜜蜂在飞翔……有玫瑰花在开放……

师:现在就请你把它们生长在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写出来吧!注意:一切景语皆情语,你笔下的蜻蜓、蚂蚱、一棵树、一朵花,都具有了人的感情。

(学生写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学生写完后自由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师(小结):是的,在祖父的园子里,所有的事物都是自由的、快乐的、诗意的、浪漫的!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这么美好?

生:因为她有祖父的慈爱和呵护!

师:是的,是爱!是祖父的爱让这个世界这么美好!如果没有爱呢?(教师介绍《呼兰河传》中童养媳的悲惨命运)

出示相关句段,学生读:

星星月亮,出满了一天,冰天雪地正是个冬天。雪扫着墙根,风刮着窗棂,鸡在架里边睡觉,狗在窝里边睡觉,猪在栏里边睡觉,全呼兰河都睡着了。

师:这也是一段景物描写,你从中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悲愤!

生:凄惨!

生:深深的同情!

师:是的,我们能感受到萧红心中的悲愤、痛苦,对女孩深深的同情,还有内心无声的控诉和呐喊!与这个女孩相比,萧红是幸运的,因为她拥有祖父的爱。因为有爱,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出示有关描写祖父园子美丽景物的句段,引读)

师:在祖父的园子里,在祖父的慈爱与呵护中,萧红还做过许多好玩的事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绘了童年时代在园子里的许多自由欢乐的场景。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一切都是因为祖父的爱。现在请你再来回答: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园子?

生:祖父的园子是爱的园子!(板书:爱)

师:是的,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爱的园子!爱给生命以自由,爱给生命以快乐!爱是一切的核心和基础!萧红写作祖父的园子,怀念祖父的园子,但她真正怀念的是童年时代所拥有的祖父的慈爱,那慈爱的祖父啊!

第四板块:再忆祖父的园子

师:还记得萧红写祖父的那段非常独特的文字吗?萧红为什么在短短的四句话里竟然一连出现了七个“祖父”呢?

生:她深深地怀念自己的祖父,怀念祖父曾经给予她的爱!

师:是的,萧红深深地怀念自己的祖父。小说《呼兰河传》写完一年之后,萧红便在病中离开了人世,她再也没能回到故乡那座呼兰小城,没能回到那给她带来多少欢乐和幸福的祖父的园子。但是,世间有些东西并不会随着生命的死亡而消失,还记得萧红提到的那棵不结果子的樱桃树吗?在小说《呼兰河传》中,童年时的萧红曾经奔跑在园子里的樱桃树下,找樱桃:

出示文字,请学生读:

一边在找,还一边大声地喊,在问着祖父:

“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祖父老远地回答着:

“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再问:

“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祖父说:

“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师:“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你相信吗?(生摇头)我们不相信,是因为我们真正理解了这蕴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深的爱!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