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现场】

课堂现场】

师:同学们还记得在五年级的课文中,出现过一首诗,那首诗的题目是《纸船》,还记得作者是谁吗?

生:冰心。

师:对,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

学生自由读这首诗,指名请学生读)

师:在冰心的笔下,这一只小小的纸船是寄给谁的呢?

生:这只小小的船儿是寄给母亲的。

师:是寄给母亲的。那么在诗人的想象当中,纸船有没有真的来到母亲的身边?

生:我认为没有,这小小的纸船只到了母亲的梦中。

师:这小小的纸船最后是来到了母亲的梦中。是啊,这是多么奇妙的梦啊!有一个很小的纸船竟然跨越了万水千山,来到了母亲的身边。孩子们,我们再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一起走进这个奇妙的梦。

(学生再读这首诗)

师:读这首诗,想象这个梦,我们不难体会到,在这首诗当中诗人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生:诗人非常想念母亲。

师:是的,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思念。其实不只是思念,用诗人的话来说,这小小的纸船承载着她的——爱和悲哀。这种悲哀,确切地说,是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种以具体的事物来寄托感情的写作方法在文学创作上有一个特别的名称——托物寄情。冰心正是用了这种托物寄情的写作方法把这首诗写得十分动人。其实,冰心的这首诗是借鉴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一首同题散文诗——《纸船》。

(学生自由读这首散文诗)

师:这是一首散文诗,什么叫散文诗呢?简单地说,散文诗是一种介乎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体,它有着诗歌语言的凝练和意境,同时又有着散文的自由和洒脱,我们现在看到的泰戈尔的这首《纸船》就是一首散文诗。

教师范读这首散文诗,学生再读)

师:谢谢你。听他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泰戈尔笔下的这个孩子每天都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那是些怎样的小纸船呢?

生:我觉得这个纸船里应该写着孩子的心愿。

师:写着他的心愿,他的大黑字写的是什么?

生:他用大黑字写的是自己的名字和村名!

师:是啊,多有意思啊,他为什么要把他的名字和村名都写在纸船上呢?

生:他说:“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些船,知道我是谁。”

师:啊,他希望住在异地的那些人都能拾到他的船,知道他是谁,这样是不是有更多的人认识他了呢?这样他也就会有更多的朋友了,是吗?这些小纸船上除了写他的名字和住址,还有什么?

生:还有园中的秀丽花!

师:他把他园中种的那些秀丽的花都栽在了小纸船上!为什么要把这些花都栽在小纸船上呢?

生:他希望这些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师:他希望这些花能够在第二天早晨在远方的岸上开放,是吗?尽管他不知道会漂到什么地方,但他希望他种的花能够来到一个遥远的岸上。尽管他自己去不了,可他的花儿却到了那个地方。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天清晨,远方的另一个孩子正好来到小溪边玩耍,正好看到了那些开在岸上的美丽的花,你觉得他会说什么呢?

生:呀!真美啊!这谁种的?

师:啊,多漂亮的花啊!而且他还要纳闷,这谁种的花啊?这些花是怎么来的呀?

生:被纸船带到岸上来的!

师:是啊,他不知道这是远方的另一个孩子带到这里来的,而且是用小纸船运到这里来的!好不好玩?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奇妙了。这个孩子正是怀着这些美好的幻想,把他的纸船投到了水里。他想啊,想啊,想得入了迷,以至于当他仰望天空,看见天上小朵的云,他也好像看见了什么?

生:鼓着风的白帆。

师:也好像看见满鼓着风的白帆,那些云也好像变成了一只又一只的小纸船!哇,纸船不仅在水里游,纸船现在也在天上飘。多么奇妙的画面啊!看着这在水里游的、天上飘的纸船,这个孩子就想做一个好玩的游戏——

生:他想看到有另一个孩子把天上的纸船放下来和他比赛

师:是的,他多么想来一场纸船比赛啊!尽管他不知道这个小伙伴会是谁,但是单单想玩小纸船这种游戏,已经够让他感到开心了。孩子正是怀着这种美好的幻想,把他的小纸船每天都一只一只投到急流的溪中。其实,每一种幻想就是一种渴望,当他把这些写着姓名和住址的小纸船放到溪中的时候,当他把这些栽着花的小纸船放到溪中的时候,当他幻想着远方的小伙伴能跟他来一场纸船比赛的时候,他其实在渴望着什么呢?

生:他渴望多一个朋友!

师:是啊,他渴望有更多的朋友!他还渴望什么?

生:他还渴望快乐!

生:他希望通过他的小纸船把他的各种美好的东西带给更多的人。

师:是啊,他希望他的美好与更多的人分享。

生:他希望和远方的小伙伴建立友谊。

师:是啊,他渴望友谊,渴望欢乐,渴望去远方,去所有他没有去过的地方。这就是孩子的幻想,也是他的渴望。这一只只白色的小纸船正是寄托了这些幻想与渴望,还有一个孩子内心的欢乐、孤独与忧伤。说到这里,有没有意识到泰戈尔的《纸船》与冰心的《纸船》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运用了托物寄情的方法!

师:是的,他们都是用折纸船的方式寄托自己的情感,都运用了托物寄情的创作手法。虽然都是托物寄情,但他们寄托的感情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说说看怎么不一样呢?

生:冰心的纸船是思念母亲的情感,而泰戈尔的是渴望快乐、渴望友情的情感。

生:一种是亲情,一种是友情。

师:是的,冰心的《纸船》寄托的是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思念,而泰戈尔的《纸船》却是寄托了一个孩子的幻想、渴望、欢乐、孤独和忧伤。同样都是托物寄情的方法,但是他们寄托的感情是很不一样的。如果说冰心的这首诗表达的感情是单一的、明确的,那么泰戈尔的这首《纸船》寄托的感情是——

生:是五彩缤纷的,有各种各样幻想交织的!

生:是广泛的!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说的是丰富。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泰戈尔的这首诗表现的感情是丰富的,这是两首诗在相同之中的不同。除了托物寄情这个创作手法的相同,再比较两首诗,看一看,还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在两首诗中,纸船都是一种载体,寄托作者的情感。

生:两首作品都写到了梦!

师:是的,两首诗都写到了梦,两首诗都是诗中有梦。现在我们把描写两个梦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画句子,交流:

生:冰心的梦: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生:泰戈尔的梦:

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师:我们来比较这两个梦:在冰心的笔下,那小纸船最终是来到了母亲的梦里;可是在泰戈尔的笔下,这梦中的纸船又漂到哪里去了呢?有没有一个非常明确、具体的地方?

生:没有。

师:怎么知道的?

生:诗中说“缓缓地浮泛前去”。

师:是啊,它好像一直在往前流淌,好像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永远在流动。跟着泰戈尔的描述,我们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非常奇妙的画面:那梦中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哇,竟有一个睡仙坐在纸船里!在我们的想象中,睡仙是什么样子的呢?比如,她长着怎样的头发,她穿着怎样的衣裳?她是微笑着沉默不语,还是轻声地哼着歌?现在,我们来把这美丽而神秘的睡仙写下来。

(生写作想象中的睡仙,师巡视指导)

交流:

生:睡仙披着金黄的头发,彩虹般的衣服衬得她格外美丽。她轻声地哼着悠扬的曲调,催孩子们入睡,好让她那些美梦变成现实。

师:他笔下的睡仙是哼着小曲儿的!

生:在船里,睡仙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手中拿着一根金色的仙女棒。她有着一头银色的头发,身穿着一条绿色的连衣裙,头上戴着绿色的仙女帽。她正微笑着坐在小船里,缓缓地浮泛前去。

师:哇,他笔下的睡仙是拿着仙女棒的,太奇妙了!仙女棒是什么样子的呀?

生:仙女棒就像音乐家手中的指挥棒!

师:哦,有点像音乐家手中的指挥棒,拿着仙女棒的睡仙好特别啊!

生:睡仙有着一头乌黑的长发,皮肤像雪一般洁白,穿着雪白的纱缦,脸上带着甜蜜的微笑,还一边哼着若有若无的欢快小曲,坐在纸船上缓缓地漂向远方。

师:这是穿着白色衣裙的美丽的睡仙!

生:睡仙有一头乌黑的披肩发,戴着十分可爱的睡帽,穿着缀满了星星和月亮的连衣裙!

师:啊,衣裙上竟然缀满了星星和月亮,我从来没有想到竟有这样的衣服!

生:睡仙睡在船里,身上披一件雪白的连衣裙,周围有一群萤火虫围绕着她,她借着光细细地看着这些孩子的名字、村名以及孩子在那里种的花。

师:哇,他笔下的睡仙,周围有一群萤火虫在飞,在闪光,太奇妙了!

生:睡仙有一头青发,穿着红色的睡衣,背上有一双透明的翅膀,她飞到在月亮上面,把篮子里的美好的梦传给了人们。

师:她生着晶莹透明的翅膀,太漂亮了!

生:睡仙长着一头银白色的长发,脸上的微笑神秘莫测,身穿一件白袍,手中拎着一朵如星星般明亮的花,另一只手挎着一只篮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

师:是的,睡仙是神秘的,她的微笑也同样是神秘的,我们不由得浮想联翩,这神秘莫测的微笑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她坐在一只轻盈的纸船中,飘落在幽深的森林,夜色照耀着她可爱的脸庞,她穿着心爱的衣裳,森林与她融为一体。她拿着篮子,满载着梦想的篮子,微笑着沉浸在梦中。但是,她时而痛苦,时而快乐,大概是看到了太多美丽梦境的破灭,她划着纸船向远方驶去。

师:多么神秘的、幽深的意境啊!

生:睡仙披着一头直直的长发,穿着一身银色的衣服,带着淡淡的微笑,把手上篮子里各种各样的梦带给爱幻想的孩子们,神秘而美丽。

师:睡仙篮子里的梦是要去送给那些爱幻想的孩子的!

生:睡仙正披着一件粉红的纱衣,金灿灿的头发正披在肩上,双手合在胸前,在纸船的白杆上和着琴声吟唱着:“滴答——滴答——”

师:这是穿着粉红衣裳会唱歌的睡仙。

生:睡仙身上穿着蓝色的睡衣,头上戴着一顶睡帽,手上拿着满载着梦的篮子,静静地坐在船里,将篮子中美好的梦送到每个人的梦中。

师:你笔下的睡仙是非常善良的,她篮子里的梦是送给每一个爱幻想的人的。孩子们,听了你们刚才的描述,我真的很想亲眼看一看这神秘而美丽的睡仙,我还想拉着她的手,问一问她:你的篮子里装着的都是什么呀?

生:梦!

师:天哪,篮子里装着的竟然是梦!不是鲜花,不是糖果,竟然是梦!有没有想过,有人竟然把梦装进篮子里?

生:没有。

师:没有想到过,是吧?但是泰戈尔想到了!这是多么新奇的想象啊!现在我们也来想象睡仙篮子里的这些梦,那是些怎样的梦呢?

生:装着美丽的梦,在梦里看见了许多奇异的花朵。

生:它装着的是快乐的梦,在梦的世界中,孩子们不会再有忧伤。

生:也可能是幸福的梦,梦见幸福就可以忘记痛苦。

师:是幸福的梦,要把这些幸福的梦送给痛苦的人们。在睡仙的篮子里,有美丽的梦,有幸福的梦,有快乐的梦,有给人带来好运的梦。如果梦有颜色,它会是什么颜色?如果梦有形状,它会是什么形状?如果梦有声音,它会是什么声音?如果梦有味道,它会是什么味道?

生:如果梦有颜色,我觉得是粉红色的。

师:为什么是粉红色的?

生:因为梦一般来说都是非常美好的,我觉得粉红色代表美好。

师:我知道了,你喜欢粉红色,在她的心中,粉红色是一种美好的颜色。

生:我觉得梦应该是蓝色的,蓝色是蓝天、大海的颜色,这也是许多人幻想中的背景。梦的形状也许是多变的,对于小女孩来说,它就是一只香喷喷的烤鸭。

师:你喜欢蓝色,因为你觉得蓝色很适合梦境,而且更让我感动的是,你是这么善良,想把这些美好的梦带给需要帮助的孩子,比如说,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梦的颜色是彩色的。

师:什么颜色都有,是吗?

生:梦的形状应该是圆形的。

师:为什么是圆形的?

生:因为我感觉圆是圆满的。

师:哦,圆代表着圆满,你觉得梦想就应该代表着圆满,是吗?所以你渴望的梦是圆的。

生:梦应该是甜美的。

师:哦,甜甜的梦!

生:我认为这个梦如果有颜色的话,应该是紫色的,因为……

师:你穿着紫色的衣服!

生:因为梦是比较神秘的。

师:你觉得紫色代表神秘,是吗?

生:是的。梦的声音应该是大钟敲响的声音。

师:为什么是大钟敲响的声音?

生:因为这个声音比较庄重,悠远。

师:庄重,悠远。在子夜的星光下,随着纸船漂向远方,我好像听到了那钟声随着纸船越行越远。

生:我觉得梦的形状应该是糖果的形状,因为糖果代表甜蜜。如果梦有声音,应该是快乐的童声,代表童年的快乐。

师:装在篮子里的梦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味道。它们可能代表了欢乐,代表了幸福,代表了圆满,代表了甜蜜。如果每一个梦都是一个愿望,假如谁得到睡仙的梦,谁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你想不想得到睡仙的梦?

生:想!

师:你想让她送给你一个怎样的梦呢?

生:我想让她送给我一个美好的梦。

师:能举个例子吗?

生:嗯——能考上好的学校

师:哦,哇,真的好沉重,不过这是她美好的愿望,我能够理解她。

生:我想让睡仙送我一个普普通通的梦。

师:为什么你的要求这么简单?

生:因为噩梦容易被惊醒,而美好的梦又显得脱离了真实,所以才要普普通通的梦。

师:很清醒,很理智,再美好的梦醒来也是假的,是吗?所以他要求个普普通通的梦,我佩服你,很理性,这就是一种看待生活、看待世界的方式。

生:在梦境中高飞,从天空中看下面绿油油的田野,飞过高加索山脉,然后在广阔的太平洋上遨游。

师:你想生出翅膀,到处飞翔,你想去看你从来没看到过的风景,就像泰戈尔笔下的这个孩子,哪怕自己不能到远方,也要让自己种下的花儿随着小纸船到远方。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想象泰戈尔笔下的这个睡仙,想象她篮子里那各种各样的梦,如果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表现这画,这想象的意境,你打算用一个什么词?

生:美好。

生:宁静。

生:绚烂。

生:缤纷。

生:恬静。

生:深幽。

生:甜美。

生:呃,我跟他们都不一样,我觉得这种境界不能用词语来代表,因为这种境界太美啦!

师:美到不能用语言来形容,是吗?同学们,我真的好为你们感到自豪,你们已经体会到、也想象到泰戈尔描绘的神秘的、宁静的、幽深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种境界!这是一种诗的境界,而且是一种只有真正的好诗才能够到达的境界,也只有泰戈尔这样的高手才能够做到。如果说我们在冰心的笔下看到的是一个梦,但是我们在泰戈尔笔下看到了多少梦?

生:无数个梦!

师:是啊,那是无数个梦!无数个缤纷的,有着各种各样色彩、形状、声音、味道的梦!我们不会忘记睡仙坐在梦中的纸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这真的是——梦中还有梦。梦中有梦正是泰戈尔最大的魅力,也是他与冰心诗歌的不同之处。现在我们把两首诗做一个比较,你想想看,更喜欢谁的诗?慢慢想,结论要用理由来证明。

生:我喜欢冰心的诗,更喜欢泰戈尔的诗。冰心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而泰戈尔在最终的结尾写了很多梦,却没有点明这是什么梦,由我们去想象。

师:因为泰戈尔的梦给了你无限的想象空间,是吗?

生:我也喜欢冰心的诗,但是更喜欢泰戈尔的诗,因为泰戈尔的诗比冰心的诗更富有诗意。

师:你觉得在诗歌的意境上,泰戈尔更胜一筹。

生:我喜欢冰心的诗,冰心的诗有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

师:哦,这里的“母亲”你认为除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还有祖国母亲,是吧?

生:(点头)

师:哦,我们的孩子啊,想到了祖国,因为祖国我们一直称她为母亲。同学们,现在出现了第二种声音,继续辩——

生:虽然觉得泰戈尔的诗非常有童真,可是我更喜欢冰心诗中那种淡淡的忧愁。

师:哦,你觉得诗中的那种淡淡的忧愁打动了你。女孩子嘛,比较感性,所以这种淡淡的忧愁打动了她。继续辩——

生:我想重复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泰戈尔的诗更加让人回味,我觉得泰戈尔就是传奇世界,另外一个境界,他在文学创作上做过各种尝试,不正像一个小孩子把纸船投在溪中做的各种尝试是一样的吗?还有他的大黑字,以及他的这些秀丽的花开在纸船上,就像他的文学作品一样,里面包含了他的一些美好的内涵,他的深深的祝愿,而且他在表达这些东西的时候,透露出一种童真的感觉!

师:对于泰戈尔的诗歌,这位同学认为更多地表现的是一种童真,或者说是一种童年的真实的生活和想象。他认为泰戈尔的诗歌内涵更深、更广,就像他的创作,就像他的纸船,好像一直在流向远方,而且是流向未知的远方。

生:我也更喜欢泰戈尔的诗,因为我觉得泰戈尔的诗更充分地表现了孩子们至纯至美的童心。

师:至纯至美的童心,在泰戈尔的纸船中,明明白白地跳动着,这也是这首诗歌感动人的地方。

生:我也是比较喜欢泰戈尔的诗歌,因为泰戈尔的诗中有许多梦,让我们获得悲伤,获得快乐,获得幸福,获得甜蜜,而冰心的梦却只有一种,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师:哦,她是这样来判断,有想象空间的诗是好诗,不给我们太多想象空间的诗,她认为就不是很好的诗。我也同意这些观点,真正经典的文学作品,它的意境是丰富的,而且一定是表现出一种极大的想象空间,不断地呼唤着读者走进,慢慢地走远,这是经典作品的特征。同学们刚才辩论得很激烈,可你们辩论了半天,怎么没人问过我啊?有人想问我吗?

生(笑):想!

生:老师喜欢哪个人写的诗啊?

师:我喜欢哪一个人的,是吧?想知道吗?

生(笑):想!

师:这还用说吗?

生:泰戈尔!

师:还用说吗?当然是泰戈尔,当然是泰戈尔,当然是泰戈尔!大概是在十年之前,我第一次读到了冰心的《纸船》,我一下子被感动了,它的节奏,它的诗句,都让我深深地陶醉,我喜欢这首诗。可是,当我有一天突然看到了泰戈尔的《纸船》,我从此就再也无法忘记那些美丽的画面,那种神奇的、玄妙的境界!我总是忘不了那只梦中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不断向前去;我也忘不了里面坐着一个神秘的睡仙,她还带着一个满载着梦的篮子……我不断地想象着这些画面,我深深地陶醉其中,我不断地进去、出来,不断地再进去、再出来。尽管我现在依然也喜欢冰心的这首《纸船》,我依然认为它是一首好诗,但是当我把冰心的《纸船》和泰戈尔的《纸船》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我们就很明显地看到冰心的《纸船》单薄了,逊色了。这就是比较的结果。而我们在这样的辩论当中,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当然你们可以批评我的观点,我只是作为一个读者提出了我的观点,你们依然可以坚持你们的想法,坚持你们的见解,我愿意等待,以后也可以继续交流。

同学们,刚才我们比较了泰戈尔的《纸船》和冰心的《纸船》,我们发现了它们的相同之处,也发现了它们的不同之处,甚至它们艺术水平的高下,我们也进行了一番辩论。其实,冰心的很多作品,都是借鉴了艺术大师——泰戈尔的作品,可以去读一读泰戈尔的《新月集》和《飞鸟集》,也可以去对照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刚才我们欣赏了两首同题优秀作品,还有一位诗人也写了《纸船》,他是台湾诗人余光中。

生读余光中的《纸船》:

我住长江头,你住长江尾,折一只白色的小纸船,投给长江水,我投船时发正黑,你拾船时头已白,人恨船来晚,发恨水流快,你拾船时头已白。

师:第一感觉,余光中的这首诗怎么样呢?

生:我觉得这首诗想说明长江的长度,它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生:我感觉到了悲伤。

生:我感觉有种淡淡的忧愁。

生:我感觉作者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生:作者因为是台湾的,可能是希望台湾回归祖国。

生:长江把人们分开了。

师:哦,长江把两个彼此思念的人分开了,对吧?好,就说到这儿,更多的思考留到课外。

出示作业

第一,思考:余光中的《纸船》与冰心和泰戈尔的《纸船》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第二,去查阅宋代李之仪的词《卜算子》,看看这首词与余光中的《纸船》有什么联系。

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