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现场】

课堂现场】

一、《丑小鸭》课堂实录片段精选

第一,复述故事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丑小鸭》是按照时间与地点的变换为线索展开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丑小鸭苦难的经历,下面,请小朋友们熟读这个故事,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

学生练习后,教师请学生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互相补充遗漏的情节。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主要内容,提炼故事写作的主要线索,而且在这样的讲述中教师能够随机渗透对学生的朗读和说话指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情境再现

师:现在我们分成十人小组,每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故事中的某一个角色:丑小鸭、丑小鸭的妈妈、哥哥、姐姐和放鸭的小姑娘、公鸡、小鸟、猎狗、农夫、天鹅,等等。

(学生分组,并分别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故事中的主要情节,试试设计每一个角色的台词,也就是说,你扮演的这个角色他们会说什么话呢?

一个学生扮演丑小鸭的哥哥:你长得可真丑,我从来没见过像你这么丑的小鸭子!

一个学生扮演丑小鸭的姐姐:你这么丑,离我远点!真讨厌!

一个学生扮演小鸟:哈哈哈,你的羽毛的颜色灰不溜秋的,太难看了!还有你的叫声我听了会做噩梦!

师:大家都在欺侮、辱骂丑小鸭,还有的嘲笑丑小鸭,此时此刻丑小鸭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丑小鸭心里一定非常难过!

生:丑小鸭都哭出来了!

生:丑小鸭感到受到了侮辱,他恨不得马上躲起来!

(引导学生再现故事中的相关情境,理解、感受丑小鸭遭受各种苦难的生活经历和艰难的生存处境。)

第三,换位思考

师:假如你就是这只丑小鸭,当周围的人、甚至连你的亲人都欺负你,你会选择离开这个环境吗?面对别人的欺侮、嘲笑、冷漠,你会选择躲起来吗?说出你的想法。

生:我会逃走,离开这个地方。

生:我会先不理他们,等他们逐步理解我。

生:我会离开的,因为这里不欢迎我,我要到一个欢迎我的地方去。

师:当你离开了家,承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和痛苦,你会选择回到过去的家吗?故事中的丑小鸭没有回去,你对此是怎么想的呢?

生:丑小鸭没有回去,是因为他知道回去了就又要重复过去那种痛苦的生活了。

生:丑小鸭没有回去,是因为他知道回去了就又要听到那些羞辱他的话了,这是他不能忍受的。

生:丑小鸭虽然承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和痛苦,但回去也不比现在更好。

师:所以他选择了不回家。当你看到美丽的白天鹅,而你却只是一只丑小鸭,你心里会想什么呢?

生:我心里会非常羡慕白天鹅!

生:我会非常难过,我为什么不能也像白天鹅那么美?

师:当你发现你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天啊,我变成白天鹅了!

生:这是真的吗,我不是在做梦吧?

生:啊,我终于变得这么美丽了,这可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啊!

师:当你变成白天鹅的时候,你会为自己曾经承受的痛苦而感到不公平吗?你会恨曾经的那段痛苦的经历吗?

生:我不会感到不公平,因为最终的结局是美好的。

生:想到过去的痛苦的经历,我还是会难过的,但我不会恨他们。

生:我不愿意再去想过去的事情了。

师:假如你的生活周围有丑小鸭这样的人,在与他的交往中,你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角色,说说你可能会采取的行动及这样做的理由。

生:我会是丑小鸭的朋友,我会安慰他!

生:我会在别人嘲笑他的时候陪着他,告诉别人不要嘲笑丑小鸭。

生:我会扮演丑小鸭的哥哥保护他!

第四,拓展讨论

(教师将安徒生的人生经历介绍给学生,可出示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了解了安徒生的人生经历,联系《丑小鸭》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生:安徒生也曾经有痛苦的经历。

生:安徒生也失败过,也曾经被人瞧不起。

师:是的,同学们通过讨论就会发现,丑小鸭的遭遇其实就是安徒生本人的遭遇,安徒生曾经就是一只丑小鸭,《丑小鸭》这篇童话表现的正是安徒生本人的人生经历和信念啊!

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精选片段

第一板块:美丽的幻境与现实的苦难

(这个板块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引导学生结合故事展现的主要场景,即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时的神奇、美丽,与小女孩现实生活的苦难遭遇形成对比。)

师:同学们,每一次火柴点燃,小女孩的眼前都出现了什么幻境?

生:每一次火柴点燃,都出现了不同的幻境:喷香的烤鹅、温暖的大火炉、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师:当你读到这些神奇的美丽的幻境,你觉得开心吗?为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时,不要求学生仅仅提供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答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幻境的含义:幻境虽然如此神奇,如此美丽,但恰恰意味着小女孩现实生活中被饥饿、寒冷、孤独深深折磨的悲惨处境;读者与小女孩一起走进幻境中是开心的,但随着每次火柴的熄灭,读者就会与小女孩一样感到现实的清清楚楚的悲哀和痛苦。)

第二板块:生存的痛苦与死亡的快乐

(这个板块聚焦小女孩的死亡,联系文本中表现小女孩苦难的现实生活的相关细节,展开思考:对小女孩来说,生存是痛苦的,但死亡却是快乐的,这是一个比死亡更加沉重的悲剧。)

师:读故事最后描写小女孩死亡的部分,想象小女孩死亡时的情景:小女孩临死前,看到了什么?

(出示相关的文字片段,学生读)

师:小女孩被冻死了,但她的脸上还带着微笑,这微笑着的死亡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生:更加让人难过。

生:更加让人同情小女孩悲惨的遭遇。

生:小女孩脸上的微笑在我看来更加凄惨。

师:是的,我们联系故事中小女孩那些美好的幻想,联系她苦难的现实生活,就更能理解安徒生所说的——“她们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安徒生内心的悲愤以及对小女孩寄予的深深的同情,就表现在对这“微笑着的死亡”的描摹中。

第三板块:小女孩的死亡与丑小鸭的突变

(这个板块是教学拓展板块。通过帮助学生联系小学阶段学过的安徒生童话,引导学生将两篇作品进行比较,感受安徒生童话创作的艺术成就,感受童话这种文本的艺术表现特征,逐步提高学生童话鉴赏的水平。)

师:回忆学过的另一篇安徒生童话《丑小鸭》,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展开对比,你认为两篇童话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生:两篇童话都表现了主人公的苦难生活。

生:两篇童话都有丰富的想象和动人的情节。

生:在这两个故事中体现了作家对弱者、对生活在底层的穷苦对象深深的同情。

生:两篇童话情节的展开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呢?

生:《丑小鸭》是按照时间、地点的改变来叙述故事的,而《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按照擦燃火柴出现的不同幻境来叙述故事的。

师:也就是说,《丑小鸭》是按照时间、地点的改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则是按照场景的转换来展开的。

生:小女孩与丑小鸭的最后的结局不一样,一个是光明、快乐的结局,一个是悲惨的死亡。

师:是的,两个故事的结局不一样,给读者带来的感受也不一样。刚才同学们都能够展开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与《丑小鸭》,你更喜欢哪一篇童话?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童话表现的主题、故事情节、语言特色等方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求有统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