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122 好奇心
§118—§122
好奇心
§118 儿童的好奇心(我在第108节已提到过),不过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应当加以鼓励。这不仅因为好奇心是一种好现象,而且因为它是“自然”赋予他们的一种上佳工具,可用来帮助他们消除天生的无知。如果不是那么好问,无知就会把他们变成愚昧无用的动物。我觉得,鼓励儿童的好奇心,使之保持活跃状态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无论儿童提出什么问题,都不可加以制止或羞辱,也不可对他的问题进行嘲弄,而应回答他的一切问题,并根据他的年龄大小和认识能力,把他想要知道的东西向他解释清楚。不过,你的解释或使用的概念不可超过他的理解能力,解释时也不要提及不相干的各种事物,免得反而把他弄糊涂。你要注意他提问的目的是什么,而不要注意他提问时用了什么语词。一旦你回答了他的问题,使他得到了满足,你就会发现,他的思想能够自我扩展,恰当的回答能够引导他举一反三,由此获得的进步甚至是你所想象不到的。因为知识之为理智所喜,正如光线之为眼睛所喜,儿童极其喜欢知识,尤其是当他们发觉,自己的问题引起了注意、自己的求知欲受到了鼓励与赞扬时,就更是如此。我相信,许多儿童之所以沉浸于无聊的游戏,乏味地消磨掉自己的全部时间,其中的一大原因,就是他们感到,自己的好奇心受到了阻碍,自己的提问遭到了冷落。我相信,如果他们能够得到比较和善的对待,能够受到更多的尊重,他们的问题能够得到应有的满意答复,那么,较之一而再再而三地玩同一种游戏或玩具,他们会更加乐于学习和增进知识,因为那里始终有他们所喜爱的新奇多变的东西。
§119 第二,除了认真答复儿童的提问、告诉他们想要了解的必要知识之外,还可使用一些特殊的称誉方法。你可当着他们的面告诉他们所敬重的人,说他们已经懂得这事那事了。由于我们自小就都是一些自夸自负的动物,那就不妨让他们的虚荣心在有益于他们的事情上面得到鼓励,不妨利用他们的自负心理,让他们去做有益于他们自身的事情。根据同样的理由,你还会发现,要使年龄最大的孩子自觉地学习你要他学习的东西,最好的鞭策莫过于让他去教他的弟弟妹妹了。
§120 第三,儿童提出的问题固然不可冷落,但同样应当小心的是,对他们的问题也决不可给以欺骗性的、敷衍了事的答复。如果他们遭到了冷落或者欺骗,他们很快就能察觉到,并且很快就会仿而效之,学会疏忽、掩饰和虚假等伎俩。我们在任何交往中都不可弄虚作假,尤其是与儿童交往的时候,我们如果对他们弄虚作假,就不仅会欺骗他们的期望,阻碍他们的知识,而且会毁坏他们的纯真,使他们学会最坏的邪恶。他们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对当地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应该有良知,不要把他们引入歧途。他们的问题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不很重要,我们也应认真地回答,因为,这些问题(由于我们早就知道它们的答案)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值一提,但对于一无所知的人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儿童还很陌生,他们所遇到的一切,最初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东西,就像我们以前一样。儿童若能遇到文明有礼的人,会容忍自己的无知并帮助自己摆脱无知,那是他们的幸福。
假如你或我现在到了日本,以我们的明智和知识,自负的心理也许会让我们对儿童的想法和问题不屑一顾;但我还要说,假如你我到了日本,(假如我们想要了解当地的情况)那么我们无疑也会提出成千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个傲慢或轻率的日本人看来也会显得非常愚蠢,不着边际,但在我们看来它们却颇为重要,并亟待解决;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谦恭有礼的人,来满足我们的要求,教我们摆脱无知,那么我们一定会感到很高兴的。
儿童看到未见过的新东西,常常会以陌生人的口吻提出同一个问题:这是什么?他们提出这个问题,一般只是为了知道那东西的名称,所以对这种问题的恰当回答,通常就是将那东西的名称告诉他们。他们常常又会接着问:它有什么用处?对于这个问题,回答要真实可靠,直截了当。应当在儿童所能理解的范围内,告知他们那东西具有什么功能,这种功能又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对于他们的其他有关问题,也应如此,应在他们的理解能力范围内充分地满足他们之后,才让他们走开。这样做,可以引导他们从你的回答中萌发新的问题。这种交谈对于成人而言,也许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全然单调乏味和无意义的。好问的儿童的一些天真单纯的想法,的确常常发人深省,可以让一个肯用思想的人去动一番脑筋。我以为,较之成人的谈话,儿童所提出的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常常可以使人学到更多的东西,因为成人的言谈是总也脱离不了因袭的观念和习得的偏见的。
§121 第四,有些时候,我们不妨故意让儿童看到新奇的东西,引发他们的提问,给他们提供求知的机会,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而如果碰巧他们的好奇心引发出了他们不该知道的问题,那么最好坦白地告诉他们,这种事情是他们不该知道的,而不可用一些虚假的托辞去搪塞他们。
§122 有些人从小就很机灵,这种天性很少是由强健的体质造成的,也不会发展为强健的判断力。假如想要儿童成为一个善于言谈的人,我相信是有办法的。但是我猜想,在一个明智的父亲看来,儿子在孩童时期善于交际、讨人喜欢,不如在长大成人后变成一个能干有用的人。即使前者也值得考虑,我还是觉得,一个善于推理的儿童,要比一个说话讨人喜欢的儿童更加令人感到愉快。所以,你应当尽你所能,在他能够理解的范围内使他的问题得到满意的回答,培养他的判断力,以此鼓励他不断提问。一旦他的推理取得了点滴的进步,就要让他因此得到信任与赞赏。如果他推理不当,也不可讥笑他的错误,而应和颜悦色地予以纠正。只要他对所遇到的事情肯去推理,你就应该尽量当心,不要让任何人去阻碍他的这种倾向,也不要让一些吹毛求疵的或错误的言论去把这种倾向引入歧途。因为,理性是我们最高级而又最重要的心智能力,它的培养应该受到最认真的关注;理性的正当改进与运用,乃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