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感知的密码

一 感知的密码

印度自古产生宗教。多少次猜想印度这个民族的文化源头,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宗教?基础无非是人类在进化中,对于苦难人生的不可理解,同时又对未来生活怀着不灭的希望。一边艰辛劳作,一边又进行浪漫的想象。这可能算是神秘的源头之一吗?又慢慢进行着长期的积累,逐渐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传统。

在释迦牟尼时期,佛教的发展出现了高峰。但是,释迦牟尼灭度之后,佛教教众便出现了大面积的分裂。由此可见,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领袖的作用特别重要,甚至是改变历史的杠杆。

作为释迦牟尼的正宗传人,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也是享有盛名。可以说在恒河两岸,在整个印度佛教教众之中无人不晓。但是,由于般若多罗出身贫寒,来自底层社会,无可讳言,也有一些教众对他轻视。再加上般若多罗不喜欢穷极佛理,有点厌恶无休无止的辩论。他自己讲话平和又浅显,直达内心,并不特别注重语言的修辞。在教众中间,多少有些有信无威的成分,也就不那么服众。这就增加了拨乱反正的难度。

般若多罗常说:“我毕竟不是释迦牟尼佛,这些困难我都可以理解。”又说:“不过,就我们佛教来说,有高潮就有低潮,这很正常。”于是他常乐呵呵地说:“高潮时不自傲、不自欺,低潮时不放弃、不气馁。排除障碍,拨乱反正,这就是我的使命。同时,不要急,慢慢来,这就是我的节奏。”

菩提达摩坚定支持般若多罗:“牢记师父教诲,我有信心。”

菩提达摩找到般若多罗时,由于跋陀已经灭度,佛大先投在了般若多罗门下,达摩和佛大先又成了同门师兄弟,分外惊喜。般若多罗就正式为达摩剃度皈依。从此,师徒三人持钵远行,形成了小小的集体。

那时候在印度人的传说中,先是习惯称中国为震旦,后来才慢慢叫中国。也不断有消息传来,远去中国传教的高僧们有不少人取得了成功。著名的人物有摄摩腾、竺法兰、安静、支娄迦谶、昙柯伽罗,等等。般若多罗每每听到从中国传来的喜讯,常常分外高兴。

般若多罗说:“这就是佛教,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远近山川之分,甚至没有国界人种之分,哪里有众生,哪里就应该有佛教。我观这趋势,佛教大有东移之象,而且不可阻挡。你们二人闲时也要早些学习一些中文,也许东土正等待着你们。”

佛大先说:“听说中文不好学,我还是坚持本土吧。”

达摩也说:“我们追随师父,师父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般若多罗看着达摩,想起了不如蜜多的交代,暂时又不愿明说,只好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两件事。”般若多罗好像布置功课一样:“这第一件事,当然还是奔波各宗派之间,化解矛盾,让他们正本清源。你们说说,我虽不是释迦牟尼佛,威望和功力自然不如佛陀,但是只要我一出现,经过调解和解惑,一下子就安静了。这是为什么?这是什么原因?”

两个徒弟面面相觑,答不出来,又不想说奉承的话,只有据实回答:“请师父解惑。”

般若多罗说:“我禅定的功力虽然比他们高,可是我就这么一打坐一禅定,问题就解决了吗?解决不了。今天,我为你们讲一个大道理,我们总说普度众生,为众生解惑,搭救众生跳出人生的生死轮回的无边苦海,我们得有功力,我们得有服务众生的本领。你们懂不懂?”

达摩和佛大先不知所措……

“木头,木头。都是木头。”般若多罗批评他们,“功力是什么?本领是什么?就是我们不仅有修行的高境界,还得有高智慧。这样众生有困难有危险时,别人不觉察,我们先知先觉,这才是我们的使命。”

达摩和佛大先看着师父,不知道师父要讲什么,静静地等着师父往下讲。

“这么说吧。什么是神仙?神仙不仅有觉悟,愿意服务众生,还得有智慧有能力服务众生。”般若多罗说,“就说我师父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吧,你们认为他就只会给人讲经解惑吗?讲经是需要的,但是,光凭嘴皮子还不行。想当年他和邪教斗法,斗到不可开交的时候,邪教刁难他,搬来云雨浇湿他,搬来大山压住他。我师父伸手拂去,山搬走了,云雨散了。邪教傻眼了。这才叫邪不压正。当然,这里边有传说的成分,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对于天象,对于突然到来的灾难,我师父战胜了邪教,这才镇住了邪教、征服了邪教,说服了众生。如果说这是传说和演义,那地震可是真的。我师父告诉众生,马上有地裂天崩之灾,动员众生往野外迁徙。等到众生刚刚迁移到野外,果然天崩地裂,地震出现了。是他救了众生,众生才折服他。这才是拯救众生,这才是普度众生。这可是真的,全印度人都知道。”

菩提达摩和佛大先点点头说:“我们也知道。”

般若多罗说:“所以,我说这第二件事,还是功课。从今天开始,我教你们精进这些功课。”

两个徒弟自然欢喜,纷纷点头。

“光点头没有用。”般若多罗说,“这修行很苦,无比艰辛。我还是那句话,不要急,慢慢来。但是,要用心,要用意,要有大志。”

般若多罗从口袋里小心地掏出两枚新鲜鸡蛋,交给他们:“你们每人一个,要日夜暖在自己怀里,这要求嘛,就是不要离开自己的身体,保持体温。就先从这里开始吧。”

两个人接下鸡蛋,连忙揣入自己怀里,不解地看着师父,不知师父何意。

般若多罗说:“愣着干什么?这就是功课。我当年就从这里开始的,你们也从这里开始。到时候我会告诉你们这是为什么。”

按照师父教诲,佛大先白天把鸡蛋揣进衣袋里,晚上睡觉时放进被窝。达摩更加认真,白天揣进内衣袋里,行走时一直用手轻抚着鸡蛋,使鸡蛋一直接触着自己的胸口;夜里睡下时,就把鸡蛋放在胸口上。

般若多罗带着两个徒弟继续持钵乞食,远行功课,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似乎把鸡蛋一事忘得一干二净,再也没过问。但他暗中时不时瞄两眼,留心观察着两个徒弟对待鸡蛋的态度。

时间一天天过去,达摩小心翼翼对付着这枚鸡蛋,他给自己定下一个标准,永远不让鸡蛋离开自己的身体。这就会使这枚鸡蛋永远热乎乎地挨着自己的胸口。他觉得既然师父交代这就是功课,虽然并不知深意,但他开始非常耐心也非常敬重起这枚鸡蛋。特别是夜里睡下时,他开始体会和感受这枚鸡蛋的变化。开始并没有任何动静,鸡蛋静悄悄躺在他的胸口上,就像他一样睡着了。十几天过去,他发现了异样,感受鸡蛋开始有了动静。尽管这动静极小,非常轻微,他还是感受到了。背着师父,他对佛大先说出了感受和变化。佛大先愣愣地摇摇头说:“你神经过敏了吗?”并说:“我已经猜到师父的用意了,就为了锻炼我们的专注度而已。”

达摩不同意佛大先的说法,他也不敢对师父说出自己的感受。既然师父交代这是功课,并允诺说以后会告诉他们结果,就没有必要急慌慌汇报过程和细节。

时间一天天过去,快接近二十天时,达摩证实了自己的新发现。这枚放在胸口的鸡蛋,白天由于行走,感觉不太敏锐,但是每到夜晚,他分明感觉到鸡蛋里边有动静了,似乎动静越来越大。尽管听不到,也说不明白这是什么动静,达摩分明强烈感受到了这枚鸡蛋的动静。

“这枚鸡蛋,你要告诉我什么?”

“这枚鸡蛋,你在暗示我什么吗?”

达摩自言自语,开始与这枚鸡蛋交谈。但是,这枚鸡蛋静静地躺在他的胸口,只发生动静,并不回答他的问题。一直到第二十天深夜,菩提达摩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不仅仅是一枚鸡蛋,还是一个真实的生命。师父的深意他想到了,师父是让他用心用意来感受另一个生命的变化。

奇迹发生了。在第二十一天的深夜,达摩正熟睡着,隐隐约约的敲击声将他惊醒。他屏住呼吸寻找这敲击声的方向,马上他发现这时断时续的敲击声来自他的手里,来自手握着放在胸口的鸡蛋里。他起床点灯,手捧着这枚鸡蛋。敲击声似越来越大,似由远而近,他虽然听不真切,但他能够明显感受到。就在他不错眼珠地盯着蛋壳时,只见蛋壳表面裂开了一道细纹,小鸡叨破蛋壳,从里边拱出来了。天哪,鸡蛋变成了小鸡,就站在他的手掌里,与他对望,开始对他唧唧唧地叫起来了。

一个新生命诞生了!

达摩无比激动,手捧着小鸡,把师父唤醒。般若多罗看着激动难奈的达摩,笑了:“谢谢你救了一个生命。”

般若多罗取来一把小米,撒在地上说:“达摩,放它下来,叫小鸡自己吃自己玩,让它自己成长吧。”

佛大先傻乎乎一言不发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然后递上自己手中的鸡蛋说:“我没有做好功课,师父。我这个鸡蛋肯定变不成小鸡了……”

般若多罗接过佛大先的鸡蛋,放在耳边听听,又用手摇摇,再听听,说:“这个鸡蛋死掉了。”

两个徒弟围坐在师父身边。般若多罗说:“其实这两枚鸡蛋来之不易。我完全可以随便找来两枚鸡蛋,但因为缘分,我找到当年那只小鸡的后代,得来这两枚鸡蛋。我相信这是它的后代。都睡下吧,既然有了结果,我明天就给你们授课。”

第二天,般若多罗带着两个弟子到村子里持钵乞食,随身带上了小鸡。那只小鸡一路上安安生生,卧在达摩的手掌里。它从这里出生,它已经把这宽大的手掌当成了母亲的怀抱。

般若多罗找到一户人家,就把小鸡送给了他们。接受小鸡的人家自然欢天喜地,当即就在地上撒一把小米,让小鸡叨着食物撒欢。谁也没有想到,当达摩和师父告别这户人家走出院子时,那只小鸡突然摇摇摆摆追了出来,跟在达摩身后。达摩这时蹲下身来,伸出一只手掌,小鸡就走进了他的手掌。

达摩手捧小鸡,低下头去,咕咕哝哝了几句,这才又把小鸡送还村民。师徒三人继续前行,小鸡没有再追上来。只见小鸡挺直了身子,冲他们叽叽叫个不停,仿佛在给他们送行。如同一个孩子送别父母一样感人。

半路上,佛大先好奇地问达摩:“你刚才给小鸡说了什么?”

达摩说:“我对它说,这是一家善良人,会好好待你的。我还对它说,我也会常常来看你,给你带吃食。”

佛大先说:“它能听懂吗?”

般若多罗说:“你认为它懂,它就能听懂。”

达摩说:“师父,小鸡为什么会追出来?我在想它是凭着对气味的记忆,把我当成了它的妈妈。”

般若多罗点点头。

化缘回来的路上,般若多罗一言不发,任由两个徒弟胡思乱想。佛大先被小鸡的事情惊着了,他认识到了他与达摩的差距。达摩因为把小鸡送出去,心里空落得像丢了一件稀罕物。

三个人用过饭后,般若多罗开口说:“我现在开始授课,你们要用心听。为什么要用心听?因为我讲这功课,任何佛经里都没有。当年二十六祖不如蜜多也这么给我讲过,这叫口对口、心对心,我只讲一遍,可能再也不会重复。”

两个徒弟连忙端坐身子,开始用心听讲。但佛大先的内心却不免有些忐忑。

“为什么我当初把鸡蛋交给你们后,没有多说呢?”般若多罗就从鸡蛋讲起来,“这道理并不复杂,只要给够了温度持续不间断,坚持二十一天,鸡蛋自然会孵出小鸡来。这一点不神奇,用不着大惊小怪。”般若多罗说,“我观察的是你们对待另一个生命的态度。这就是根器。什么是根器?一个人先知先觉的天赋和灵性。先说佛大先,你并没有做错,也不用懊恼,也够负责任。只是根器不同罢了。”

佛大先见师父并没有责备他,精神也逐渐放轻松。

般若多罗说:“孵出小鸡来,这不是奇迹。作用在哪里?就在于你去怎么感受这一个生命的变化过程。咱们修行之人为什么不杀生,为什么只吃素不吃荤,并不是清规戒律,而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什么是众生?不仅指人,也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生命。这是众生的大概念。你们想,一个生命去残杀另一个生命,再把它吃下去,这确实太残忍了。当然,植物也是生命,也应该受到尊重。佛家也没有绝对,这世上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只不过两害相权取其轻吧。再者,天下万物万种生命组成了生物链条,这也是自然规律,所以,佛家只吃素不吃荤,不杀生,你们理解了吗?”

两个徒弟点点头。

“我敢说,”般若多罗说,“达摩这一辈子,再不会吃鸡和鸡蛋了。”

菩提达摩郑重地向师父点点头。

“这就是感受。”般若多罗讲,“现在我们把视野打开,从一个鸡蛋开始,来讨论这世上的万物。先提醒你们,注意一个特殊的现象,发现有水灾到来,也就是说要发大水了,谁先知道?人不知道,老鼠们先知道,纷纷从洞里逃出来,往别的地方逃跑。蚂蚁们先知道,蚂蚁开始排着整齐的队伍,去寻找新的家园。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它们早早就知道了,也纷纷开始转移。特别是地震发生之前,也是这样,人什么也感觉不到,牛马就开始喊叫,个个挣脱缰绳往外逃跑。鸟儿们也知道,开始拼命往别的地方飞,来逃避灾难。现在我问你们,人为什么后知后觉,动物们为什么先发觉?”

两个人目瞪口呆。

般若多罗说:“这就是生活经验。为了生存和活命,一个动物的先天本领,就是对天地万物的变化有着强烈的感知。注意记下来感知这个词语,以后我还要反复讲。感知是什么?就是一个生命对另外的生命和万物变化的感应。再把这些长期的积累总结下来,就成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达摩忍不住发问:“人为什么不知道?人也是生命啊。”

“问得好。”般若多罗说,“人原先也有感应和感知的本能和本领,并且能力最强,本领最大。为什么?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啊,最具感应和感知的能力,可是为了生存方便,人太聪明了,常常喜欢走捷径,喜欢干事半功倍的事情。于是就开始欺负和残杀别的生命,作为自己的食物,一切为我所用。于是,人把自己当成了万物的中心,逐渐梦想逃出自然的生物链,主动建立自己的生物链。这就在进化中,自觉和习惯性地积累这种自私和残忍的经验。这样,偏离自然太远了,就自觉和主动忽视甚至放弃了先天的感知能力。随着时间的进化过程,人类进化的方向扭转过来,一切为了自身的利益来发展,就越来越脱离了感知感应的本能。灾难出现了,进化到最后,人类就以别的生命为敌人,驯服牛马为自己出力,养猪养羊养鸡为自己的食物,甚至发展到后来,以天地万物为敌人,只注重发展自身利益,破坏了天地万物的平衡和谐的关系。唉,人哪,利欲熏心,就开始麻木和愚蠢,再也返不回去了。这就是众生苦难的根源,这才是天下众生的苦海。”

说到这里,般若多罗似乎很伤心,两行老泪溢出了眼眶……

“罪过啊!”般若多罗甚至喊起来,“这就是人类的罪过啊!”

师徒三人陷入了沉默。这沉默持续了许久,般若多罗才缓缓走了出来,继续说:“我刚才讲的是根源,是前提,现在我开始讲功课。”

“师父刚刚讲的就是功课。”达摩说,“我在任何佛经里都没有读过。这就是正经的功课。”

“你这么说,也对。”般若多罗说,“我师父不如蜜多当年讲到这里,曾经抱住我痛哭流涕。好了,回到修行,我们现在来讲禅定。”

佛大先不明白地问:“禅定还用讲吗?”

“你也问得好。”般若多罗说,“咱们都会禅定,咱们三个人的禅定功夫都了不得,都可以十天半月不吃不喝一动不动打坐。那么,佛大先我问你,你跋陀师父也教过你,禅定以后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禅定?”

佛大先说:“禅定以后是禅思啊。”

般若多罗又问:“禅思是什么?”

佛大先说:“思生死轮回之苦,思追求涅槃之喜。”

般若多罗说:“没有错,你回答得也对。再加上你们也懂得了吸收无物质的营养,不吃不喝,一动不动饿不死。这就是小乘,小乘的境界到这里为止。那么我告诉你,禅定以后只是想这些,还不是只为自己吗?我甚至觉得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和别人睡着有什么区别?人家是躺下睡觉,你不过是学会了坐着睡觉,有什么用?关键是没有用,这与服务众生,搭救众生,普度众生的关系在哪里?”

菩提达摩一下子觉得般若多罗师父讲到要害之处了。他忍不住伸手拦了一下佛大先说:“千万别打岔,师父讲到关键了。”

般若多罗点点头说:“达摩说对了,师父讲到关键了。请你们记住,师父今天明白对你们讲,禅定也只是个基础功夫,真正的功夫是感知。记住了,禅定以后是感知。”

两个徒弟张口瞪眼,又是吃惊,又是震撼……

般若多罗说:“感知是什么?具体说就是把人类已经退化的功能唤醒,重新回到原点和起点,回到人类原先对别的生命和世间万物能够感知感应的能力上来。听明白了吗?”

两个人点点头。

般若多罗说:“我说过,人是万物之灵。只要我们能够唤醒原始的记忆和功能,我们就能够感知一切。你们想,别的动物和生命体感知起来是原始的,又是被动的,因为它们不会思考。人是什么?人是万物之灵啊!人是会思考、有思想的高级动物,只要我们回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上来,我们会主动、会自觉地去感知对方,这还了得吗?有什么感知不到呢?”

般若多罗接着说:“我们的感知对象是什么?那就是别的生命体,我们可以感知动物,我们可以感知植物,我们可以感知大江大河和海洋,我们可以感知大山和大川,我们可以感知大地和天空,我们可以感知星星,我们可以感知太阳和月亮,总之可以感知万物万种生命。”

般若多罗挥动手来讲:“感知什么?只要我们愿意,想感知什么就感知什么。没有范围,无边无际,没有方向,任我东西南北中,天地之大任我行。你们要明白,这个宇宙是一个整体,天地万物都在这个整体里运行,相互之间平等自由无比和谐。我们人也一样,也是一个分子。于是,你去感知另一个生命体,另一个生命体就会也来感知你。神奇不神奇?你给他发一个信息,他就给你回一个信息,这里边是共性,是沟通和交流,是相汇和融通。没有谁欺负谁,也没有谁拒绝谁或者叫不搭理谁。我在这里打一个比喻,这就好比我们手持的乞钵一样,我把乞钵给了你,我手里就没有了乞钵,这就是减法。而感知不同,你给我发一个信息,我再给你发一个信息,我们两个同时就拥有了两个信息。这是不是加法?永远是加法,这里永远是加法。我们再把加起来的信息整理、总结、分析、提炼,就会产生特殊的能量。这个特殊的能量是什么?这个获得的特殊的能量就是智慧和功力。我们拿什么去普度众生,就拿这个,就拿这个获得的智慧和功力来普度众生。我说明白了吗?”

佛大先目瞪口呆,菩提达摩热血沸腾。两个人完全听入迷了,一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般若多罗讲得兴奋,也讲累了,他喝一口水,继续说:“这么说吧,我师父不如蜜多当年能够搬动高山,能够准确预测出地震,搭救了众生,他是天生的吗?不是,他是通过几十年的禅定到感知,获得了无量的智慧和功力,他才有这个能力。你们也一样,从现在开始只要你们禅定以后去感知,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功力,前人能够做到的,你们也完全可以做到。”

达摩怯生生地问:“师父,我们能行吗?”

般若多罗肯定回答:“你想普度众生吗?只要你想你就能行。”

佛大先也激动起来说:“师父,我也能行,我肯定行!”

这时候,般若多罗笑着说:“当然根器不同,结果也不同。就说我自己吧,我知道心法,我也常常禅定以后去感知,能量和智慧也确实是提高了。可是几十年了,我都干了一些什么?到处奔波,像个补锅匠,也像个灭火队员。我不如我师父,我的根器确实不如我师父。这可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一个人的根器不同是天生的,但是诚心诚意的态度,就是我们修行人的初心。只要坚持初心不动摇,完成服务众生的态度,也就无怨无悔这一生。”

达摩被感动了。般若多罗功力深厚,又有超人的智慧,他能够把最深奥的佛理用大白话讲出来,直达你的内心,你一听就明白。但是他会经常说他自己不如不如蜜多师父,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胸怀无人能及……

佛大先乐呵呵地说:“师父,我懂了。这一回我是真的懂了。但是,有一个问题还得请教您,我们从什么地方开始感知?先感知什么,又感知什么,您应该给我们排列一个次序。”

般若多罗也笑了:“我只知道心法,也只能够告诉你们心法。至于感知的具体方法,你得自己找。可以说每个人都不一样。你信吗?信不信由你。其实师父是个话痨,什么话都说。但是,现在完了,彻底完了。以后再也没有什么讲了。我以后再没有什么教给你们了,从今往后,就看你们的造化吧。”

菩提达摩相信,师父能够讲到这种程度,确实把什么都说出来了,这位善良的老人如同慈祥的父亲。从这次功课以后,般若多罗话明显少了,他常常自己打坐,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如同一尊雕像。

时光如水一天天逝去。大约半年之后的一天深夜,般若多罗把达摩叫到跟前说:“菩提达摩,是时候了。师父今天有话要交代。”

达摩问:“不喊佛大先吗?”

般若多罗说:“不用,和他没有关系。师父只交代你,过后你也可以同他说,或者是不说。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达摩感到了异样,般若多罗神情如此庄重,他过去很少见,便连忙点头,依偎在师父身边。

“你到前边来。”般若多罗说,“你跪下来给我叩头。”

达摩连忙跪下来,向师父叩头。

般若多罗说:“你以前给师父叩头,那是拜师。今天叩头非同寻常,我今天把信物传给你。”

般若多罗把袈裟捧出来说:“穿上,穿上让我看看。”

达摩按照师父的吩咐,把袈裟展开,穿在身上。般若多罗前后左右看看,连连点头说:“好,好。菩提达摩,从今天夜里开始,你就接了我的衣钵,成为我的传人。我在佛门排第二十七,你就排第二十八了。只是有一些话,我要特别交代给你。”

菩提达摩感到惶恐和激动,师父冷不丁向他传授衣钵,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

般若多罗重新打坐,说:“我师父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当年就有交代,我就交代给你。他说我的道场在印度,你的道场在震旦,也就是中国。几十年来,我一直琢磨这深意,这里边可能有两层深意:一层是去中国传教的人太多,大乘小乘无数流派都涌去了中国。据说中国的佛教发展得非常繁荣,但是肯定有误传。我师父不放心,需要你去中国。毕竟佛门正宗传人,谁也没有去过中国,会不会误传众生?肯定会。这就不负责任。这就需要你去中国,把佛门正宗传到中国,拨乱反正。这是你的义务和责任。佛教从来不分人种和国度,将来要传遍全世界。你任重道远。这二层深意,我师父知道中国也出了许多圣人,老子、孔子和庄子,很多很多。这些圣人和释迦牟尼佛同时代,同是伟大的圣贤。据说在老子之前就出了经典,叫作《周易》,讲的是什么?我们印度人不知道。这就需要你亲自去中国了解和学习,也算进行两个文明古国的文化交流。然后呢,再把中国的经典学问带回来。这也是你的义务和责任。”

菩提达摩连连点头答应:“我去。师父放心,我一定去。”

“也不必匆忙。”般若多罗说,“自我灭度以后,你还要精进功课,你还要学习中文,你还要处理教内许多事情。不必匆忙,你可以在许多年之后,选一个合适的时机再出发。”

达摩恭敬答应:“谨听师父教诲。”

般若多罗清清嗓门,半哼半唱出一首诗偈:“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菩提达摩知道师父灭度在即,忍不住热泪盈眶,追着问:“请师父明示,弟子不懂。”

般若多罗说:“不懂不要紧,记下就可以了,以后你会懂。这也许要你去东土中国以后,才可以理解。自从佛陀释迦牟尼灭度,已经一千多年了,这恰恰是一个多世纪。也可能是由你开辟佛教新的世纪了。你在印度佛门排二十八祖,去到中国你就是佛门初祖。此去任重道远,困难重重。不过,师父对你信任不疑。你比师父的根器好,一定能在中国开辟新天地。我再送一首诗偈吧: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般若多罗说罢,双手合十,打坐闭眼。

菩提达摩知道庄重的时刻来到了。只见般若多罗缓缓伸出双手,伸出双臂,如同展开两只翅膀,开始腾空跃起。菩提达摩连忙追出门去,只见跃在空中的般若多罗在树梢高的地方停下来,只听砰的一声,光芒四射,燃起熊熊火焰。般若多罗像二十六祖不如蜜多那样,腾空自焚。待火焰熄灭,从空中落下金色的舍利。

菩提达摩惊奇观看着眼前的涅槃景象,双手合十,送师父远行西天。

一代宗师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就这么涅槃而去……

佛大先听见动静,也从屋里走出来,看着满地金光闪闪的舍利,看着师兄菩提达摩身穿金色袈裟,已然明白发生的一切,连忙追随师兄双手合十,恭恭敬敬送师父远行。

是深夜,也是黎明。佛光寂灭之后,天空重新恢复了昏暗。明月如银,星光灿烂,只有落在地上的舍利闪闪发光。

菩提达摩带着佛大先跪在地上开始捡拾舍利。他们要把这些舍利一颗一颗捡拾起来,建造佛塔,来永远纪念师父般若多罗。

天空的昏暗一点点逝去,曙光和霞光开始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