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朝的石头

一 周朝的石头

从洛阳往西两百多里,就是如今的三门峡市。三门峡过去叫陕州,在古代的陕县境内。据说陕州之西为陕西,这曾经是陕西省名字的由来。又据说,陕在远古时候不叫陕,而叫夹方。因为此地南有伏牛山,北有中条山,又有黄河从中间流过,显而易见,夹方的意思就是被两面的大山夹在中间。周朝建立以后,经过周国君王周文王的动议,将夹方两个字合起来,创造了一个“陕”字。从此以后,这地方才叫陕州。

据历史记载,周文王不仅是一代君王和国王,还是一位文化巨人,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奠基人之一。不过后来团结天下诸侯灭掉商朝而一统天下的,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是周武王正式建立了周代的王朝。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当了皇帝。但是,周成王还是一个几岁的孩子,还被抱在母亲的怀里,不可能管理朝政。但是天下需要治理,政权需要维护。于是,就由朝中开国大臣周公和召公合议,在周成王年幼之时,先将天下一分为二。东半个国家仍然以洛阳为都城,由周公管理,西半个国家以现今的宝鸡附近为都城,由召公管理。

这个时候,东周和西周的分界就是陕州。

周公和召公二人商议,在陕州立了一块三米五高的巨石,作为分界标志。

这块周朝的石头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块界碑,通俗地称为“分陕石”。

据说由于两个人的性格和理念不同,东西周的管理也分外不同。周公的管理比较严密,从中央到地方条理清楚,层层权限分明,整个社会安定而且有序,历史上传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召公在西边的管理却分外开放,几乎是无为而治。他自己一直坚持“宁劳一身,不劳百姓”,同样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这就是周朝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分陕而治”的佳话。

等到周成王长大成人之后,周公和召公将天下合起来,交给了皇帝周成王。

就在陕州西边的熊耳山下,坐落着一处小小的寺院——定林寺,东汉末年,由当地老百姓出资建造。如果重新回到我们叙述的岁月,定林寺这时候由不空法师任住持,正等待着达摩祖师前来说法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