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不是你的错
为什么尽管电影院的尖叫声此起彼伏,恐怖电影的票还是会被一扫而光?为什么尽管抱着枕头,在沙发上战战兢兢地缩成了一团,依旧会探着脑袋,盯着屏幕,把恐怖片看完?为什么尽管每次告诫自己 “就看这一次,就看这一次”,下次新的恐怖片出来后,依旧会拉着朋友兴冲冲地去看。
时下,对恐怖片的热衷,似乎成了年青一代的潮流,每逢有新的恐怖片发行,一大帮年轻人就拉帮结派地去看。不久,关于这部恐怖片的内容和细节就被讨论得沸沸扬扬。大伙好像总是乐此不疲,为什么恐怖片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看恐怖电影可以帮助人提升自身的抗压能力和缓解焦虑情绪。因为人在看恐怖电影时,由于受到所营造的恐怖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此时,人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随之而来的,可能还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比如心跳加快、出汗、全身哆嗦等。
肾上腺素能让人调动起体内所有的潜能,来应对某一高度紧张状态,因此肾上腺素水平上升后,人就会觉得自己有能力来应付这种状态下的压力。并且,恐怖片是一种比较强烈的刺激,能够快速地把人的情绪从当下的焦虑状态转移到它所制造的氛围中去。
但是恐怖片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群的,它可能只对一小部分人有效:年轻、身体好,没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才适合看恐怖片。而往往这一类人也喜欢看恐怖片。并且,适度的恐怖是有益于我们的身心的,但当恐怖超出我们心理承受的限度时,往往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陈先生是一名国家重要机关的公务员,今年32岁,硕士学位,至今未婚。按说,以他的条件找一个女朋友应该没有问题,可他却为什么至今单身呢?在父母的百般催促之下,他到医院做了各方面的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正常,无奈之下,陈先生经人介绍,走进了一家心理诊所。
原来,每次一到社交场合,陈先生总显得极度紧张,双腿发抖,额头冒汗。陈先生恐惧地回忆说:“刚开始我觉得流下来的是汗,但不一会儿,那些汗就变成血了,好多血快流成河了。”心理医生在纸上写下了 “社交场合,汗变成了血”。终于,在心理医生的不断追问下,陈先生讲了如下一段童年的经历。
小时候,陈先生是班里仅有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老师非常器重他,有一次市里领导来他们学校检查,正好选中了陈先生所在的班级听课。因为是临时来的,老师们没有提前做任何准备,但为了学校的荣誉,老师在上课之前悄悄把他拉到了女厕所,递给他一张纸说:“赶紧背,我一会儿上课就叫你,你一定要熟练地回答上来。”
陈先生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哪里背得出来,低下头忽然又发现墙角的垃圾桶里有很多卫生纸,那些纸上有好多血。在陈先生盯着出神时,上课铃声响了,他被老师推着出了厕所,纸上的字一个也没有记住。
然后,老师就在课上提出那个问题。而他的脑子一直还停留在女厕所那堆带血的卫生纸上,当上课老师把他叫起来时,他憋得满脸通红,一个字也回答不出来。听课的领导走了之后,那个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而他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了。
陈先生的症状是典型的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这种症状占恐惧症患者的一半左右。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心理障碍。这种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讲话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和难堪。严重一点的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陈先生的症状显然已经非常严重了,因为影响到了他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心理医生在弄清缘由之后,就对陈先生进行了心理治疗。在治疗之后,陈先生已经可以逐渐地参加社交活动了。在一年以后,他也顺利找到了他生命中的另一半。
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的行为背后都会有它潜在的动机,对于恐惧症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对于恐惧,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我们恐惧的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还是我们的心魔?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我们的心魔在作怪罢了。
牛津大学的心理学家克拉克也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患上恐惧症,是因为我们自己错误地解读了我们身体的感受,根据他的说法,那就是恐惧患者经常感觉到自己手心冒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种感觉导致了恐惧的产生,接着又引起了更大程度的生理反应,逐渐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 “小艾伯特实验”,就是给刚出生不久的小艾伯特呈现一只小白兔,刚开始小艾伯特是不害怕兔子的,但在以后小白兔呈现之时,实验人员总会敲打利器,发出可怕的响声,慢慢地小艾尔伯特就不敢靠近小白兔了。后来连看见有关白色的物体,比如说白色皮毛、白色胡须,小艾尔伯特都会吓得哇哇大哭。
这个著名的实验证实了,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让人类婴儿对其本来不惧怕的物体产生恐惧感,同样,后来的心理学家也发明了通过系统脱敏的方法,让人们对本来很惧怕的事物变得不再惧怕。系统脱敏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循序渐进的手段来帮助患者摆脱恐惧。
以陈先生的案例为例,心理医生给他设计了五个步骤:
第一,让他在大脑中想象自己正处于人群拥挤的社交场合,让他在不断的想象中获得对人际交往那种可怕情景的免疫力;
第二,让他站在大街上远距离地观察人群,并不断提醒自己没人想伤害自己;
第三,让他在大街上行走,面对迎面走来的人,告诉自己 “没有人特意看我,我和其他人一样”;
第四,在公共汽车等人群拥挤的地方近距离地和人群接触;
最后,在社交场合,主动和里面的客人、朋友打招呼。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练习,陈先生惧怕社交的心理基本上已经消除了。可见,有的时候面对恐惧,我们不仅要消除自己的心魔,也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正能量心理学一直把培养积极向上又能让人振作起来的品质当成它的宗旨,一切让人朝着好的方面来发展变化的品质都是正能量心理学所追求的。因为它让我们相信困境和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有一颗积极乐观、充盈着正能量的心,怕就怕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正能量。
生活中的一部分人通过看恐怖电影,让自己变得不再惧怕和减轻压力,但大部分人却无法从恐怖电影里获益,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剩下的大部分人也减轻压力、改善情绪,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呢?
其实,除了看恐怖电影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旅游、跳健身操、跳舞、和朋友一起喝酒聊天,也可以很快地转移注意力,改善情绪。很大一部分女性是通过购物和吃东西来减压的。在紧急情况下,你产生恐惧心理时,适度地放松是极为有用的,可以在心中设想一个自己认为最舒服的场景,然后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
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恐惧心理,虽然每个人恐惧的程度和恐惧的东西不同。也许毒蛇是你的致命恐惧,另一些人却不以为然;而当他人对一只老鼠尖叫逃离时,一旁的你却镇定自若。了解并理解每个人的恐惧心态,要知道恐惧并不是你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