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定式

打破思维定式

如果给你看两张照片,一张是一个英俊文雅的白人,戴着金丝眼镜,眼睛炯炯有神,面部还带着微笑;另一张是一个邋遢丑陋的黑人,一脸凝重,皱着眉头。然后问你,这两个人中有一个是全国的通缉犯,请你指出是谁?我想你大概不会犹豫吧!

是的,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那张照片上的黑人,可事实是这样吗?我们却无从知晓。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的反应呢?这就是我们头脑中的思维定式在起作用了。

由于我们先前学的知识经验和我们固有的行为习惯,逐渐地会使我们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这种思维会在我们后来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中,形成 “思维定式”——即应用固有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使自己摆脱不了条条框框的束缚,没有新的方法。

打破思维定式,对我们开启正能量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我们的思维被固有的答案束缚住,那么我们就无法掌握新的东西,也不能做出合理的新判断。只有冲破固有的思维,我们的大脑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进而使我们自身充满更多的正能量。

清朝时,有一个穷秀才,虽然很穷,却很有志气,从不向权贵低头。有一天,他正在街道上边走边看书,一不小心就撞上了迎面走来的一个阔少爷。

他连连向阔少爷道歉,阔少爷依旧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硬要这个秀才从阔少爷的裤裆下钻过去。秀才想,堂堂七尺男儿,怎么能干这样的事情,他死活不同意。后来,阔少爷手下的人给阔少爷出了一个主意——玩抓阄。阔少爷说,我会在两张纸上分别写上 “钻”和 “不钻”,然后揉成一团放到桌子上。如果你抓到不钻,那么今天的事情就这样算了;如果你抓到了钻,那么你就只能钻本少爷的裤裆了,怎么样?

穷秀才低头想了一会儿说:“好吧!我答应你!”为了公平起见,穷秀才还特意请了周围很多的老百姓给他做证。等人围得很多的时候,穷秀才就把手伸到桌子上去抓了一个纸团,说时迟那时快,穷秀才看都没看,就把纸团吞到了腹中。在众人疑惑不解之时,穷秀才对着阔少爷说:“既然那一张已经作废了,现在就只能看另一张纸条了,如果是钻,那么就说明我抽到了不钻,你就要履行你刚才说过的话;如果是不钻,那么说明我抽到的是钻,我二话不说,会立刻从你的裤裆底下钻过去。”

说完,他就一直盯着阔少爷,阔少爷眼看自己煞费苦心弄的计谋被这个穷小子拆穿了,周围又有这么多老百姓,不好食言。他气得脸色煞白,狠狠踢了手下一脚,走开了。

这下,老百姓算是明白为什么刚才这个穷秀才要吞掉那张纸条了,纷纷为他的聪明才智鼓起了掌。

上面的秀才就是一个能够打破思维定式的人,如果他按照常规的想法来思考问题,抱着百分之五十的侥幸来抓阄的话,那么他正好中了阔公子的计,因为不管抓哪一张,他都会必输无疑。不但要忍受阔公子带给他的人格侮辱,而且他自己可能也会因此而无法苟活于世,草草结束自己的性命。但就是他打破思维定式的做法,不但挽回了他的性命,也保住了他的尊严。

那些缺少创新思维的人往往是那些不愿去改变的人。他们总是保持某种习惯,习惯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固化,以至于在面对新的处境时,他们还是会套用已熟练掌握的、不假思索的反应行为和适应行为。这样就变成,不是思想来指导行为,而是行为来决定思想了。

其实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就必须冲破自己的思维定式。思维定式在一定时期对我们应对某些情景和问题是有所帮助的,它为我们省下了不少思考的时间,然而,在现在这个需要创新的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固有模式和思维定式却成了我们发展的障碍。

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家米勒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从大街上随机招募了20个志愿者,这20个志愿者将帮他完成一个系绳的实验。实验开始时,米勒从天花板上悬下两根绳子,两根绳子之间的距离超过人两个手臂的总长,如果你用一只手抓住一根绳子,那么另一只手无论如何也抓不到另外一根。在这种情况下,米勒要求一个人把两根绳子系在一起。不过,他在离绳子不远的地方放了一个滑轮,意思是人们可以借助这个滑轮来完成系绳的任务。

很快20个人全部结束了他们的实验,但很遗憾,没有一个人完成这个任务。当米勒问这20个人看到绳子旁边的滑轮没有,他们都说看到了,但他们却没有想到它和系绳子有什么关系,他们只是认为滑轮是为了省力和提起重物的。

米勒的这个实验,现在想起来很简单,其实只要系绳子的人将滑轮系到一根绳子的末端,用力使它荡起来,然后去抓住另一根绳子的末端,待滑轮荡到他面前时抓住它,就能把两根绳子系到一起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知道是当时那20个人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了,还是由于做实验导致他们紧张了,没有发挥出自己原有的水平,总之,没有一个人完成这样简单的任务。我们不禁会反思:固定思维到底限制了我们多少能力的发挥!

那限制我们的,是问题情境吗?还是我们自己?其实真正限制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也许正是你的思维把自己逼上了走投无路的绝境,打破那种思维定式,重新考虑你的整个处境,也许你会发现,摆在你面前的道路不仅仅只有一条。

如果把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个玻璃瓶里,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子的底对着窗户,你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吗?过不久,你就会发现苍蝇早已经穿过瓶子的另一端逃逸,而蜜蜂在挣扎了若干次之后,终因力竭而倒毙或者饿死。

同样是会飞的昆虫,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相反的命运?原因要归结于他们的 “思维”方式。蜜蜂是在太阳底下活动的昆虫,所以它持有的是一种光亮处的思维方式,当面对着朝向窗子的光亮瓶底时,它想当然地为自己设计了离开的路径,并且不断去重复这种合乎逻辑的行为。最终,因为它的思维定式,它没能走出这个瓶子。而苍蝇就不一样了,它们是毫无逻辑,对光亮丝毫没有定式的昆虫,它们在哪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四下乱飞,但正是靠着它们的感觉,没有遵循某一定式,所以才能平安逃离瓶子。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不也正像蜜蜂和苍蝇吗?有的人一辈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固守着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来过活,却最终没能安享晚年,抱着极大的不幸和对往事的深深忏悔离开了人世。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身上总是充满着打破思维定式的正能量,他们能根据环境的改变来不停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被思维定式所束缚,能努力实践自己的新颖想法,最终让自己过得有滋有味,其乐无穷。

那么,你呢?你希望成为一个打破思维定式的人吗?

文章的最后,请你仔细看下面列出的东西,你能想到几种用途?看看你的思维限制了你多少潜能的发挥?

1.锤子的作用。

2.钉子的作用。

3.白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