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想象力永葆生机
一天,有一只黑蜘蛛想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一张很大的网。可两檐之间的距离有一丈多宽,线根本无法拉过去,而且蜘蛛也不会飞。正在蜘蛛不知所措时,它看到了空空的地面,忽然一个主意出现在它的脑海中:何不借助地面来试试呢?
就这样,这只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不到一上午的时间,一张结实而稳固的大网就被建成了。
在上面的故事中,这只黑蜘蛛就是应用了自己的想象力,开启了自己的正能量,从而完成了它建网的心愿。假如说它面对一丈多宽的距离,心灰意冷,知难而退了,没有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借助地面,我想它也就得不到那张结实而稳固的大网了。
这只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沉默而具有想象力的昆虫,它的网织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而又善于创造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能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善于想象的人创造的。
那么想象力是什么呢?它对我们开启正能量又有什么作用呢?究竟怎样才能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呢?
想象力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说当你听到衣服这个名词时,你的脑中会浮现出各种衣服的样子。有关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里,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尼尔·戈尔曼认为,对一个人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情商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人的创造活动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想象力的培养要从孩子抓起,据2009年教育进展评估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21个接受调查的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在人们对这一个个数字哀叹的同时,我们不禁也会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造成这样的结果,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到底是什么束缚了我们和孩子的思想?
深思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美国内华达州有一个叫路易斯的3岁小男孩。有一天,他从幼儿园跑回家,告诉妈妈说,他已经认识了礼品盒上的“open”的第一个字母 “O”了。他的妈妈听到后,很吃惊,赶紧问他是怎么认识的。
路易斯告诉妈妈,是幼儿园的老师教给他的,这位妈妈立即一纸诉状把这家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路易斯的想象力,因为在她的儿子没认识 “O”之前,能把 “O”说成类似于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的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他认识了26个字母以后,路易斯便失去了这种想象的能力。
路易斯的妈妈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结果负责,赔偿路易斯精神损失费1000万美元。路易斯妈妈的要求看似很不合理,但最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路易斯的妈妈胜诉了。
以上虽然是一个扼杀想象力的很极端的例子,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竟会如此重视发展孩子的想象力。这个事实是不是该让我们深思,在开发正能量的同时,我们是否应首先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只有想象力才会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正能量。
经过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以下的四条建议将会在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时,起到长远的作用。
第一,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积累孩子的表象。想象是在孩子大量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别人说 “苹果”,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一个“苹果”的具体形象,这个形象就是表象。正是依靠表象的积累,孩子的想象才逐渐发展起来。
我们要帮助孩子积累的生活经验正是帮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孩子的表象积累得越多,就越容易将相关的表象联系起来,这也就是想象发展的过程。在学前阶段,我们鼓励父母经常带孩子走近大自然,与社会接触,目的就是让孩子有机会丰富生活经验,在头脑中留下更多的表象,为想象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给孩子提供适合的环境,激发孩子想象的欲望。除了带孩子外出,在家中也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给孩子合适的图书,和孩子一起分享故事中描述的情景,一起想象情节的变化,鼓励孩子想一想结局怎样,都是帮助孩子发展想象的好办法。读故事书时,改变一下读的方法,读一读,停一停,想一想,给孩子一个吸收和连接已有经验的时间。
此外,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也是鼓励孩子想象的大好时机。女孩子爱玩的 “过家家”,男孩子爱玩的搭积木,都是孩子想象力发展的机会。不只是提供玩具,还要和孩子一起玩,在游戏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想象,“你今天准备给小娃娃做什么饭呀?我们上次去动物园,你还记得吗?我们给大象搭一个家吧?”
第三,给孩子轻松的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象。孩子将想的说出来也是一个完善想象的过程,它不但是将生活经验梳理的过程,也是将经验在头脑中组织、整理后表达的过程。我们不但要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还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说。
孩子把想的当成真的说出来时,我们不能简单地一句 “瞎说”就将孩子打发掉,而是应该仔细地问问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想的,还是真的,帮助孩子分清哪些是想象,哪些是真实?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地鼓励他:“你想想为什么?”“你想会是什么样呢?”
第四,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引导孩子合理地幻想。幻想是想象的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一种合理的想象,在学前期和小学初期,孩子的幻想就是从远离现实的幻想到接近现实的幻想发展的过程。如孩子喜欢 “奥运会”吉祥物,就进而幻想,开奥运会的时候,我怎样与奥运会吉祥物见面?这就是一个合理的想象,也就是幻想的过程。
还可以引导孩子想象一下未来的交通会是什么样?未来的环境会是什么样?以后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合理的幻想正是创造的开始,也是想象的一个最高境界。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行为同样会扼杀想象力的:
1.过分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中国是一个应试教育的国家,很多孩子都被培养成了答卷的高手,每个人都会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但正是这种单向的思维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
2.家长总是替自己的孩子做事。现在每个家庭几乎都是一个孩子,“4-2-1”的格局使孩子享受到了众人的爱和关心,有的父母为了爱孩子,甚至包揽孩子的一切。这样其实也是在养成孩子的思维惰性,扼杀了其想象力。
3.教育者制止孩子与众不同。曾经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孩子在图画本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结果被老师和家长纠正过来,因为 “太阳应该是红的”。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养成随大流和从众的心理。
4.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当下,很多家长都强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向孩子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结果孩子背了好多日常生活问题的答案,似乎不管你问什么,他都已经知道了。从而,使他失去了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