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痴是怎么回事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神奇的存在,叫作路痴。我小时候出远门就晕头转向,不止一次嘲笑自己为路痴,后来终于分清了东南西北,找路开始靠谱起来,感觉并不是很困难。如今,有了GPS(全球定位系统),打开手机跟着走就行了,所以很久没有想起“路痴”这个词,直到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位贵州女孩睿某,被网友戏称为“美女路痴”。睿某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因为喜欢成都的闲适生活,故来到成都,路过皇冠假日酒店,看这里不错,就直接进去找到人事部面试,结果被顺利录取。
有一次,同事让她帮忙上楼取东西,结果迟迟不见她回来。
同事给她打电话,才知道她找不到路了。
事后,但凡同事让睿某帮忙,都要告诉她具体路线,甚至写在一张纸上:往左,往右,再往左……
有人好奇,这位美女每天是如何上下班的?答案是:打车!
睿某的工资,基本上都用来打车了。这姑娘每天都在努力认路,但她真的记不住路。后来,实在负担不起打车费用了,睿某改骑车上下班,这次她也是拼了,自己画了一张地图,边走边看,然后把线路都清清楚楚地记下来。为了上班不迟到,睿某每天凌晨4点起床,5点出发,然后走一段路看一眼地图。
实际上,路痴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女同志,但是严重到睿某这种程度的确实不多见。
良好的方向感来源于空间能力,下图是测试空间能力经常会用到的模型图:

仔细看看,以上两个图到底是不是同一个图?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类测试男人的得分总是比女人高。
心理学家指出,男性的方向感更强,可能与古时候经常出去打猎有关,因为他们必须带着食物回家,这种演化优势就一直遗传下来。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方向感或许仅仅与激素水平有关。
1970年,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开始了针对老鼠的持续实验,发现其大脑中存在三种“导航细胞”:方向辨识细胞、空间辨识细胞、定位细胞。方向辨识细胞就像是指南针,空间辨识细胞负责记忆环境,而定位细胞则用来确定具体位置。
科研人员发现,人的大脑运作方式与此类似,当人们到达一个新环境后,三种细胞便展开合作,在脑中产生了一张虚拟地图。下次再到这里,就可以利用之前产生的虚拟地图来判断方位。而路痴很可能是因为这三种细胞无法正常合作,可能是先天发育不良,也可能是记忆力退化的原因导致的。
美国密歇根大学撒德·波尔克博士找了500多对双胞胎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认脸和认路的技能还真有可能是天生的。
挪威科学家也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来刚出生、尚未睁眼的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结果显示,小白鼠的方向感的确是与生俱来的,但是随着长大,随着空间经验的积累,方向感会逐渐提升。
这让我突然想到了出租车司机,既然方向感可以提升,那么这类人群的认路能力一定是最强的。
伦敦大学的神经学家雨果·施皮尔斯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2004年就开始了研究,他发现伦敦出租车司机的海马区体积比其他人更大。长期的工作,让他们在接收到一个地址后,能够立刻计算出最短的行进路线,开往准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