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重生

蝶变重生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唐生智企图夺取江浙地盘,因此打起“讨蒋”旗号。8月,彭德怀率一营东征,进至安徽桐城,遭遇南京“西征军”的顽强阻击。第一师从桐城撤退,回驻湖南南县、华容、安乡3县,一团随师部驻南县。这期间,第一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彭德怀被委任第一团团长。

此时,南县、华容、安乡3县已被血雨腥风笼罩。团防、土豪劣绅纷纷组织“铲共队”“还乡团”,杀害农协、妇运骨干,剖腹挖心,悬头碎骨,惨绝人寰。地主豪绅纷纷成立“清乡委员会”,十家连坐,引诱“自首”。共产党领导的南县、华容、安乡3县的革命活动被迫转入地下。

彭德怀根据日益危急的形势,决定名义上取消士兵委员会,骨干成员转入地下。秘密士兵委员会仍坚持原章程,但加上了“打倒新军阀”一条。谢嵩十分清楚,身处国民党的军队,表现出对共产党的任何同情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在彭德怀、李灿等进步军官的带领下,谢嵩和秘密士兵委员会的成员与反革命势力展开了灵活机智的斗争。

谢嵩所在的第二连驻地梅田湖,有个外号叫“活阎王”的恶霸地主于9月下旬从长沙回到梅田湖,叫嚣着要对农民进行报复。连长李灿得知消息,派谢嵩等秘密士兵委员会成员捉拿了“活阎王”示众。接着,南县反动势力准备在“双十节”成立清乡委员会,彭德怀、李灿又布置士兵委员会于10月9日晚进城,在大街小巷张贴“打倒清乡委员会!枪毙清乡委员××!”“土豪打不倒,农民活不了!”“打倒新军阀!打倒贪官污吏!取消苛捐杂税!”“恢复工会、农民协会、学生会!工农兵学联合起来!”等标语。第二天一早,兴高采烈地来参加清乡委员会成立大会的南县官绅个个吓得失魂落魄,有的即刻逃往长沙。直到第二年6月,一团离开南县时,这个县的清乡委员会也没能成立起来。

北伐时与彭德怀熟识的段德昌在领导湖北公安县年关暴动中负伤,回到家乡南县治疗。彭德怀得知消息后,将他安顿在李灿的连队静养,并派一团军医官为他治伤。彭德怀前去探望他,关切地询问他的伤情。两人就局势的发展交流着各自的看法。这次,彭德怀向段德昌表达了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迫切愿望。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特别委员会派代表专程来通知彭德怀:“段德昌同志介绍你加入共产党,现在特委已经讨论通过你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报告省委批准后,再行通知你。”就这样,在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公开镇压和屠杀的血雨腥风中,在共产党的活动因白色恐怖被迫转入地下的中国革命的低潮时期,彭德怀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支军队的领导人拥有共产主义信仰,对于追随他的官兵而言,就像在惊涛骇浪、暗礁险滩中前行的航船,有了灯塔的指引,终于不再迷航。

谢嵩受连长李灿派遣,经常到段德昌养伤的地方照顾他。对这个比自己还小一岁的黄埔军校生,谢嵩的心中充满敬意。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之类的概念,他似懂非懂,但每当听到古今中外的军事思想和著名战例时,却好像着了魔一般,连续好几天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段德昌与这位浑身透着虎劲却又喜欢思考的士兵十分投缘,将军校里学到的许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自己领导的一团秘密发展党组织。截至1928年春,一团建立了以彭德怀为书记的团党委,下辖一团、随营学校两个党支部,邓萍、黄公略分别为党支部书记,形成了共产党在一团的领导核心。

1928年6月中旬,独立第五师移驻湖南平江县,任务是“剿灭”当地农民运动。平江,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地方,汨罗江从东南西三面绕城流过,城北有鹤岭山作为屏障,这里是革命与反革命斗争异常激烈的地区,大革命失败后,每天都有共产党人被杀害。

一团到平江后,团部驻城内景福坪,一营驻东门外天岳书院,三营驻北门乌龙庙,二营驻离城50里的思村。彭德怀组织一团党员,发挥士兵委员会的积极作用,监督反动民团,制止他们残害群众,把奉命镇压革命的一团变成了保护革命群众的一团。

为了掩人耳目,有时彭德怀也派部队下去“清乡”。每次进村前,谢嵩就按照连长李灿的吩咐,和其他士兵一起故意鸣枪报信,让游击队及时转移。进村后,又故意遗弃一些子弹,甚至还留下“红军不要慌,朝天打排枪,长官不发饷,我要参加共产党”的纸条,压在石头下,用这种方式告诉当地党组织:这支队伍不同于一般的国民党军队,里面有革命力量。

就在这时,中共湖南省委派湘东特委书记滕代远来平江恢复遭到破坏的湘鄂赣边特委。滕代远于7月17日到达平江县城,与一团团部书记官邓萍接上了党组织关系,随即着手恢复特委机关,筹划武装起义。

起义的准备工作紧张地进行着。按照计划和分工,士兵委员会总代表李灿负责领导第一营和串通第三营,以闹饷为名发动士兵。第一营是起义的主力,担负解决城内国民党机关和肃清保安队的任务。谢嵩、李寿轩、田长江等士兵委员会骨干在李灿的带领下侦察敌情,很快对敌方的人数、地形和作息规律了如指掌。

另一方面,发动士兵闹饷的行动也在紧张地进行着。

“……当年我们来当兵说是参加北伐革命的,是要打倒军阀,打倒列强,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也为挣几个钱养家糊口,眼下是既不革命又不发饷,还要‘剿共’打农会,这是谁要这样干的呢?是新军阀蒋介石!”

“剿匪、剿匪,光知道剿匪,老子抽黄烟的钱都没有,礼拜天了还得上车站、码头去捡烟屁股。”

“几个月没发饷了?三个月了吧?”

“去年还有两个月没发清呢!”

……

牢骚和抱怨先是在一些老兵当中散布。经过谢嵩和士兵委员会其他骨干的积极活动,更多的班长、排长也加入闹饷行动。士兵代表们开始到团部去请愿。

7月19日,正在平江思村二营巡视的彭德怀,收到友人来信,得知黄公略等人的共产党员身份暴露,他便火速返回县城,到电报局截留了师长周磐要副师长李慧根立即逮捕黄公略、黄纯一、贺国中的密电,随即赶到镜中天旅馆向滕代远汇报了截获的密电的内容。这时,滕代远也接到了省委关于南华安特委被破坏,“独立五师党的情况有所暴露,立即策动暴动,以争主动”的特别警告信。滕代远和彭德怀等商量后,决定迅速举行武装起义。

7月22日,在彭德怀、滕代远等人的领导下,平江起义正式举行。上午11时,一团驻城部队全副武装,整队集合在城郊的天岳书院广场。士兵委员会总代表李灿宣布起义,彭德怀作动员讲话。他讲了起义的意义、目的和目前的任务,号召全体士兵为工农大众的利益而坚决奋斗。全体官兵一致响应起义,并进行了宣誓。之后,起义官兵颈系红带,向县城预定的目标出发。

下午1时,全城枪声大作,杀声四起,敌人惊慌失措,匆忙抵抗。由于事先对敌情做了详细侦察和充分研判,谢嵩指引起义官兵直奔西街文庙附近的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和清乡委员会,将正在午睡的挨户团、警备队、警察局人员全部缴械,活捉了罪行累累的县长刘作柱等反动官吏、土豪劣绅和变节分子。起义军顺利占领了平江县城,监狱也被砸开,关押在狱中的五六百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砸掉脚镣手铐,投入到战斗中去。

起义胜利了!谢嵩和士兵委员会的宣传队一道,四处张贴布告、标语,散发传单。平江党组织发动各乡群众,进城慰劳起义军。

起义部队会集了2500人、1500支枪。24日,宣布成立工农红军第五军,选举彭德怀为红五军军长,邓萍为参谋长,下编3个团及特务连、迫击炮连、军医处、经理处、电话队、卫生队等。同时,建立中共红五军委员会,邓萍任书记。从军到连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实行党代表制,滕代远为军党代表,李灿、黄公略、贺国中分别担任各团党代表。

红五军郑重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远为工农服务。至此,彭德怀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入党时的承诺:把一支旧军队转变成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然而,红五军很快遭到湘鄂赣三省国民党军队的反复围剿,形势严峻,部队减员很多。一些军官在思想上产生动摇,甚至叛变。面对险恶的形势,谢嵩攥紧拳头发誓,哪怕战斗到死,也要举着红旗,翻山越岭干到底。

“用我的热血凝成革命的鲜花。”这是红五军在转战途中留下的标语,谢嵩将它刻印在心中,化作坚如磐石的信念。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紧紧跟随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辗转游击,历尽艰险,到达井冈山,开始了新的征战之旅。

谢嵩跟随彭德怀、李灿,经历了湘军混战与北伐战争,经历了讨蒋“剿共”与平江起义,从原始本能的反抗到革命意识的觉醒,从困惑迷茫到拥抱信仰,完成了一生中极其重要的转折。在战火和斗争的考验中,谢嵩初露锋芒,展现出机智沉稳、干练果断、忠诚勇武的个性特点。此时,他已完成了从一名旧军队士兵到红军战斗员的蝶变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