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天险

突破天险

1934年岁末,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境内,抵达黔北余庆、黄平、瓮安一带,往乌江挺进,意图攻占遵义。

12月31日,中共中央到达猴场的当天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从下午5时左右开到新的一年凌晨。情报局局长曾希圣介绍敌情:我们周围有20多万敌人,湘军何键5个师挡在我们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路上,防止我们与贺龙、萧克会合。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4个师和贵州军阀2个师堵在我们去往贵州的路上,云南军阀孙渡5个旅正赶往乌江,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4个师已经和我们的红五军团接上了火。广西军阀白崇禧2个师已经追到猾山地区……

当时,红军已被围困在长50多公里、宽30多公里的狭小地带,必须强渡乌江。大家心里明白:渡过乌江就是生,渡不过去就是死。

乌江又称黔江,是长江上游的支流,位于贵州省北部和重庆市南部,在涪陵入长江,是贵州省内最大的一条河流。乌江两岸悬崖陡峭,难以攀登,江道曲折,水流湍急,非在渡口,绝不能渡。因此,乌江素称天险,其渡口为兵家所必争。

贵州军阀侯之担任命教导师副师长、军阀侯汉佑担任防守乌江的“前敌总指挥”。侯汉佑下令,把沿江100公里内的所有船只全部烧毁。乌江上有孙家渡、楠木渡、桃子台、茶山关、回龙场、江界河、袁家渡、岩门等8个渡口。侯汉佑命令8个团防守乌江这8个渡口。重点防守孙家渡、江界河、回龙场。每个渡口设有4门山炮、8门迫击炮、18挺重机枪、54挺轻机枪,孙家渡渡口有1个机炮营、4门75毫米克虏伯野炮、24门迫击炮。

在乌江岸边的孙家渡渡口,侯汉佑在石壁上写下了嘲笑红军的标语:“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侯汉佑根本不相信红军可以渡过乌江。

在一所中学小礼堂里,朱德总司令主持召开了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央政治局猴场会议决定:中央红军北渡乌江,创建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

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急令红一军团一师、二师和红三军团分三路抢渡乌江。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抵达余庆县回龙场渡口;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抵达瓮安县江界河渡口;红三军团主力进抵瓮安县城后,先头部队四师十二团到达花梨乡清江村洛旺河(当地群众称其为龙旺河,系清水江一段,属乌江右岸的一级支流)渡口,准备抢渡洛旺河后,再从开阳县茶山关渡过乌江,而跟进的四师十团渡河地点就是茶山关渡口。

三路红军在筹备突破乌江天堑的紧张中度过了1935年元旦。

谢嵩带领十二团作为红三军团先头部队,率先抵达花梨乡清江村洛旺河渡口附近。红三军团欲从茶山关渡过乌江进占遵义,必先抢渡洛旺河。

扼守洛旺河渡口的是王家烈部李成章旅钟立刚团的一个营,在国民党开阳县政府的配合下,纠集地方乡兵,于红军到达开阳之前的半个月已驻防当地,营部设在西岸张家祠堂。守军在保董谌模坤、陈天绪等人的协助下,每天派兵到河边“堵河口”盘查行人,并沿河修筑碉堡,还强迫乡民将河对岸的一只大船用巨石沉入水底,妄图凭借洛旺河天险阻挡红军前进。

谢嵩派七连部分官兵前往花梨街上打探敌情。一排长李金山带几位战士来到一个叫罗积先的老乡家里。罗积先的老家在广西百色,搬到开阳才几年,一家五口靠磨粉做面条为生,对老家人民闹革命的事略知一二。李金山也是广西百色人,一听乡音,倍感亲切,搭讪之后主动帮罗积先揉面,向罗积先打听洛旺河边敌军的布防情况。

了解敌情后,七连一排乘着夜色,悄悄抵达洛旺河东岸。渡口东岸较陡,可以直接入水,河面宽阔,临水上游是一个直径不到10米的圆形石山堡。过河上岸后要经过一片沙滩,岸上先有敌军的一个碉堡,100米处便是敌军的营部,两岸树木稀少,缺乏掩护,对攻击一方很不利。

黎明时分,红十二团机枪连已在东岸山堡上架好机枪,对准敌方碉堡。七连一排坐上打捞上来的大船,在船头架起一挺机枪,向西岸悄悄划去。船到西岸,驻防的黔军十一团第三营的守敌居然未发现。

李金山带领尖刀班的两名战士摸到守军碉堡后面,杀掉了哨兵,迅速在碉堡两侧安上炸药包。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碉堡飞上了天。

听到巨响,敌军官兵慌忙从床上爬起,投入战斗,举枪朝着对岸还击。红十二团的机枪猛烈地向着敌人枪响之处扫射,压制敌军火力。

渡过河去的七连战士被困在山脚,因地势不利,战士们只能依托山石隐蔽,断续向敌军射击。守敌这时才发现红军的小股部队已经近在咫尺,连忙命令集中火力向山下射击。七连处于背水一战的险境,已经没有退路。这时,河对岸的机枪连传来更密集的子弹呼啸声,七连战士群情激奋,高呼号令,向敌人阵地发起冲锋。

红军迅猛而突然的打击使敌守军晕头转向,伤亡惨重。敌营长见大势已去,唯恐全营覆没,只好命令残部向石人山关口撤退。红军乘胜追击,势如破竹,李金山带领七连一排冲上关口,继续追击敌人。谢嵩抓住时机组织十二团其余人员渡河,迅速夺取并控制了西岸关口要隘,为红三军团进入开阳的第一道天险——洛旺河渡口扫清了障碍。

洛旺河激战,是谢嵩根据预先侦察到的敌情,经过充分研判和部署,在敌军防御最薄弱的凌晨,采取突袭和集中火力压制的方式,克敌制胜的又一成功战例。由于战术运用得当,十二团以极小的伤亡代价即达成了预定的作战目标,为军团后续行动赢得了主动。

洛旺河守军被击退后,红三军团一面用船渡河,一面搭设浮桥。木材不够,就拆掉渡口边的凉亭和富户的厢房找木材。红军将铁丝拉向对岸,然后用木料扎成木排铺在铁丝上,搭建浮桥用了一整天时间。

1月2日,红军人马辎重开始过桥,而驻扎在花梨街上的红军一部亦分兵从营屯下面的龙坡渡口坐船渡河,由于船小,他们尝试用桌椅搭桥未成,又分兵走水口渡搭浮桥,这样红三军团分别在洛旺河渡口、龙坡渡口、水口渡口,经过三天三夜桥走船渡,跨过了开阳县境内的清水江,向乌江南岸的桃子台、茶山关渡口挺进。此时,其他路的红军已在回龙场、江界河段渡过乌江,扼守茶山关的黔军侯之担部恐后路被从其他渡口渡江的红军截断,早已逃之夭夭。

红三军团先在桃子台渡口组织过江,此处守敌已不战而逃,但渡口水深流急,且船小,一整天才过了一个团,各师随即转至下游茶山关、楠木渡两处渡口同时组织过江。到达茶山关江边后,发现水急滩险,江面宽阔,在此架设浮桥的难度之大超乎寻常。在渡口处,红军先用三根木柱扎成三角形,上铺木板做成木筏,由几位战士合力向对岸划去,怎奈水流太急,很快被冲往下游,战士们拼尽全力,费尽周折,才抵达对岸。上岸后碰巧遇见来河边看船的老船工宋月钊,战士们主动跟他打招呼拉家常。老船工消除戒备后,协助红军找来沉船,又约来几位老乡帮助红军渡江。在用船渡的同时,红军拆掉南岸的碑房、凉亭及栈房,就地取木材搭建浮桥,保证了驮马、辎重顺利过江。

至6日,中央红军全部突破天险,渡过乌江。随后,红军乘胜追击,占领遵义,保证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中国的历史,由此翻开新的篇章。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首站遵义。一下飞机,习近平总书记就直奔红军山烈士陵园,向红军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纪念碑四周的浮雕展现了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场景。在“突破乌江天险”浮雕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感叹:“当时要是过不去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