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切尾”
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为了挽救张国焘阴谋分裂党和红军所造成的危局,在俄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了将北上的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的决定,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林彪为副司令员,叶剑英为参谋长,张云逸为副参谋长,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政治部副主任。并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林彪组成五人团,作为全军的最高领导核心。会议还决定成立编制委员会,负责部队的整编工作。
9月18日,陕甘支队全部到达哈达铺休整。休整期间,部队进行了整编。按照俄界会议的决定,中共中央于22日在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正式宣布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直属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下辖3个纵队。第一军团为第一纵队,林彪兼任司令员,聂荣臻任政治委员,左权任参谋长,朱瑞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任政治部副主任;第三军团为第二纵队,彭德怀兼任司令员(10月由彭雪枫接任),李富春任政治委员,刘亚楼任副司令员,萧劲光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中央机关、红军总政治部、干部团改称第三纵队,叶剑英兼任司令员,邓发任政治委员,张经武任参谋长,蔡树藩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二纵队下辖4个大队:第十大队(原第十团)大队长黄珍,政治委员杨勇;第十一大队(原第十一团)大队长邓国清,政治委员王平;第十二大队(原第十二团)大队长谢嵩,政治委员苏振华;第十三大队(原第十三团)大队长陈赓,政治委员张爱萍。哈达铺整编后,第十三大队划归第一纵队指挥。
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杨尚昆与地方党组织和陕北红军取得了联系,并将了解到的情况报告了中央。中央决定在吴起镇休整七天。
中央红军历尽千辛万苦到达的吴起镇,是从甘南进入陕北的第一个市镇,处于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边缘。透过苍茫的暮色,镇上红军看到了多日不见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标语,看到了“工农民主政府”的牌子,不禁心头一热,许多人都流下了热泪。此时,离开自己艰苦创业建立的革命之家——中央苏区已经整整一年,每日行军打仗,翻雪山,过草地,不停地走,做梦都想有一个落脚生根的地方,如今终于到家了,每个人心里都有着说不出的高兴。
十月的陕北已是深秋,高原气候,早晚已离不开棉衣。而大多数红军战士还身着单衣,脚穿草鞋。有的还穿着从中央苏区出来时穿的那身灰衣服,衣服已经破烂不堪;有的还穿着短裤;有的为了御寒,穿着缴获的国民党的黄军服;还有的穿着沿途买来的以及打土豪得来的各色衣服……再加上长途跋涉的行军以及挨饿受冻的艰苦生活,个个面黄肌瘦,不少同志拄着棍子,有的开玩笑说自己像个叫花子。老百姓看到红军这个样子,开始还怀疑这是不是真正的主力红军,后来听说这是一支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下,凭着两条腿,爬雪山,过草地,涉江河,硬是走了二万五千里路的队伍时,人人都感叹不已。他们怀着钦佩的心情,为红军筹集粮食、布匹,烧饭,缝衣,伤病员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然而,危险并没有就此解除。红军的背后还拖着一条“尾巴”——宁夏“二马”(马鸿逵、马鸿宾)的两个骑兵师一直在紧紧地尾追着红军。毛泽东提出,不能把敌人带进我们的根据地,要坚决“切”掉这个尾巴。到吴起镇的第二天,毛泽东召集第一、第二纵队的领导同志开会,部署了“切尾巴战斗”。
敌骑兵3个团追了上来,主力已到达唐儿湾、刘家亭子一带,正向吴起镇逼近,其中1个团向吴起镇北面迂回。陕甘支队于21日早晨在塬上深沟设伏,谢嵩所在的第二纵队在左翼,第一纵队在正面,向吴起镇西北的敌骑兵团发起进攻。
这场战斗的亲历者,时任第二纵队参谋长的萧劲光回忆道:“到吴起镇的时候,毛主席亲自向我们交代任务,要我们在山川间布置一个口袋阵,让敌人钻进口袋后歼灭之。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山梁起伏,大川沟壑纵横,地形很有利于打伏击战。我们在吴起镇以西敌人必经的一条大川中埋伏下,一纵队在正面,我二纵队在左翼。大家憋足了劲,准备狠狠打它一下。但这一仗收获不算大,原因一是敌人发现了我们有埋伏,掉头就跑;二是他们是骑兵,跑起来快得很,不容易追上。结果只消灭了大约一个团的兵力。我们的红军战士虽然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下降,但革命精神丝毫不减。特别是今天背靠根据地作战,更加斗志昂扬。战后大家觉得还有些遗憾,觉得只敲掉他一个团不够过瘾。这仗以后,这股骑兵再也没有跟踪,‘尾巴’切掉了。”
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敌军被击溃。接着,我军又在齐桥和李新庄之间,分别击溃敌军另外2个骑兵团。此役,共击溃敌骑兵3个团,俘敌约700人,缴获战马1000匹,迫使国民党“进剿”部队停止了追击。
在“切尾巴战斗”中,谢嵩发扬了一贯英勇顽强的作风。江河的险滩骇浪、雪山的酷寒缺氧、草地的死亡陷阱……不仅没有动摇他的信念、消磨他的意志,反而使他具备了藐视一切困难和危险的筋骨和胸怀。战斗中,他一如既往地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追赶的是骑在马背上的敌人。战后,毛主席高度评价了红军在战斗中的表现,风趣地说:“步兵追骑兵,作战史上创造了个奇迹!”
毛泽东还特意赋诗一首夸奖这次战斗的总指挥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把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将原诗奉还毛泽东。
吴起镇的战斗,为实现中共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正确决策、开创中国革命和战争新局面、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创造了条件。红军表明了他们走到这里便不再转移的决心,并且证明他们有守住革命根据地的信心和力量。
至此,谢嵩也完成了他在长征中的使命和任务,踏上了陕北根据地的新征途。与他一同走完长征路的老战友,曾任红十二团特派员的开国中将方正平回忆谢嵩时说:“在长征中,无论情况多么艰难、紧急、险恶,谢嵩团长总是十分沉着冷静,应付自如,表现出优秀的指挥才干。谢嵩同志是我军优秀的指挥员、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作战勇敢,不怕困难,团结同志,以身作则,有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