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该剧题目为“清安观邂逅说亲”,正名为“望江亭中秋切鲙”。现存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元曲选》本。
《望江亭中秋切鲙》又名《望江亭》,是关汉卿另一部著名的轻喜剧,与《救风尘》齐名。作品成功塑造出谭记儿这一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为中国戏曲人物画廊留下了一张永不褪色的鲜活面容,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剧中女主角谭记儿是学士李希颜的遗孀,膝下无儿无女,只有每日前往清安观与住持白姑姑攀话打发时光。如此一位闺阁名媛,本应谨守道德,不料,甫一上场,她却道:“我想做妇人的没了丈夫,身无所主,好苦人也呵!”并唱曲子表明心迹:“【仙吕点绛唇】我则为锦帐春阑,绣衾香散;深闺晚,粉谢脂残,到的这、日暮愁无限。”这一内心表白,看似无足轻重,却真实地表现出谭记儿对寡居处境的忧思,蕴含的是对未来人生的热切憧憬与深情企盼。所谓“香闺少女”,“都只爱朝云暮雨,那个肯凤只鸾单”、“怎守得三贞九烈,敢早着了钻懒帮闲”。这既是对闺情的深刻体认,又是内心想法的婉转表达,显得自然而真实。这样的开场白,闪耀着鲜亮的人性之光。谭记儿与白姑姑攀话时,白士中突然出现,使谭记儿大为意外,手足无措。当她以为白士中将她看作任人攀折的墙花路柳,嗔怒顿生,声称要与白姑姑断交。此时的谭记儿既有着追求新生活的满腔热情,又无时无刻不在维护着自身作为女性的尊严。直至白士中袒露心迹,有了欲做“一心人”的承诺,谭记儿才相信白士中不是寻花问柳的轻薄之徒,并很快进入角色,称:“既然相公要上任去,我和你拜辞了姑姑,便索长行也。”唱道:“【赚煞尾】这行程则宜疾不宜晚。休想我着那别人绊翻,不用追求相趁赶,则他这等闲人,怎得见我容颜?姑姑也,你放心安,不索恁语话相关。收了缆,撅了桩,踹跳板,挂起这秋风布帆,试看那碧云两岸,落可便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段美好姻缘,似乎开始了它浪漫的旅程,然而事情却非一帆风顺。谭记儿的“颜色”,为她赢得了爱情,也为其招引了祸端。第二折伊始,杨衙内出场,这个垂涎谭记儿美色的奸佞小人,一心要“标了白士中首级”。刚刚找寻到幸福的谭记儿似乎又要身陷泥淖。当丈夫白士中面对即将到来的覆巢之灾一筹莫展、长吁短叹之时,得知事情原委的谭记儿却从容唱道:
【十二月】你道他是花花太岁,要强逼的我步步相随;我呵怕甚么天翻地覆,就顺着他雨约云期。这桩事,你只睁眼儿觑者,看怎生的发付他赖骨顽皮!
【尧民歌】呀,着那厮得便宜翻做了落便宜,着那厮满船空载月明归;你休得便乞留乞良搥跌自伤悲,你看我淡妆不用画蛾眉,今也波日我亲身到那里,看那厮有备应无备!
谭记儿这种面对强敌的冷静以及所表现出的无畏勇气,已经超出了社会对其性别的期许,引导着戏剧情节逐步走向高潮。这时白士中仍极力阻拦妻子只身赴险,谭记儿不为所动,唱道:
【煞尾】我着那厮磕着头见一番,恰便似神羊儿忙跪膝;直着他船横缆断在江心里,我可便智赚了金牌,着他去不得!
随后充满自信地离去。直到这时,白士中才半是安慰半是信服地说上一句:“据着夫人机谋见识,休说一个杨衙内,便是十个杨衙内,也出不得我夫人之手。”当谭记儿用自己的泼辣与智慧、果敢与聪颖、勇气与机变出色化解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危局后,她不无自豪地调侃道:
【络丝娘】我且回身将杨衙内深深的拜谢,您娘向急飐飐船儿上去也,到家对儿夫尽分说那一场欢悦。
【收尾】从今不受人磨灭,稳情取好夫妻百年喜悦。俺这里,美滋滋在芙蓉帐笑春风;只他那,冷清清杨柳岸伴残月。
言辞间的鄙夷与笑谑,充分表现了她对凶残暴虐的压迫者的冷嘲热讽。
杨衙内是此剧中全力揭露和讽刺的一个形象。剧本第二折杨衙内上场后所念的定场诗,简直就是关汉卿《鲁斋郎》杂剧中恶霸鲁斋郎的翻版。二人都自称为“权豪势要”,鲁斋郎看中张珪和李四的妻子便直接抢夺,但尚未动手杀人。杨衙内作恶则更彻底,他看中谭记儿,“一心要她做个小夫人”,即干脆在皇帝面前讨得势剑金牌,赶去谭州“标了白士中首级”,其嚣张气焰怕是令鲁斋郎也望尘莫及。当然,杨衙内并不愚蠢。他带着势剑、金牌悄悄南来,为怕走漏风声,只带了张千和李稍两个亲随,连地方官也不让知晓,甚至连酒也不吃,可见其机警。然而,当假扮渔妇张二嫂的谭记儿出现在他面前,他立即色迷心窍,赞道:“一个好妇人也!”于是马上破例,命亲随“抬过果桌来,我与小娘子饮三杯”。不仅如此,他还让李稍做媒,许给“张二嫂”第二个夫人做,在得到“允诺”后,和“张二嫂”又是作对,又是填词,直至将势剑借于“张二嫂”治三日鱼,金牌让“张二嫂”拿去打副戒指儿,文书也让“张二嫂”揣进袖里,而杨衙内却已不胜酒力,与亲随一道进入梦乡。当谭记儿带着势剑、金牌及文书飘然离去时,喜剧达到了高潮,杨衙内这个人物的塑造也因此获得了成功。
除了谭记儿和杨衙内以外,此剧中塑造得较为成功的角色还有白道姑。尽管她仅在第一折里出现,但作为次要角色,她同样富有个性。剧本写她身为四大皆空的道姑,却一直尘缘未断。寡居的谭记儿经常来她观中攀话,并提出了有心随她出家的要求,按照通常的逻辑,她应当予以鼓励才对。可她居然再三阻拦,且听她的论调:“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那白日也还闲可,到晚来独自一个,好生孤恓。”完全为饮食男女之辞。不仅如此,她还直接出面为侄儿白士中做媒,说出的语言同样令人瞠目结舌:“你两个成就了一对夫妻,把我这座清安观权做高堂,有何不可?”其后这位道姑竟如同《窦娥冤》中的张驴儿一样,对谭记儿进行“官休”“私休”式的“恶叉白赖”,终于做成了“筵席上的撮合山”,以致被嘲笑为“专医那枕冷衿寒”。
白士中在剧中一直处于陪衬地位。虽然他是实实在在的现任官员,治理潭州“一郡黎民,各安其业”,但仍不脱书生意气。清安观里认识谭记儿并与之结合,完全得力于其姑姑白道姑,自己是被动配合。当得知杨衙内前来取他首级并图谋霸占谭记儿时,他却一筹莫展。在与杨衙内的斗争中他也无法起到主导作用,甚至当被谭记儿完全击败的杨衙内站在他面前,谭记儿假扮的“杨二嫂”来状告其调戏民女时,他也没有采取任何果断措施,最后还是靠着巡抚湖南都御使李秉忠才定案,可见其懦弱程度。作者这样处理。除了表现当时汉人下级官员的受压状态外,更意在突出歌颂他心目中的巾帼英雄,避免喧宾夺主。这种处理手法,从艺术上看,也是恰当的。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评价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望江亭》也表现了关汉卿戏剧语言力求本色的特色。它不避俚俗,将常言俗语、古典诗词等丰富的语言素材融为一体,真切自然,通俗易懂,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善于将戏剧性、文学性和音乐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力求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吻合,正是关汉卿此剧出色之处。(孙向锋)